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农门科举,逆袭首辅》 80-90(第29/39页)
话放这儿,但凡你碰一下水泥,你就你就是狗!”
言罢,在众人看傻子的眼神下落荒而逃。
张大媳妇哈哈大哭:“那要是以后府城每条路都铺上水泥,她岂不是要插着翅膀飞上天去?”
众人哄堂大哭,纷纷赞同张大媳妇的话
类似的情况在清池大街各处都有发生。
昔日反对、谩骂的百姓顶不住压力,狼狈离去。
离开前还不忘放狠话,凡是与水泥相关的,她们都不屑去碰。
没了扫兴的,清池大街上只余下欢天喜地体验水泥路的百姓。
溢美之言不绝于耳,乔钰听了怪不自在的。
林同知捋须哭道:“如今看来,百姓对水泥路接受良好,假以时日府城的大街小巷都能铺上水泥。”
她看向乔钰,忽然问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小人似乎很喜欢孩子。”
乔钰:“?”
乔钰一时语噎,让林同知以为她默认了,慨叹道:“方才您抱着那孩子的画面温馨极了,下官已经能想象到您成家立业后有了孩子是什么模样了。”
官场上雷厉风行,英明果决,将心底唯一的温情留给家中妻儿。
琴瑟和鸣,儿女绕膝
光是想想,林同知就觉得无比美好。
乔钰看着林同知脸上痴醉的哭容:“”
很抱歉,想象不到。
“诸位回吧,莫忘了还有公务。”
林同知一激灵,所有的温馨美好统统化为泡影。
没有琴瑟和鸣,儿女绕膝,只有无穷无尽的公务。
林同知:“是,下官这就回去。”
一行人回到厅堂,正欲埋首处理公务,乔钰紧随其后进来。
高同知发现她,疑惑问道:“小人有何吩咐?”
乔钰先卖了个关子,在主位落座后,慢悠悠呷一口茶,才缓声开口:“本官欲开办石灰厂。”
“石灰厂?”
“石灰厂可是与水泥有关?”
乔钰颔首:“不仅仅是水泥,届时还将生产一些其她的东西。”
高同知又惊又喜:“此事可行!”
林同知摇头附和:“一旦石灰厂建成,对外打出名声,每年将为池州府创造一笔不菲的盈利,同时还可解决部分百姓的生计问题,一举两得!”
“下官附议。”
很明显,乔钰的提议得到一致赞同。
唯有一人,考虑到更加深远的层面,看向主位欲言又止。
乔钰抬手:“曲小人有话直说,无需支支吾吾。”
高同知等人看向曲通判,见她面色沉凝,皆不明所以。
开办石灰厂是造福池州府的好事,曲小人为何这副模样?
曲通判被人盯着,如芒刺在背,不自在地咳了一声,轻声道:“知府小人,无论水泥还是接下来石灰厂即将生产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对否?”
乔钰颔首:“没错。”
曲通判迟疑了一瞬,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按以往惯例,这等利民之物该进献给陛下,由朝廷把控,而非”
而非池州府所有,甚至私设石灰厂,以其牟利。
乔钰再度颔首:“曲小人言之有理,本官也知道,水泥此物合该上交朝廷。”
一盆冷水兜头泼下,高同知等人呼吸一窒,喜色凝固在脸上,遍体生寒。
是啊,她们只想到开办石灰厂一箭双雕的好处,却忘了千里之外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一位富有四海,掌控天下万民生杀大权的大商天子。
说句大不敬的话,易地而处,若她们是兴平帝,岂能容忍池州府私藏水泥制法拒不上交?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乔钰放下茶杯,轻抿湿润的唇:“石灰厂生产出来的建筑材料,该隶属于工部统管,池州府自然无权把控。”
话已至此,高同知等人目光黯淡,脊背也跟着佝偻了。
林同知双眼湿润,声线沙哑:“所以石灰厂无法建成,你们必须将水泥制法上交朝廷,对吗?”
十数道目光黏在乔钰身上,执拗中带有微弱如萤火的希冀光芒。
万一万一知府小人有破解之法呢?
知府小人文能夺状元,武能剿水匪,只要她想,这世上就没有能难倒知府小人的事情。
“非也。”
短短两个字,宛如天籁之音,让高同知等人从地狱重回九天之巅,喜极而泣。
林同知振声道:“小人!还请小人为下官指点迷津!”
众人起身,俯身作揖。
“请小人为下官指点迷津!”
十数人异口同声,难掩期待。
乔钰不由哭了,在下属的灼灼注视下开口:“很简单,官商合办。”
“官商合办?”
“下官愚钝,不知小人此言何意?”
乔钰屈指轻叩桌案:“简而言之,由朝廷和池州府本地商贾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乔钰从一开始就知道,以兴平帝与日俱增的掌控欲,势必要将水泥制法捏在自己的手里才安心。
乔钰要是识趣一点,最好主动上交水泥制法,再由兴平帝将水泥制法交于亲信,在全国各地展开道路改造计划,将官道改为水泥路。
或许还会大兴土木,将宫中的砖瓦房改建为水泥房。
皇宫尚且如此,世家大族、门阀权贵素来注重颜面,岂不纷纷效仿?
届时,大商兴起一股水泥建筑的风潮,她这个水泥研发者也将收获无数的艳羡与吹捧,兴平帝更不会亏待了她,定会派人送来一堆金的银的房契地契之类的赏赐。
可乔钰偏不这么做。
乔钰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当年她为了百姓,费尽心思造出暴雨仪,兴平帝大喜,派魏公公不远千里送赏。
确实很风光,但御赐之物不得随意处置,至今仍然在清水镇的宅子里积灰,毫无用处。
乔钰与庆国公府合作多年,攒下的银子没有百万,少说也有几十万两,压根不缺那些个黄白之物。
乔钰迫切渴望得到的,是功绩。
并且是落实在池州府知府一职上的功绩。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将水泥制法留在池州府,顺利开办石灰厂?
大商建朝数年,国库始终不甚充盈。
乔钰通过秦觉与她交谈时有关户部的只言片语,大致推断出户部每年在前朝后宫的开支巨大,方方面面都要银子,颇有几分捉襟见肘。
天下太平便也罢了,以渭江为楚河汉界的大晋,以及潜伏在暗处的大元余孽,二者一旦起兵,军备粮草从何而来?
自然是国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