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穿大秦: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带着超市穿大秦》 130-140(第20/28页)

 咸阳,这个帝国的中心专门为她修建了府邸,就连皇帝都对她礼遇有加,赐予她旁座之荣,为她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女怀清台。

    投桃报李,同样的巴清也要向这个帝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开采丹砂是一件体力活,需要壮年男性来做,可她名下又不只有丹砂矿这一处产业,这些年来,她和姜珂陆陆续续开办了很多工厂,这些工厂里有一些岗位很特殊,她们只招聘那些在战场上死了良人的寡妇,因伤退役的士兵等。

    秦朝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基础远远比不上现代,所以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姜珂以为自己现在已经是最忙的状态了。,然而,百忙之中,总还有能让她更忙碌的事情。

    姚贾这个消失多年的大纵横家终于回来了。

    姚贾的脸上多了很多风霜,他黑了,瘦了,皱纹也变深了,看起来比之前强壮不少。

    在大殿中,他很激动地对嬴政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大王的思念之情,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没有一日不是在思念中度过的。

    然后又给大家讲了自己这十年来的经过。

    虽然姜珂心里想让姚贾直接开船开到欧洲,但她也知道这个时代的航海条件还未完善,所以她心里的预期就是能到达的郑和下西洋路程的一半,也就是大概印度地区这里就很好了,古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四大文明古国,没想到姚贾这一走就是十年,堪比唐三藏取经。

    但是姚贾他好像有点……超额完成任务了。

    姚贾此次出行的船队共有十二只大船,带了一千名左右的工匠和很多中原的货物,丝绸,青铜器,美玉,玳瑁,细盐,石蜜,药材等,为了避免货物用完,姜珂还将炼制海盐的详细过程写成了小册子交给姚贾,反正出了船舱全是海水,想吃多少盐就自己晒。放到交易市场上,这么洁白如雪的细盐还不得把那些老外给迷死?

    其实姚贾这一路上也并非一番风顺,船队们刚行驶了不到三个月,就遭到了一场巨大暴风雨,损坏了三只船和一些货物。

    遇到如此大的灾难,正常来讲姚贾应该返航回去补充物资。

    但他可是姚贾,是大秦最优秀的纵横家,出航不到三月,一事无成,什么都没干就直接回中原了,就算别人不笑话他,他姚贾自己心里也过不去。

    大秦不需要废物官员!

    他要向大王证明,我,姚贾,大秦肱骨也!

    好在遭遇海难的地方离岸边很近,姚贾靠岸之后,一开始本想用精盐雇佣当地的渔民们为他修船,但船体被破坏的太严重了,已经无力回天,他们不得不弃船。

    于是大秦纵横家另辟蹊径……

    把当地渔民们最好最大最优秀的船给开走了。

    并且还用他那纵横家的超强专业能力,只用手比划和简单几句日常用语(还没学会当地土著的话)就把这里的水手和船匠们也一起给带走了。

    姜珂:……

    姚贾,我嘞个大秦航海王。

    然后他们一路往西开船,也不敢离开岸边太远,一旦船体受到损坏或者发生意外就靠岸,了解一下当地风俗,兑换一些商品货物,开走几只好船,带走几名舵手。

    不愧是沿海国家,姚贾并不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他不得不承认这里的船只品质就是比他们秦国的船好,水手质量也高。

    大秦思维:好的东西就应该给我们秦国。

    要问姚贾这一路上害怕吗?

    当然害怕了,夜晚的大海一片漆黑,没有一点儿光亮,就像是吞噬掉所有人的野兽。

    可他是大秦的官员啊,大秦只有死在路上的官员,没有中途退缩的官员。

    这是他赌上纵横家名声的一次航海。

    “哦,对了,大……陛下。”很显然姚贾还没从大王成为陛下的转变中适应过来,“这是我这一路上的航海笔记。”

    嬴政接过他的航海笔记,直接翻开。因为好奇,姜珂也扯着脖子看了两眼,这上面大都是一些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地貌特征。

    姜珂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

    这不就是大秦唐三藏的剧本吗?

    姚贾的航海笔记就相当于唐三藏的通关文牒,这里面每一个国家的信息都写得特别详细。

    比她的世界地图可详细多了。

    而眼前这位陛下,根本不在意什么佛经,佛法,他在意的……

    只有土地。

    姚贾,你有点儿努力过头了!

    完犊子了,这***的一辈子都无法退休了。

    第138章 见闻

    秦朝的朝堂氛围一向很好。

    今日廷议, 诸位官员聚集一堂,并非是像往常那样讨论政事,而是听姚贾讲他的航海经历。

    姚贾的航海笔记上, 除了用秦字写的各地信息资料,还用画笔画下来了一些中原没有的稀奇玩意儿和图画。

    他们的航线先是从日南,都元,湛离, 到黄支国。

    黄支国的大王共将国民们分为四个等级。因为这算是专有名词, 姚贾和他的半吊子翻译员都翻译不明白,所以就直接用黄支语写在了笔记上, 传阅一圈观看后, 众人也都从未见过这种类型的文字,唯有姜珂, 依稀感觉这些字有点像藏文。

    他们以血统论身份的贵贱,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便已经定下来了自己的阶级, 一辈子都无法更改,高贵者永远高贵, 低贱者永远低贱, 像姚贾,陈平, 李斯这种凭借自己的能力跨越阶级,白衣相卿的情况永远不可能存在。

    姜珂:我嘞个白象种姓制度。

    她偷偷地瞥了一眼嬴政。

    陛下啊,文化这种东西咱们应该取其精华,种姓制度这种糟粕咱们就别学习了吧!

    好在嬴政并不在意这种制度, 世卿世禄制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被淘汰了, 他还没昏聩到想要继续复兴这种腐旧积垢。

    黄支国天气炎热,民俗, 语言文字,穿着,制度等都和中原和不一样,那里的思想并不像中原这般森罗万象,诸子百家,相互争鸣,而是只统一崇拜一种宗教。

    姚贾专门带人去了黄支国寺庙里住了一旬,也就是十天,时间匆忙,再加上翻译原因,姚贾只囫囵半片听懂了其中一点点的意思。

    佛说,世间每个动作或念想都会产生后果,这便是“业”的报应,人的今生不过是前世的“业”,人来世的后果便是今生的业,以至于无穷,所以今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来世才会得到好的业果。

    众人对此,理解不一,反应也各不相同。

    其实,姚贾心里有一些独属于天朝上国的骄傲,他认为这些蛮夷小国的思想根本比不上大秦的思想,但来都来了,秦不走空,总要从这里拿上一些东西回秦国吧?

    黄支国倒是有一种独特的黑色犀牛可以当做特产,这种犀牛头似猪而四足类象,额头和鼻子上都有尖锐的角,但是这种犀牛的体型太大了,不适合养在船上,容易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