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00-210(第21/26页)
最后,刘表得补上这样的一句。
别管刘协在短时间内能不能被找回来,也无论之后是要维持在长安定都还是迁回洛阳,大汉宗庙之祀不能断绝,也势必还缺人手,故而他将长子刘琦送到长安来,协助乔琰的扫尾工作。
这名头说的是挺好听的,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朝着长安城送出了一个人质。
外人不会知道,对刘表来说,他的长子并没有这么讨他的喜欢,可刘琦不能算是个无用之人,也从礼法上来说,是刘表的嫡长子。
这一套组合拳过后,刘表就将自己的立场和优势说得明明白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乔琰若是还想要对他进行问罪和举兵入侵,多少就有些立不住脚跟。
刘表的决断力绝不差,在蒯越提出了这一连串的应对说辞后,他毫不犹豫地完成了这封送往长安的信件。
刘焉这边也没闲着。
他一面去信张鲁,让他务必守好武都郡和汉中郡之间的隘口,以防有变。
一面对外宣称,他将会暂时封锁汉中郡与益州其他地方的隘口,以免李傕真朝着益州方向来后,会逃到更南边的地方来。
实际上则是以汉中为屏障,预防遭到从长安方向来袭的军马。
比起刘焉的做法,刘表这种进退得当的,显然要更为体面。
不过这二人大差不离的都是被吓了个够呛。
距离稍远些的袁术,也没好到哪里去。
袁术如何能不慌?
要知道他才从董卓手中接过了那个豫州牧的位置,得意都还没得意上几天,后脚就收到了这个长安被乔琰攻破的消息。
别说是什么往颍川招揽贤才了,这点时间里,他就连靠着这个州牧名头对刘备发起一番声讨,都没能做到。
短短三四天啊……他就直接从峰巅摔到谷底去了。
以他手下的人替他推算时间,给他送来那封敕封的,甚至还不是董卓,而是当时夺了董卓权柄的李傕。
袁术可得把李傕骂个狗血淋头。
当然了,他不能骂李傕为何要给他这个豫州牧的名头。
若真这么说了,岂不是代表着他自己也觉得配不上这个名头。
不能把这一点说死了。
他要骂也得骂李傕这种在秋收时候进军凉州的举动,实在是将民生庶务置于不顾,简直是天下一等一的乱臣贼子。
当然他心中想的是,能把两万人在内应帮助下的进攻打成这个鬼样子,非但没损耗乔琰的势力,反而让她趁机反攻长安,这得是多蠢的人才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那是两万个人,又不是两万头猪!”袁术在屋中来回踱步。
袁涣朝着袁术看了一眼。
出身陈郡袁氏的良好教养,让他没敢在这个时候说,若是让袁术忽然拿出两万头猪来,可能都有点难度,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说李傕这人不行。
这完全就是乔琰的水平太行了。
他垂眸凝神思索着此时的局势,忽听袁术转向了他问道:“曜卿,你以为我们应当如何?”
李傕有可能带着小皇帝往他这边跑,让袁术也不免生出了几分危机感。
乔琰拿下司隶后,直接将凉州并州和关中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这让她要想往东,经洛阳至豫州,变成了一种丝毫没有难度的事情。
他再怎么骄傲自大,也知道此刻的局面对他来说没有多少好处。
前有刘备,后有乔琰,北有曹操,南有刘表和孙策,这到底是什么见了鬼的处境!
倒是袁涣从容回道:“府君不必着急应对,您且看看,袁本初会做出什么反应就是了。”
袁术闻言愣了愣,但他旋即意识到,袁涣所说的并没有错。
作为汝南袁氏子弟,他是有一个对照组的。
一直以来,袁绍和乔琰的矛盾,都要比他和乔琰之间的重很多。
就算在眼前这个局面下也是一样的。
那么这样说来,他只需要比袁本初做得更符合乔琰这边的利益需求就可以了!
袁术的智商迟来地上了线,他连忙吩咐道:“快!让人去冀州方向打听消息!”
他要看看袁绍的反应,来决定他的举动!
209. 209(二更) 利息几何……
秋日的邺城,此时正在丰收的气氛中。
这居然或多或少应该感谢一下乔琰。
谁让公孙瓒和刘虞在北面的交战,因乔琰从并州方向对刘虞发起的支援,让袁绍大大减少了防御冀州的难度。
以他和下属的眼力评判,公孙瓒吃的这一记败仗要想缓过元气来,起码要翻过这个年节。
但再一想,刘虞都回返幽州监督作战了,以他在幽州平抑粮价的种种举措所形成的声望,公孙瓒能不能拿到这个翻盘的机会还不好说。
袁绍一边觉得这个恶邻能有人治一治,是个再好不过的事情,一边又不由觉得,乔琰支援给刘虞的并州兵将,着实是太有本事了一点。
并州这头出动的张辽和麴演,年纪都在二十岁上下,谁听了都得说,这可真是跟他们的顶头上司一脉相承的年轻。
可这两位打起仗来,那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一直承担着雁门郡戍守职责的张辽,在幽州大地上终于拿出了他平地作战的顶尖指挥天赋,看得袁绍不是一般的眼热,只恨不得将这样的猛将收入自己的囊中。
但羡慕归羡慕,嫉妒归嫉妒,现在还是好消息更多的。
被袁绍安排进攻袁术的刘备,交出的就是一张让袁绍很是满意的答卷。
袁术在刘备的袭击中吃了瘪,但也没直接输到一败涂地,而是处在隔河相望的状态。
袁术不能给他添堵,刘备也暂时不可能取胜。
这种状态对袁绍来说无疑是最为有利的。
即便在随后传来的消息中说,袁术接受了董卓给出的豫州牧位置,拥有了名号上的合法性,也没让袁绍觉得有多不痛快。
袁术此前的那句“绍非袁氏子”可算是把袁绍给得罪得不轻,袁绍真是巴不得袁术越倒霉越好。
他也深知袁术此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那么让他先拿到更高的位置,再从那里摔下来,更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除却外部的军事情况外,袁绍更满意的还是民生。
在今年尚好的天时下,河北迎来的丰收让冀青二州非但不像是前两年一样,因出现黄巾贼寇的作乱而出现了州中民众外流的情况,反而不乏有司隶河内郡与河南郡,以及被战乱波及的幽州百姓来投。
这两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袁绍交好河北世家所带来的好处,终于在他于此地发展的第二年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他麾下的文臣谋士中,精于庶务治理的也不在少数。
这些人看看自己周围的邻居,怎么也能拿出一套合理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