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是雍正嫡次子》 240-250(第7/17页)
朕、生孙子!”
苏培盛晓的太上皇这是又要跟皇上赌气了,只能无奈的去拿了过来,一页页翻给胤禛看。
胤禛看的怀疑:“三天、一次?这么规律?”他不信,又不是没有当过毛头小子,还能不知道刚开荤是什么样子,“……臭小子、不会、真不行吧?去、把叶桂、叫来,朕要、好好问问。”
苏培盛被这话吓的瞳孔都放大了,连忙阻止:“回皇上,敬事房总管说、说皇上同房的时候不让人在旁伺候,也不让他们在旁记录,只在第二日派人去告知他,让他记上,所以这个、这个记录才这么……规律。”
胤禛一听更气了:“这种事、也是他、能随便改、的吗?”他现在不怀疑儿子不知节制了,他怀疑儿子是不是真不行,所以才不让人伺候记录,免得泄露,看似三天一同房,实则根本没同过房。
臭小子,还敢假装拿孙子来压他!
“叫、叶桂来。”
叶桂来了,对太上皇的问题感到迷茫:“太上皇您是问,皇上…是不是…不行?”
胤禛特别认真的点头。
叶桂哭笑不得:“这……别的臣不敢说,皇上的身体,臣敢打包票,比牛犊都健壮。”
胤禛扬扬下巴,苏培盛立刻会意,代主子问道:“那为何敬事房这册子上,皇上只让记三天一次?”
叶桂还真没看过敬事房的册子,但三天一次这个,他能帮着解释两句:“这是皇上让臣做的备孕计划,经过一些研究,皇上和臣等都认为,在备孕期间,同房次数不可过于频繁,以两天或三天一次为佳。皇上年岁还小,身体还未彻底长成,仍在发育,不可过多损失精血,因此定为三天一次。”
胤禛仍旧目露怀疑:“他真能、严格执行?”
叶桂苦笑:“这……臣就不知道了。”他又不能趴到皇上床头去盯着。
胤禛哼道:“他要、真能、忍住,这天下、没他干不、成的事了。”
叶桂深以为然,苏培盛虽然从没体验过那方面的欲望,但见多了男人的他,亦深以为然。
皇上若真有这等自制力和毅力,那这天下真没有什么他干不成的事了。
这一场小对话,叶桂随后还是委婉地透露给了弘书,惹的弘书哭笑不得,他哪里是自制力好,他只是对于有个好身体更在乎,身体好他才能活得长,活得长他才有更多时间去实现心中的计划。
实现心中计划的爽感比男女之间的欲望更让他沉醉。
不过,他也由此看到了阿玛的着急,想来额娘也是一样,不过额娘不好开口问罢了。
唉,弘书叹气,若不是阿玛额娘身体不好,他是真不想如此早的生孩子。过了年,他实岁也才十八岁,岳湘倒是大些,满了二十,生也能生,就是总感觉这个年纪生孩子的,都是高中没毕业……他着实不想有这样的印象。
算了,要真这么算,他连个幼儿园毕业证都没有呢。
毕竟大清也没有幼儿园。
……
礼部、翰林院、钦天监埋头一阵苦干,终于赶在十一月将新历法确定了下来,以秦始皇一统天下为华夏历元年,推算至雍正十四年,便是1957年。
明年,弘书登基的元年,便是1958年,西历是1737年。
1958年啊,弘书算了算,他再活个六十多年,这数字就能撵上他上辈子重新投胎那一年了。
可以可以,就算只是数字相同,时间实际差了200多年,弘书也顿时感觉日子莫名的有盼头了。
第245章
华夏历1958年,世宗第六子登临帝位元年,至此,年号成为只在故纸堆里出现的过去式,华夏大地正式开始使用华夏历。
“为什么不是华夏元年,而是华夏1958?这个1958啥意思?”
“头版头条不是写了吗,这个1958是数字,意思就是一千九百八十五年。”
“啊?今年不是皇上登基的第一年吗?为啥是一千九百八十五年?”
“报纸上说是从秦始皇开始算的,算到现在就是一千九百八十五年。”
“秦始皇是谁?为什么要从他开始算?”
“我也不知道……”
街头巷尾的茶铺,聚满了不识字的百姓,他们围着唯一那个识字的人,听他念今日新鲜出炉的《京城周报》,然后七嘴八舌的询问听不明白的部分。
可惜识字的那个也只是堪堪认识些常用字而已,对于什么历史、什么历法、什么秦始皇也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不过他倒是已经通过报纸学会了这个什么阿拉伯数字:“这数字真好用嘿,写起来也不占地方,用来记账也方便。”
有人不同意:“不行不行,我听人说,这个数、数字是吧,容易做假账,有银铺用就这个数字记账,被账房偷偷改了还看不出来,贪了好多钱跑了,现在还没抓到人呢。”
“真的吗?我自己用来记自己的工钱也不行吗,应该没谁没事干来改我这个吧?”
“那就不知道了……”
“大家快去啊!惠民书局推出报纸版的黄历了,一张就印完了一年的,只要一文钱!”
一听这话,百姓们顿时轰动了,以往惠民书局也是他们闲谈话题中的顶流,但他们却从来只是谈论,并不靠近——书局在他们的眼里,天然就是高贵的,里面的书就是再便宜,也不是他们这些泥腿子能肖想的。
但现在,黄历!
黄历可是每家每户都想拥有的东西,即便不识字、或者实在家穷买不起,也会咬咬牙掏出一部分钱,和亲戚族人一起几家合买一份,日常有什么事,就会请识字的人看看黄历,有的甚至像供奉神佛一样供奉黄历,求黄历保佑这一年都风调雨顺。
以往的黄历都是厚厚一本,就算用的纸再粗劣,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但现在,一文!
生活京城脚下的百姓们发出金土豆的声音:一文钱是什么钱?买了!全款拿下!
不过买下后。
“这个黄历……是不是和以前买的黄历不一样?”
这样的疑问在增多,惠民书局立刻派出伙计在门前循环喊话:“……报纸黄历版面有限,是简化版,省略了很多内容,只有简单的节气和宜忌,买完不想要的可以退……报纸黄历版面有限……”
“……退不退?”有人犹豫。
“……算了吧,也就一文钱,就算省了很多,有节气和宜忌也够平常用了,再不行就当买回去给孩子识字吧,这上面这么多字呢,这么多字要印成书不得卖个好几百文?”
“说的也是。”
退的人极少,大多都拿回家去小心收起来了,若哪日碰上有好心人在街头巷尾拿着报纸版黄历讲的,就赶紧让自家孩子拿上自家的黄历,边听人家讲,边自学认字。
小孩子忘性大,几次下来,正经汉字没记住几个,十个数字倒是都认全了,据此还能自行找到哪月哪日是在黄历的哪一处,喜的这些孩子的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