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零年代: 24-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回到五零年代》 24-30(第8/8页)

插秧。”

    “你还挺懂,书没白读啊!”钟伟先只当是孩子的异想天开,并没有放在心上。

    知青院里也挺忙,下了工没人做饭,又是拿包袱里的肉干点心对付一顿。

    “这样下去不行啊,我们不能天天这样吃。”徐超受不了了,来这两天,一顿正经饭都没吃着。

    “要不,我们轮流做饭?”周岱提议道。

    “我觉得可以。”李莉莉十分赞同。

    最后定下一人一天,轮着来。

    “今天那个插秧机,你们什么想法,说出来我们集思广益一下。”周岱率先发言。

    “我觉得吧,这个机器得做成可以手动操作的,这里也没电,电动的也使不了。”

    “烧油的,这边人也用不起。”

    “对,是得这样。”

    “最好是用牛或者骡子拉的那种。”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最后周岱总结了一下,画了一个草图出来,但总感觉哪里不对,按照那个图上的,也就是把站着插秧改成了坐在牛车上由牛拉着插秧。

    还是得人跟着一起下地,并没有省力到哪去。

    吃完饭,他去钟家还筐子还在想这件事。

    昨天借了柴和筐,有点不够用,钟伟先让他多扯几筐回去,免得借来借去。

    等插秧季结束,他们以后用柴,去沟边割些杂草,在外面晒干,拿回去烧就行。

    夏天这边捡不到树枝*树叶,等到秋天才能捡小树枝,拿钉耙搂树叶子。

    到时候收了粮,稻杆也是很好的生火材料,干活的人家都能分。

    他们这没山,没法砍柴,村里的树也不是私人能随随便便砍的。

    平常做饭只能烧秸秆或者小树枝树叶啥的。

    “哥哥,你们能做出来插秧机吗?”钟新澄记吃不记打,又凑到周岱面前去。

    “不知道,正在想呢。”周岱也很实诚,问啥答啥。

    “你们想到哪里了啊?”钟莹莹想知道进度,然后看看能不能提醒两句。

    “我们想的是做个机器,秧苗放在上面,牛拉着走,边走边插秧”

    “人手动插?”钟莹莹疑惑,这叫什么插秧机?

    “也不对,是想做个机器自动插来着,但是具体还不知道怎么做。”周岱陷入迷茫。

    学校也没教他们如何自己创造机器。

    钟莹莹状似天真的提起:“跟着轱辘转,一上一下,是不是就可以自动了啊?”

    跟着轱辘转?一上一下?周岱悟了。

    做个行走轮和秧苗箱,然后通过旋转或者摆动,将秧苗分离成单株,再加上个插秧爪,控制深度,最后做个浮板,跟着泥水深度浮动,再加个导向尾轮,防止机身侧向偏移。

    这简直不要太完美了。

    想法已经有了,他要抓紧回去把图纸绘制出来,然后找村长要零件,尽快把东西做出来。

    这样就不用再下地插秧了。

    “谢谢你啊,小妹妹。”周岱走的很急,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插秧机作为他的首秀作品,以后拿回学校,一定能让老师大吃一惊。

    这才是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钟莹莹深藏功与名。

    这些知青在他们这做出东西来,受益的是他们村的人。

    钟莹莹自然想尽最大的可能给予知青帮助,同时也是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知青的价值,而不是让他们白白的把时间浪费在再怎么努力,也就那样的农活中。

    死劫已过,钟莹莹不仅想要家人活着,还想要他们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钟新澄那个小崽子还是要继续再教育的,性子还没彻底稳定,大棒加大枣,慢慢调教,钟莹莹相信,会好的。

    读了初中之后,钟莹莹在村里大小也算个文化人。

    过年的春联现在都是她执笔,她爹退位让贤了。

    村长虽然跟着镇上的扫盲学习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字识了不少,但是,到底没经过系统的学习。

    在真正的文化人面前,还是显得有些胆怯。

    当几个知青去村长那里要资金和材料,说是要做插秧机时,他拿不定主意,又来找钟伟先了,他爷爷说了,多听钟家人的话,他是贯彻他爷爷的指令。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