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贵妃失忆之后》 70-80(第18/23页)
昨日秦夫人看似退了一步,今日倒是要拿她的错处。
梳妆得当,沈幼宜道:“走罢。”
向萍精神抖擞,推开了房门。
春晖院内在预备早膳,除了沈幼宜,其余几位姑娘还未至。沈幼宜今日的午憩,未时便被向菱唤醒。
只因帝王昨夜留了话,明日申时要她往御书房暖阁。
沈幼宜坐到梳妆台前,以色侍人,总要有此自觉。
“姑娘喜欢什么发式?”向萍执了象牙梳,笑问道。
沈幼宜望镜中的自己:“随云髻罢,寻常些即可。”
“是。”
向萍梳发很有巧思,简单的随云髻经她之手,格外灵动雅致。
换了一身藕荷色绣芙蓉花的缎裙,沈幼宜初次踏出了殿门。
一顶暖轿停在宫门外,沈幼宜回望其上“临华”二字,方入了轿辇。
她手中捧一只泥金暖炉,偶尔掀起侧帘,望一望这座巍峨宫城。
“姑娘请。”
同样是宫廷总管秦让,此番亲自为她打开了御书房门。
几缕寒风随沈幼宜的脚步带入,奏疏已批阅毕,帝王坐于明窗下,显然是在等她。
“陛下万福。”沈幼宜欠身一礼。
帝王淡淡应一声,由她坐到自己对侧。
“宁远伯府沈家,你可知晓?”
沈幼宜点头,宁远伯府爵位从开国时便传了下来。初为宁远侯,三代后降爵一等,承袭至今,是京都很有名望的家族。
说起来她冒领的户籍,还与沈家沾亲带故,算是伯府的远房亲戚。她参加乡试时,多少借用了点伯爵府名声。
“宁远伯有一女,因生来体弱,故而遵从相师之语,自小送去外间抚养。”
没头没尾的一段故事,沈幼宜须臾间会意。
算不上高兴,只是觉得自己的运气比想象中还要好些。
宫人送来几幅画像,元朔帝道:“沈府主支,得空时认一认人。”
“多谢陛下。”
秦氏半夜都未睡好,不紧不慢在内室里梳妆。
“还请三姑娘稍候。”
王嬷嬷开口,沈幼宜应好,自在地寻了个位置坐下。
屋子里点着炭火,可比在太极殿外等朝会开始舒坦许多。
待到秦氏到了厅中,沈幼宜的问安真心实意。但落在这位夫人眼中,更似在挑衅。
不咸不淡说了几轮话,秦氏半天也没套问出沈幼宜的底细。
十九岁的姑娘,说话滴水不漏。
秦氏心中渐恼,下人来禀道:“夫人,大姑娘到了。”
宁远伯府的大姑娘沈姝已经定下婚事,许的是礼部尚书的儿子,因国丧的缘故还未完婚。
二姑娘沈娴虽是庶出,但自幼养在秦氏膝下,温柔沉静。
除了沈娴,宁远伯府其他的庶女秦氏都未亲自教养,只让嬷嬷和各自的姨娘带着,大多住在西院,平日除过请安也少见。
四姑娘沈姗到得最晚,王嬷嬷笑呵呵打起了帘子。
才入门,沈姗一眼就看见了坐在大姐身旁的女郎。
一袭天青色百褶如意月裙,用的仿佛是贡内的云珠锦。发髻上簪一支并蒂芙蓉花玉步摇,玉质细腻无瑕,雕饰巧夺天工。
这样的好东西,也只有母亲压箱底的嫁妆能比一比,父亲实在偏心。
沈姗心里有气,坐到二姐身侧时,后者稍稍退让了些。
沈姗一连串问道:“三姐姐在外头,可曾读过书?不知夫子是何人?”
京都兴两所女学,贵族女郎、官宦千金多有入学者,且以此为傲。
“自然读过,原本还想去参加科举,可惜女子不能入仕。”
她大言不惭,沈姗一时语塞。
一顿早膳,话里话外并不太平。
沈幼宜坐得稳当,安心喝着碗中豆浆。甚至因觉得不够甜,还让侍女多加了些糖。
“三姑娘,这便是瑶华院了。”王嬷嬷乃秦氏陪嫁,在府中资历颇深,一向得脸。
她有心替夫人敲打这位从外头回来的三小姐,伯府门第非外头小门小户可比,不是什么人都能攀上的。
王嬷嬷当先一只脚踏入院中,还没来得及介绍院中各色花卉,沈幼宜道:“母亲既然身子不适,嬷嬷还是早些回去照料,不必留在此处。”
她下了逐客令,王嬷嬷不可置信回头,完全未料到初出茅庐的三小姐敢如此不给她脸面。
姑娘发话,向萍立刻接上:“嬷嬷请吧,今日多谢了。”
三姑娘已去往主屋中,王嬷嬷一拂衣袖,行了半礼告退。
瑶华院中配了八名侍女小厮侍奉,沈幼宜一一认过人,向菱按姑娘的意思取来银钱打赏。
行囊中一切备得齐全,向菱指挥着小厮们搬来姑娘的箱箧,在屋中改换上姑娘惯用的物件。
瑶华院中布置得也精心,书案上的文房四宝,多宝阁上的摆件多是出自名家,只不过与宫中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向萍看不惯斜眼瞧人的王嬷嬷,姑娘命自己打发了她正好。
沈幼宜坐于窗下,她初至沈府,其实不太熟悉大家族后宅生存之道。
既如此,不如先从了自己本心,省得受暗气。
顺便看看,自己的靠山够不够稳固。
却说王嬷嬷回到秦氏院中,如实回禀一番,免不了添上几句。
这些年秦氏的日子过得舒畅,婆母早逝,二房三房分了家,内宅上下由她一人当家。
谁成想半道添了个女儿,还要记在她的名下。素来不理家中俗务的丈夫,再三叮嘱务必要上心,对她比嫡亲的姑娘们还要疼爱。
秦氏这口气不上不下,问了许久也没问出什么端倪。
王嬷嬷替自家夫人委屈,天长日久的,还是早早将三姑娘配了姻缘了事。
虽说老爷偏心,但后宅事是由夫人做主。
“去告诉她,一路舟车劳顿,今日晚间不必过来请安了。”
“是,夫人。”
一楼大堂内有位说书先生在讲戏,看客们听得津津有味。沈幼宜到得不凑巧,只赶上了后半折。好在凝神听下来,坊间小说多有相通之处,凭前半折的戏能猜出个大概。
一折讲罢,说书人一摇折扇,围着的听书客们纷纷叫好。
趁着人尚未散去,说书人便取出一只收钱用的小笸箩。他的书讲得绘声绘色,愿意打赏的听客也多,小笸箩中很快聚起一层铜板。
说书人饮了些茶水,稍作歇息。
茶客们有离去的,也有接着坐下预备听下一场的。
沈幼宜用签子挑了枚果脯,见帝王身边的总管秦让带了一人上得二楼来,呈给她一本小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