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穿大秦: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带着超市穿大秦》 40-50(第11/22页)

忐忑的。

    我!就!是!最!棒!的!

    想到这里,姜珂一下子悟了,她面上带着无懈可击的笑容,对李斯说道:“哪里能用叨扰二字,李君才名远扬,珂早就想与您一叙了,只不过最近忙于公务才一直耽搁着,如今您能主动拜访,珂真是喜不自胜啊。”

    晚上得好好找找超市里有没有啥考编书籍之类的,这些东西从前的她不屑一顾,现在的她需要仔细学习。

    李斯没想到她年纪虽小,说话居然如此滴水不漏:“李斯亦是早闻您的贤名,今日一见,果然是才思敏捷。”

    行吧,开始互夸程序了。

    其实两位当事人都没有当真,这种随口一说的客套话他们听得多了。

    姜珂道:“我只不过一颗愚笨的顽石罢了,都是因为先生教导的好,再加上大王的器重,才取得了一些浅显的成就。”

    李斯声称自己身为相府郎卫,这些日子却一直无所事事,又询问姜珂最近过得如何。

    “不过就是种种田,弄些杂事,和文信侯的那些国之重事相比,不值一提。”

    李斯:“李某在相府中的地位亦是不值一提啊。”

    姜珂觉得,吕不韦这就是在搞制衡,想让姜珂和李斯暗中对立搞权斗,从而兵不血刃地除掉她。

    “李郎卫,您这是哪里的话,相国他乃国之栋梁,您又是经世奇才,论贤论德,都比我这一杂人要强得多。”

    姜珂心想,我捧杀死你!

    “哦,对了,李郎卫,荀子先生和韩非师兄最近可还好?”

    她突然转移话题,李斯亦是无可奈何,只好回答她:“先生身体尚无大碍,韩君一直跟随着先生在楚地著书立说呢。”

    “师兄他真的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虽有口疾,可看事情却总能针砭伐弊,一针见血。”

    李斯不知道姜珂为何又突然将话题转到了韩非身上,但他隐约觉得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别的寓意。

    果然,姜珂又道:“师兄曾经对我说过,秦国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我觉得这话说得真是太好了,好到当时我就一拍髀肉,连连惊叹。”

    “秦国聚天下之英才,不论出生,不凭血脉,远得不说,就光说这文信侯吕不韦,硬生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从一届商贾变成了白衣相卿的典范,现在咱们秦国,就连我,都很敬佩他。”

    白衣相卿这四个字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锥子,一下子插进了李斯的心中。

    李斯今年三十五岁,从年龄来看,已经到了人生中的下半程路,可他政治的生涯却才刚刚开始。

    “不过话说回来,先生曾经说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能担任相邦这个位置的人,年龄都不小了,文信侯今年应该四十有八了吧,还算年轻,就连姜子牙和蹇叔都是六七十岁的年纪才当上相邦。”

    李斯:……

    他要是再听不懂姜珂的暗示,就可以直接收拾收拾行李回楚国了。

    姜珂努力用同门之情和李斯套近乎,客套了几句后,说道:“李兄,姜珂孤身一人在秦,身如浮萍,命如蓬草,飘摇未定,幸得您入秦,姜珂在秦国也算是有了个依靠。”

    “我是一个喜好享受的人,没有那些野心。”

    “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你我都曾在荀子先生门下学艺,攒零合整,那咱们也算是兄妹啦!”

    李斯:……

    你比我的长子李由还小一岁,谁要当你阿兄啊!?

    心里拒绝,身体却很诚实。

    李斯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离开姜珂宅邸的了,只记得临走时,十四岁的小姑娘面上带着欢快的笑容,一口一个李兄,叫得极其顺口。

    而他居然还没拒绝!

    出门之后的李斯心里给自己找了一千个理由,她是秦王看重的手下,这波不亏,不亏。

    不亏个鬼啊!

    当他回到相府时,面对文信侯的死亡提问,恍惚间,李斯满脑子都是姜珂曾经说得话。

    布衣相卿,大器晚成。

    赶也赶不走。

    于是他回吕不韦道:“此女才能平平,不足为奇。”

    个鬼啊!

    我看她比山里的狐狸都精明。

    而姜珂这边,她送走李斯后,也没得清闲,正要去工坊处理事情,就要到身后两个身影窜了出来。

    嬴嘉:“你身如浮萍?”

    姬萍:“你无依无靠?”

    姜珂:……

    “我只是随口一说,忽悠李斯的。”

    “整个咸阳城,谁不知道咱们三个天下第一好?”

    “真的吗?”

    “真的!”姜珂抬手道,“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我的真心还真了。”

    姬萍信了她的鬼话,极度了解姜珂的嬴嘉却是差点儿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好在她自认为是位优雅的淑女,又硬生生地把这个白眼给憋回去了。

    自己选的主君,还能怎么办,听她忽悠呗。

    安抚好她们后,姜珂乘车来到了治粟内史府中。

    治粟内史这次叫姜珂过来,主要是和她商讨一下关于棉花种植的方案,是每个里合起来统一种植,还是分开到各家各户种植。

    姜珂:?

    这种事情也需要问我吗?

    想到她给韩非写得那封信,随口一说治粟内史不干活儿,不会真成事实了吧?

    吐槽归吐槽,但她还是根据事实仔细和治粟内史分析了下情况。

    番薯,玉米等作物一旦受害必将颗粒无收,所以每户要留下至少一半的田地种植粟米。剩下的各四分之一分别种植番薯和玉米。至于棉花,大约每亩产量在五百斤左右,而填充一床衾衣只需要八斤左右的棉花。

    在古代男耕女织的社会,耕种和纺织是同样重要的,官府征收的赋税就包含布帛这一项,在市肆中,布帛甚至可以当做钱币使用。

    冬季桑叶凋零,不适合养蚕,且蚕宝宝娇贵,生在夏天却厌恶酷热,喜欢湿润却又讨厌下雨,养蚕缫丝工序繁琐,所以丝帛价格昂贵,都是给卖给上层贵族穿得,普通黔首交完租赋后,能留下一件粗布麻衣穿就算不错了。

    姜珂又想起了原身那个善于织布的妈,明明以织布为生,可去坷从小到大却从未有过一件新衣服,全是捡她哥哥剩下的穿。

    棉花则不同,从产量到保暖性来说,都比丝帛和苎麻要好得多,还经济实惠,适合普通黔首。

    工坊里的蚕妾们已经开始研制棉线了,届时把纺织棉线之法交给黔首们,岂不是能实现孟子口中的“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了?

    考虑到第一年对于棉花处理不太熟练,姜珂建议可以每家分开,暂时只种几亩,看看效果。

    和治粟内史商谈完毕,姜珂又去了一趟工坊,等她从工坊里出来,时间已经不早了,所以姜珂决定先回家,明天再去找嬴政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