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贵妃失忆之后》 60-70(第8/28页)
聚在花苑中,烹茶赏梅,别有一番雅趣。
宁远伯府这一处园子,自开府以来前后改建过数次,几步一景,在京都世家中是出了名的精巧雅致。
秦氏作为当家主母在花苑待客,世家夫人们彼此都相熟,带着各自的小辈,总有叙不完的话。
梅香氤氲,闲谈之间,话题的中心总是不动声色地捧着秦氏身旁的贵妇人。
才打趣完沈家大姑娘定下的一桩好亲事,沈姝坐在母亲身后,脸颊飞起红云。
夫人们纷纷笑语,毕竟等到开春,各府婚嫁事宜都可以安排起来。
今日在伯府的筵席,多少存了让小辈相看的意思。
“最近倒是少见谢世子?”
若说年轻一辈的婚事,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宣国公世子谢明霁。
秦氏望向自己身畔的堂姐,她们同出一族,在家中时便亲近。
宣国公夫人笑着道:“他啊,公事繁忙得很,年节都在外头奔波。”她佯作叹气,“前日才到京,又跑了一趟刑部。”
众夫人听着,谁人不夸一句世子勤勉,才能卓绝,得陛下器重。
尤其宣国公府尚未给世子定下婚约,多得是世家想与国公府结这桩顶好的姻缘。
沈姗目光落在自己簇新的水红色衣裙,母亲早与她交代过,谢表哥今日也会到家中席上。
国公府的门第是京中一等一的,表哥更是人中龙凤,俊朗不凡,在朝中前途不可限量。
再加上国公府的当家夫人是自己的姨母,沈姗的心怦怦乱跳,这几乎是她能够到的最好的一桩婚事。
莫说沈姗,向来安静少言的二姑娘沈娴抿了抿唇,若说未动什么心思,只怕无人相信。
除了宁远伯府有意之外,其他几家的姑娘也都是精心打扮而来,安分陪坐在席上。毕竟能与宣国公夫人相交,自家门第必定不俗。
谢夫人捧了盏清茶,笑而不语。
她膝下唯有景和一个孩子,不能不多为他打算。
国公夫人有这份自信,但凡儿子中意的世家女郎,没有哪家府邸会拒绝与宣国公府的联姻。
临出门前她再三对儿子耳提面命,果不其然两盏茶的功夫后,侍从低声来禀,世子已经到了宁远伯府前厅。
谢夫人矜持一笑:“让世子来花苑一趟。”
“是,夫人。”沈幼宜将脸埋在热帕子中,应了一句“好”。
她眼下所居的院落位于兴幼坊,是授官后祖父做主拨给她的。一进的院落,来回六部和东宫都很是方便,她平日里不回宣平侯侯府时多是在此住下。
用过早膳,沈幼宜先去工部点卯。
六部的值房都在宫城边,近来为迎昭王还朝一事,礼部与吏部已忙作一团。
工部也不遑多让,陛下下旨重新扩建昭王府,一应花费皆从陛下的大盈私库中支出,且不设限。
原本昭王府的规制便远胜寻常亲王宅邸,如今再扩三成,几乎可与东宫比肩。
如此逾制,偏偏凭借昭王立下的不世功勋,没有朝臣敢多加置喙。便是太子那处的言官也都闭口不言。
工部侍郎亲自监看工事,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尚书大人也时时过问。
今日恰是初五,工部六品以上官员循例在前厅议事。
沈幼宜到得不早不晚,踏入屋中前,察觉到堂中明显安静了几分。
她神色如常,与几位大人略略寒暄过便寻了自己的位置坐下,没有插入话题的打算。
因尚书大人还未前来,故而厅内气氛算作轻松。沈幼宜自沈自品茗,只当自己不知道同僚们在谈论些什么。阳光洒落在她半边面庞,众人各怀心思偶然望去时,如玉公子清雅隽秀,不愧是陛下钦点的探花郎。
然而论及对沈幼宜的态度,在场官员心中都拨着算盘,有些拿捏不住分寸。
沈主事出身宣平侯府,祖父曾追随高祖起兵,乃开国十二元勋之一。他父亲承袭宣平侯爵位,沈幼宜甫一入仕便得太子殿下赏识,官拜工部主事兼太子中允,仕途通达。
当今陛下虽膝下子嗣众多,但太子乃中宫嫡出,占长子名分。且姚皇后与陛下年少结发,鹣鲽情深。陛下爱重姚皇后人尽皆知,自然也器重嫡长子。尤其在三年前昭王元朔帝被贬斥出京后,陛下更是放手历练太子,将朝中许多政务交由太子裁断,传位之心不言而喻。
原本以为储君之位已定,沈幼宜为东宫臂膀,板上钉钉能有从龙之功,未来青云直上。
惹人羡艳之余,殊不知世事难料。汜水关一战,昭王殿下一战擒双王,平定中原,扬名天下。
真要细论起来,自陛下开国以来,半座江山都是昭王殿下打下来的。昭王殿下又是已故的甄皇后所出,母家乃战功赫赫的真定王府,出身之显赫为诸皇子之最。
有如此功勋,听闻昭王抵京那一日,陛下会亲往城门相迎。
昭王归来,虽说京都未必变天,但势必要再起波澜。且昭王手下名将如云,如何封赏亦是难题。
有赏自然也有罚,如今昭王离京的旧事已经无人提起。
只不过——
思及旧事的工部同僚不由望堂中那一抹青色身影,若是不想被无端波及,还是离他远些为妙。
毕竟当年放逐昭王元朔帝出京的诏书,乃是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沈幼宜沈大人亲笔所书。
谢明霁认了命,甫一出现在花苑内,便察觉到投在自己身上的各路目光。
他向母亲与几位夫人请安,彼此寒暄过,夫人们心照不宣,由着小辈自行赏花。
姻缘大事,还得孩子们自己中意才是。每月逢五逢十的日子,宁远伯照例来松雅院用晚膳。
家中几个姑娘皆在,沈幼宜到得最晚。因是家常席宴,都是各人点了自己喜欢的菜式。
用膳时分,说起姑娘们的亲事,与宣国公府的姻缘似乎已不在秦氏考虑之中。
宁远伯府的门第本就比国公府差上一截,若非秦氏与谢夫人交好,两府年节也不会频繁走动。
这桩婚事要是谢世子有意,倒是可以顺水推舟发展。如若不然,还是彼此体面些为好。
沈府的姑娘也不是非要赶着上嫁,白白跌了身份。
秦氏再清楚自己的小女儿不过,知晓怎样的姻缘对她最相宜。
沈幼宜在旁安静听着,秦氏又叮嘱几个女儿,家中的课业明日起要抓紧。
她似是想起一事:“宜儿既回来了,可要同姊妹们一道在家中听学?”
她有心在丈夫面前摆出公正不倚的样子,宁远伯则看向沈幼宜,笑着道:“不知宜儿意下如何?”
沈幼宜垂眸,安静答:“母亲做主就好。”
宁远伯府的姑娘少时皆在明安堂进学,都是识文断字的。
等到笄礼过后,家中会再专门教些执掌内宅、打理庶务的本事,以便到了夫家不至于手忙脚乱。
沈幼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