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040-1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买活》 1040-1050(第17/22页)

是最危险的,谢阿招反复强调,高原感冒容易引起心肌炎,而且也很难好,马锅头也不失时机地提到了好些把命交代在五尺道上的旅人,一路上偶尔会指点给他们看,有些树枝上绑着破布条的,树下就是葬着客死他乡的旅人。

    要特别寻人来五尺道上搬尸收敛,花费非常巨大,很多旅人就这样被浅浅地埋了一层,家里人也再不过问了,偶尔家眷愿意出钱的,便由愿意承接的马帮,拿了坛子、红布,收殓了血肉腐坏、啃噬后的遗骨,做些法事,携回州县中去,精通这些门道的马锅头,时不时就能带着马帮发点儿小财呢。

    这样半哄半吓的,又有吏目之间彼此提醒监督,虽然走在太阳底下的确闷热出汗,但好在毕竟一帮人没有感冒的,他们的条件也好,盐糖水不间断地喝着,也让马锅头很感慨:“买活军要是早来些,我们行走这段,也不必挣命般的使力气了!”

    的确,现在补给跟上来,盐糖的价格都降了,对马帮来说,他们的活是要更好干一些。别看眼下他们也辛苦,但那只是辛苦而已,从前,饮食上更差的话,走到这一段路,那真是挣命!他们毕竟平时住在叙州,翻越高山的时候,反应要比夷人大得多了。随行谢阿招的这些夷人,行动举止轻松自如,如果不是谢阿招一再拒绝,在很多险要难行,不能骑马的路段,他们还想背着谢阿招走呢!

    “小祭司,你也是从小住在高原上的吧?”

    血统是难以掩饰的,哪怕长相上分不太出来,或许这些夷人若干年前,都是汉人的血统,但从皮肤、身手和身高来看,五尺道夷人群,已经有了一些统一的特点,只看谢阿招在高山行走的这股麻利劲儿,就可知道他应该也是高山夷寨出身,大家气喘吁吁,翻过了这片山头,在一处平缓的林子里歇脚时,陶珠儿一边架柴火准备烧水,一边也好奇地问谢阿招,“你是汉人还是夷人?你两种话都说得好,听不出哪种是你自小说的话呢。”

    “这你可就问对人了——我是从小被卖到山下的蛮奴。”

    谢阿招笑了,“我们这一批夷奴,现在不是考了吏目,返回来做官,就是在知识教里打杂,也都分地域,被卖到川蜀、大江去做农奴矿奴的,那就考吏目。我的老家在彩云道西北面,当时蛮族之间打仗,我们的寨子被灭了,我被吐蕃人先卖到缅国,又从缅国被转卖到安南去做安南地主的农奴了,那家地主是汉人血统,在安南做大官——他们少爷小姐之间是说汉话的,所以,我会说好几门的话,我们寨子的蛮话,越人说的土话,还有汉人说的汉话。”

    “语言这个东西,是越说越多的,一旦学会多门语言,就容易发现其中的诀窍,这样我学五尺道这里的夷人土话,就很方便了,本身彩云道的各族土话之间有一些就很像。一通百通吧,缅话,壮傣话,我也都会说一些的。”

    “我还会说一些吐蕃话——我们的寨子和吐蕃人往来很多,那里的海拔比宣威还要高一些,所以你看我这样走着一点事儿都没有。”

    虽然早就见识到了知识教祭司的不凡,但谢阿招隐藏的本领,还是让陶珠儿等人大吃一惊,他坎坷的经历也令人唏嘘,陶珠儿对西南的地图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她举起叉柴火的树枝,随意画出了西南的地图,“你的老家在……”

    谢阿招接过树枝,两人的手指无意间碰了一下,陶珠儿指尖颤了颤,谢阿招却没什么感觉,在地上画出了一条线,“我老家在这里,吐蕃人从山上下来,打了我们掠夺粮食和妇女,把孩子卖给翻山来和他们做生意的缅人,缅人选了一些健壮的,卖到南面的矿山里去,恰好当时听说安南也需要人手种田,就让我们帮他们背货去安南,在安南,把我们和货物一起卖了。”

    他笑出了一口白牙,谢阿招整洁白净的牙齿,是他身上最‘买活军’的地方,“这些路线,是我长大之后,再慢慢归纳回忆出来,在地图上对上号的,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那里,我当时还非常小,没有去矿山,就跟着商队一直走,被卖到农庄里去之后,因为一向比较机灵,得到了管事的另眼相看,逐渐跟在少爷身边,做他书童的小厮,逐渐学会了说点汉话。”

    汉话这个技能点,在当时似乎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谢阿招连姓氏都没有,是没有来历的蛮奴,在安南贵戚的农庄里,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机遇,这种没有身份的奴隶,是无法真正得到主人信任的,安南这里,有汉人血统的大官,除了宗亲之外,只信任世代的家仆,连奴仆之间都分了三六九等,尤其歧视山上下来的野人,认为他们不通王化,只配做粗活。

    然而,随着知识教在安南的传播,事情就有点不太一样了,根据谢阿招的讲述,知识教在安南的流行,简直可以用风靡来形容,而且还相当的隐蔽——越是繁华的州县,就越是绕着走,反而是那些偏僻的乡村,就是在那些越愚昧的村寨里,甚至是一些连安南的衙门都不服从的野蛮部落中,就越是流行,只要一个亲戚走动之间,带去消息,整个村寨就会跟着骚动起来,知识教的祭司还没过去,行商货郎拿着知识教的课本,就能传出一大片教区来。

    “也是因为,越是没开化的土人,就越容易信奉新神,多神教的信仰是很实际的,排他性很弱,一个村寨尊奉多种神很自然。而信仰知识教立刻就能得到‘课本’这个好处。”

    谢阿招盘着腿,注视着锅里烧热的滚水,有些出神地说,“书本在南洋是非常贵重的,我从前的东家,在安南也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少爷平时能接触到的书籍也只有几百本……藏书上百就很富裕了,再差一些的地方,从来就没有书本。”

    “我会说这么多语言,但是真正认识的只有汉字,因为其余蛮夷很多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一本书对他们来说,就是难以想象的财富了。把拼音的发音规则教给他们,帮助他们写下记叙自己历史的第一本书册,对很多寨子来说,给他们带来的震动比肉干和盐巴还要更大得多。”

    “说起来很好笑,这个窍门,还是知识教在南洋传开之后,祭司们才掌握到手中的。在那之前,他们教拼音,一味地只是以拼音作为工具来学汉话,信徒的主动性虽然也高,但学习进度明显不强。可一旦把学习拼音——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有形的历史书,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掌握拼音字母的速度,可以直接提高近一半……”

    谢阿招笑了笑,“起码在安南,知识教就是这样传开的,而且,拼音立刻就取代了喃文,在身份低微的百姓中流行起来了。就这样,我接触到了知识教,并且完全被迷住了。”

    所谓的喃文,是安南民间流行,以汉字作为元素自行组合而成的拼音文字,一向被视为是一种贫民所用的不入流的文字,对陶珠儿等人来说,当然是从未听说过的。虽然这件事和彩云道无关,但他们也不由听得很入神了:谢阿招作为一个老家在千里之外,已经被灭了寨子的外来蛮奴,想要脱离主人的农庄,在此之前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离开农庄之后,等待他的只有更悲惨的将来,所以他也从来没有兴起过逃离的想法。

    但是,知识教改变了这一切——凭借对知识教的共同信仰,谢阿招居然找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通道:他从来往农庄,专门和农奴做些小生意的本地货郎那里,得到了帮助,一路避开了安南境内的官道,从信奉知识教的那些最野蛮的部族领地中穿过,躲开了正在交战的阮氏、郑氏,在官道上设下的重重关卡,成功地进入占婆境内,朝觐了当时刚刚全面投入建成不久的知识教大礼堂!

    “占城港的日子肯定要比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