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权宦忠贞不渝》 110-120(第15/17页)
嫣红色的马背铺上了织锦泥障,又装上了鞯鞍、马镫,挂上了装饰性的杏叶和云珠。
虽然没有用上官员的规制,却依然马靠鞍装,让背土朝天了一日的五花马又恢复成了光彩耀人的模样。
蔺小郎君骑上他的骕骦良驹,将马匹驱使到车旁,接过多鱼递来的蔺韶光,抱进了怀里。
马儿嘶鸣一声,吓得小家伙连忙抓紧了爹爹的衣服。
蔺南星牵了牵缰绳,安抚道:“别怕,抓紧爹爹,摔不着你。”
蔺韶光点了点头,扒着小爹爹的衣服,很快就已经不再害怕,探头探脑地东张西望起来,还对着马下的小奶爹露齿一笑。
多鱼也对小祖宗回以嘻嘻一笑,心里却是已翻了十万八千个劳心劳力的白眼。
蔺南星安置好了儿子,又将手伸向了马车里的心上人,柔柔地道:“祜之,我抱你上马。”
小相公的手掌粗糙而结实,沐九如走到踏步上,将他洁白清瘦的手放了上去。
蔺南星握住夫郎,另一只手也伸了出来,用了些巧劲,轻而易举地揽着那细细一握的腰肢,将沐九如抱进了怀里,坐上了马背。
沐九如的视野豁然开朗,周围的行人都变得似乎渺小了一些。
蔺韶光高高兴兴地唤了声“大爹爹”,便抛弃了蔺南星,窝进了沐九如的怀里。
蔺南星连忙调整好两人的位置,又叮嘱蔺韶光紧紧抓住沐九如,这才发号施令,让车队向前行进。
周围已有不少路人好奇地望向他们的方向,议论着鲜衣怒马、神采英拔的一家三口。
般配、靓丽、圆满、羡慕……诸多美好的词汇盈满蔺南星的耳朵。
只要在一处没人知道他是阉宦的地方,他就和沐九如是般配的,他们一家三口是完满到让人艳羡的。
蔺小郎君的心里突然涌上了豪情壮志,他与有荣焉,红光满面地道:“我们也走吧。”
沐九如靠着蔺南星的胸怀,鬓边的花香也沁到了小相公的鼻尖。
他轻轻地“嗯”了一声,再前面的蔺韶光已经期待地叫唤了起来:“爹爹,快骑吧,跑起来跑起来!”
小东西的嗓门非常嘹亮,蔺南星被吵得脑瓜子嗡嗡,却也无奈地发现他有些习惯了儿子的吵嚷。
蔺南星轻笑一声,遂了蔺韶光的愿,甩缰喝道:“驾。”
蔺韶光也叫了起来:“驾!马马驾驾!”
马儿在小主子的打气声中,咴咴鸣叫着撒开四蹄,轻快地向前跑去。
四周的景物飞速倒退,前路却变幻无穷,像是永远都能看到新的道路,新的风景。
疾风呼呼作响,伴随着落叶吹打在脸上,沐九如伸手替蔺韶光遮挡住袭面的杂物。
坐在马背上的小元宵已兴奋得什么也顾不上了,他一手抓着前鞍,一手抓着大爹爹的胳膊,叫道:“哇——好快啊!”
清脆的声音一瞬就被飞扬的马蹄甩在了后头。
驰骋产生的大风,使得在马背上说话都变得含糊而艰难。
沐九如扬声回道:“是啊——好快啊——!”
蔺南星低低地轻笑,胸腔因笑声的共鸣而震颤着沐九如的后背。
蔺南星也移动了下手的位置,替夫郎遮挡住飞来的落叶。
空闲的那只手则是又抽了下马臀,加快了马儿的跑速,也给妻儿的雀跃更添了一把柴火。
快马加鞭,似能一日千里,春风得意。
鬓边的芳菲早已被大风吹得飞向天涯。
三人的衣衫和发髻也猎猎作响,乱作不分彼此的一团,宛若一条五彩游龙,惊鸿而过。
蔺韶光道:“哇——爹爹——!我们要追上太阳了——!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能到新家了?”
沐九如抱紧了蔺韶光,也被蔺南星抱紧了,他回道:“一定——很快到就了!是不是啊——夫君?”
蔺南星忍不住咧开嘴唇,心花怒放地冁然而笑。
在灌嘴的疾风里,他的语调也同妻儿一样,变得断续而悠长。
蔺南星道:“是!很快——就到家了!”
金秋的红日高高悬挂在一家三口的头顶。
马儿沿着官道,飒沓流星地前行。
劲风如卷,飞叶似蝶。
他们伴着鎏金烨烨的千里秋色,向着新家……
向着新的生活奔去。
-后宅卷完-
第120章 竹里 ……蔺南星这夫郎确实是魁梧了一……
江南, 竹里村。
秋忙已过,几日前立冬方至,这就到了一年里村民们的日子最舒坦的时候了。
此时的天还未开始降雪, 不至于天寒地冻、难以出行;秋收的农忙又刚刚过去,农活不重,大伙只需要收晒自家的稻谷和备足冬日的碳火即可。
不过, 这些也都不是什么需要赶急赶忙做完的事情。
因此村里的男男女女们, 在这段时间里,连出行都放慢了步调, 悠悠闲闲地享受着严冬前还带有些微温暖的融融日光。
小村庄里向来是没什么娱乐活动的,一旦闲了下来, 大伙就都爱磕牙拉呱, 凑些东家掉了钱,西家吵了架的热闹。
还别说,竹里村近来真出了个大热闹。
两个多月前, 还正是农忙的时候, 村长家上头的那片废屋来了个人,带了好多雇工,将那片地給扒平了,之后又青砖、瓦片、木梁一样样的硬家伙往废墟上搬。
竟是要在那里另起新屋!
乖乖, 那可是在农忙的时候啊!
这得给多少工钱,才能让人放弃家里的农活不忙,来给这家人盖房子啊?
若雇的不是泥腿子,而是城里的修葺匠,那就更贵了!
真是好大的手笔!
但竹里村村民们惊讶的点,却不知这么一个。
这户人家盖房子的地方,也很是值得配上一盆瓜子花生, 说道上好半天的。
毕竟那地方如今虽只是块荒芜的废墟,来头却是半点也不小——
几百年前的竹里村还不叫竹里村,那时的朝廷里有个大员告了老,来他们村里隐居,便盖了个竹里书斋在那块地上。
当时有好些文人墨客会专程来村里造访那位大官,还给竹里村写了些诗词歌赋,后来他们村这才改的这名字。
当时他们竹里村,在十里八乡内可谓是风头无两,村志上至今都写着这段往事。
不过,再如何得风光,那也是几百年的事了。
更遑论这百年间,国土上还经历了改朝换代,那前朝的大员过世之后不下几代,竹里书斋便彻底地荒废了下来,无人问津,也无人想起。
曾经漱石枕流的书斋就在岁月长河的流淌中,成了没了人维护,萧萧落落的废址。
这片断井颓垣就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