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臣女素来有病》 35-46(第26/35页)
平安一路小跑,在解签摊前坐下,将两只签都递了过去。
僧人拿着十二签中问:“这是何人的?”
纪平安:“是我。”
僧人观纪平安面相:“姑娘心中是否有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挂念?”
纪平安怔住了,这真能看出来?
僧人继续问:“姑娘心中这事与姻缘无关,却极为难办,对吗?”
纪平安点头。
她想回家,疯狂地想。
原本她一直欺骗自己是在出远差途中,逼自己不去想回家的事情,但是上次看到长效青霉素,让她又燃起了贪念。
僧人:“姑娘,这签文的意思是,一念喜,一念悲,一人喜,一人悲。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唯有真情与真爱可解。”
纪平安:“……”
纪平安:“大师,你的意思是,爱能排山倒海?”
僧人点头。
纪平安:“……”好敷衍的解读,这跟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有什么区别?
宋知音见纪平安这边解完了,立刻问道:“那我这只呢?”
僧人:“姑娘,菩萨面前,唯有自己,求不了别人。”
被命中心事,宋知音笑容僵硬,“那我没什么可问的了。”
宋知音正尴尬,纪平安悄咪咪贴近她,“知音表姐是为谁求的?心上人?”
宋知音轻轻推开纪平安,轻轻咳嗽两声,掩饰自己的尴尬:“不要胡说。世家女子婚姻关乎家族荣辱,哪有自己瞧上心上人的。”
纪平安懊恼地垂眸,寺庙法会,为了以示对佛法的尊重,大家都默契的放弃了‘大部分’世家贵族的特权,氛围轻松活泼,以至于她忘了。
忘了这个时代刻板的规矩。
纪平安抿紧了唇,那宋知书和那个男的?
那个男人好像仅仅只是个贫寒书生。
纪平安脑海里闪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浮现出宋知书和那男子对视时甜蜜的眉眼。
她不会见证一场悲剧吧?
纪平安拼命在脑海里搜索原小说,看有没有关于宋知书的描写。
可惜太少了。
原文是大男主视角,关于后宅姐妹的描写本就屈指可数,尤其是后期,那是大男主一个人的开疆扩土,与后宅女子完全无关,写得就更少了。
纪平安努力回忆许久,终于从犄角旮旯处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男主宋怀章起义反抗暴君登基后,有下过一道册封圣旨,册封自己的妹妹为升国公主,弟弟为瑞王。
也就是说,宋怀章登基前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而登基后,他只册封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那另一个妹妹呢?
是远走天涯,还是香消玉殒了?
没求到想要的答案,宋知音有些兴致缺缺,纪平安心里记挂这事也有点心不在焉,两个人各有心事地来到了祈福树。
第44章 银针刺穴 佛家眼里,众生平等
宋春将祈福带递给纪平安。
祈福树下备着一张长木桌和笔墨, 纪平安拿起毛笔想了想在祈福带上写下‘一日千丈,无往不克’八个字。
宋知音:“小表妹,你求的什么?”
纪平安:“医术进步, 一日千丈。所有病痛, 无往不克。祈福带长度有限, 最多只能写八个字, 所以我将前缀省略了。”
宋知音:“……”木头。
宋知音心里生气纪平安不开窍, 于是气呼呼道:“字真丑。”
纪平安:“……”
纪平安努力找回自己的场子:“字丑, 心诚便行。”
而且未来开药方都是无纸化操作,她字丑不!影!响!治!病!
纪平安重新拿起毛笔,正要落款, 想了想,还是写下了凌云两个字。这是她的本名。
以前大学时, 她和室友周末看千与千寻放松, 里面说,不忘记自己的名字, 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忘掉名字, 也就代表放弃了真正的自我和灵魂。
宋知音看着落款二字喃喃念道:“凌、云……”
她抬起头, 看着纪平安:“小表妹,你真的是志向远大,就算是落款,也要见缝插针,写上凌云壮志的凌云二字。”
纪平安默了, 好合理的误解。
宋知音:“不过这凌云二字, 龙飞凤舞,飘逸潇洒,倒是比前面八个字好看多了。”
纪平安默默微扬下巴, 十分骄傲。
医院无纸化办公,但是医生对每份报告药方都要签字的,所以她在读博时专门练了许久的签名,虽说毛笔没有中性笔好用,但是多年的练习在此刻完美的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纪平安还记得,当时导师知道后,笑她花里胡哨,而此刻,她想对导师说,看吧,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
待墨水干后,纪平安将祈福带拿起,来到树下,寻找一个方便挂上去的位置。
纪平安在树下走着,大概是人类眼光的相似性,纪平安刚挂上去,便看到了宋知书和那男子的祈福带。
宋知书上写着:心心复心心,男子的写着:同心情始真。
男子落款:宋明礼。
也姓宋?
纪平安羽睫颤动,难不成是她理解错了二人的关系?
这时,宋知音已经挂好祈福带,纪平安怕被宋知音发现,赶忙走过来,拉着宋知音离开:“咱们出来许久了,都快到午饭时间了,我们现在回斋堂吧。”
宋知音不疑有他,点点头,“说来,我也饿了。”
两人朝着斋堂走,纪平安问:“知音表姐,来汴京前,父亲告诉我宋家是个大家族,枝繁叶茂。宋家亲戚很多吗?”
宋知音笑道:“你不就是咱们宋家的小表妹吗?”
说笑归说笑,宋知音还是认真回答了问题:“宋是大姓,分好几族。我们宋家所在的这一族是其中最大的,一村几百人皆是。宗族亲人之间,同宗同堂,相互帮衬提携,方能将一族发扬光大。当年先辈上京赶考,家贫人微,便是多亏了当时在京为官的族人资助。后来先辈被举荐为七品官员,也是得了家族在朝中前辈的照拂。否则,先辈还不知要等多久才能等到一个空缺。后来,随着先辈在朝中站稳脚跟,也开始承担起资助和提携同宗族人的使命。再然后是爷爷,后来是爹爹,大哥,二哥。随着爹爹这一脉官职越来越高,所要承担的提携后辈的责任也就越重。”
纪平安:“这么多人吗?同族之中,家境贫寒,来京赶考,要怎么资助呢?直接给钱吗?”
宋知音:“几百人看起来多,其实真正能够得族中长辈帮忙联系我爹爹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日子安稳,没有读书的天赋,无法被培养。有读书天赋的族中之人,从他们乡试开始,族中长辈便会刻意关照他们的成绩,若是有天赋的,家中无力供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