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说还要干这个啊[快穿]: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也没说还要干这个啊[快穿]》 90-100(第3/15页)



    毕竟伟大领袖说过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接下来还有的是硬仗要打,得先把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起来。

    昭昭刚迈出村委会的大门,还没来得及做上组拉伸,就与早起的老人家们撞了个照面。

    她连忙搬出昨天临时抱佛脚和婷婷学的方言,和大家说了句“早上好”,成群结队喂鸡喂猪的爷爷奶奶们也露出个笑,回了她几句方言。

    昭昭暂时还不能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只能站在原地回以一个灿烂的笑容。

    熟悉的声音响起:“他们问你叫什么名字。”

    覃川开着辆三轮车,停在了村委会门口,替她回答了老人们的疑惑,进而转过身问她:“怎么起这么早,昨晚没睡好?”

    昭昭摇摇头:“正是睡得好才起得来呢,我打算简单跑两圈,锻炼一下,也顺便认认村子的路。”

    覃川挑挑眉:“我和你一起去吧,村子里岔路多,万一跑到山上去,说不定还会碰上野猪。”

    昭昭吓了一跳:“还有野猪呢?”

    覃川像是被她的反应逗笑,低下头掩饰了下唇角:“万一赶上了,还能在集市赚一笔呢。”

    昭昭心有余悸:“我还是暂时不往那边去了。”

    两人就这样围着村子跑了起来,覃川不太爱主动找话题,只有在昭昭问起某个方向或建筑时,才会开口详尽地和她介绍。

    这样算下来,反而还是他说的话比较多——

    毕竟昭昭一句“那是什么”,覃川至少得用小一百字来回应她。

    只是可能因为谢昭泡了太久的实验室,严重缺乏锻炼,还没跑到一公里,昭昭就明显放慢了速度。

    眼见终于到了村大门,她赶紧伸手示意覃川停下来:“呼——呼,歇歇,我真的跑不动了。”

    覃川脸不红心不跳,围着她转了一圈,才面露难色地开口:“你确实需要锻炼了。”

    昭昭上气不接下气,拿出手机一看,还不到两公里,顿时感觉天都塌了,气喘吁吁地回复他:“我知道…所以才出来跑步的嘛…”

    “起来走走。”

    跑步后立即停下对血氧不好,昭昭十分“听劝”地撑着膝盖站直了身子,朝还没跑过的另外半边村子的方向指了指:“那我们往那边走走?不会耽误你时间吧?”

    她可是听过婷婷和韦婆婆“科普”的人,在灵山村里,贾村长主管外务,常年在外地拉商务谈合作,现在灵山村在早集的集体摊位、村里第一条水泥路和现在地里用的化肥等等,都是她千辛万苦拉回来的投资。

    有人在“前线”打拼,自然也得有人留守后方阵地,照顾好这一村子的老幼妇孺,而覃川代行的就是这个“内务村长”的职位。

    昨天从婷婷家里离开时,韦婆婆还悄悄地在耳边叮嘱她:“有事大大方方找小川就好了,别看他面上长得凶,实际最热心肠了。婷婷能继续上学,多亏了他在期间张罗,我们全村都信得过他。”

    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的人,天刚亮就出门,肯定也有自己的安排,昭昭不想过分叨扰了他。

    覃川插兜站在她身侧:“没事,我今天本来就打算带着你适应一下。”

    他侧过头,似是笑了一下:“陪你逛一圈,也算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方式吧。”

    昭昭一下松了口气:“正好!我还真有事要拜托你呢。”

    “砰砰——”依昭昭的要求,他们俩站在了村头第一家住户李奶奶的门前,覃川用铜环叩响了木门,“李奶奶,我是覃川,你在家吗?”

    “哎——”门内传来响声,古老的木门应声而开,一位穿着传统壮族常服的奶奶推开了门,“来咯。”

    “李奶奶好。”昭昭学着覃川的调调问好。

    覃川搀扶着李奶奶往房门前的小竹凳上坐:“奶奶,这是新来的驻村干部谢昭,我带她来认认门。”

    覃川讲的是普通话,语速比平时要慢一些,李奶奶还能跟着点点头,到了跟不上的地方就握握他的手腕,覃川就了然地换回壮话再重复一遍——

    昭昭于是在写着“01房,李奶奶李秀芳”的这张活页纸上,记下了“普通话、壮话”的标记,还在“普通话”后面打了个勾,又悄悄地画上了一个代表不够完美的小点。

    覃川瞥到昭昭学生气十足的记号,没忍住笑了一下。

    李奶奶友善地握着昭昭的手,一一回答她的问题。

    李奶奶的老伴是去年过世的,唯一的儿子和媳妇在城里打工,现在家里就只有一对孙女和孙子。

    她风湿严重,不能下水田干活,自家的土地绝大部分都交给了村里统一打理,每季度末根据收成获得一定的分红(覃川注:之前是一年一分,还是贾村长找到了稳定的经销商,才能进步到一季度一分)。

    农产品薄利多销,又讲究天时地利,不一定能够祖孙三位吃饱,所以平日里她会做一些小竹编和手工活补贴家用。

    昭昭惊叹地打量着她编的小蜻蜓——竹叶间构建起奇妙的机关,轻轻一触就能牵连起整对翅膀翩翩起舞。

    竹叶也是经过仔细的打磨,透过阳光能依稀看轻竹叶的纹路。

    覃川不乏骄傲地说:“我们村里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手艺。”

    昭昭追问:“那平时你们都是

    怎么销售的?”

    “竹织脆弱难保存,卖不了多远。赶上一月一次的大集,我们就会提前收集好村子里的成品,统一拿到集市上去吆喝。”

    昭昭低下头,在“竹编”两个字旁打了个醒目的感叹号。

    临走前,昭昭特意借用了李奶奶家的梯子,在室内和室外都分别摸了把屋顶。

    覃川好奇地问她:“摸摸屋顶是什么意思?”

    “我来之前查过资料,”昭昭边走边在第二张纸上写下“02房,陈姨陈慧敏”,“这里经常受秋台风影响,灵山又三面环山,容易产生暴雨和泥石流。根据省气象局的记录,我们这里十年里遇到过两场泥石流。”

    “以前碰到暴雨,你们会怎么办?”

    覃川低头盯着路,慢半拍地回答:“一看天气不好了,就赶大家回家锁好门,把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挪到小卖部里,几个青壮年轮班盯着。”

    昭昭拿笔帽戳戳他的手臂:“咱们对天气预警还不够重视呢。”

    “还有,这两天我转了一圈,发现村里的建筑绝大多数都是瓦屋,不少人家里还是茅草顶,平时倒还好,一遇到恶劣天气怎么办?”

    “假如来了个超强台风,村子里恐怕只有小卖部那栋楼可以幸存下来。”

    覃川面色沉沉:“台风?会来到我们这吗?”

    昭昭摇头:“今年是个暖年,各种异常气象现象比往年更频繁,所以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我刚刚才要爬上楼顶看一下,如果大家家里都和李奶奶家的情况比较像,恐怕扩建一个大规模的应急场所更现实。”

    覃川有些萎靡地低着头:“你还没看过我们村的账本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