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有两幅面孔: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夫郎他有两幅面孔》 70-80(第18/20页)

根茎挖出来,它能一直生长,只是因为去年采收过,今年的收成可能没有去年收成好。

    可等宋惊蛰将苎麻从地里收割回来,大家剥完麻,惊奇地发现,收成不仅没有少,反而比去年最高的收成还要多,足足收了三十八石。

    宋惊蛰猜测:“可能它的习性跟草一样,越割越长得茂盛。”

    林立夏庆幸:“这么说,我们去年没有把根拔出来,任由它继续生长,还算是做了件好事。”

    宋惊蛰笑:“可不是。”

    他摸了摸林立夏微微隆起来的小腹,跟他商量:“这季的苎麻卖了钱,把去年修房子的工钱结了,还有剩余的钱,我们把家里的家什都换一批吧。”

    去年他们盖房子委实没有钱,新家的家什用的还是老房子里的。这导致他们新家外面瞧着很气派,实际里面空荡荡。

    院里的石桌都是宋福田从山里找了几块顺眼的石头回来,自己凿的。

    再者,宋惊蛰也看他们房里那睡了很多年,翻身都吱呀作响的床不顺眼很久了。

    到了八月,立夏就要生了,以后有了小崽子,家里这些半新不旧的物价还不够小崽子折腾的。

    林立夏是个万事好说话的主的,想也没想地答应了:“行啊。”

    他这话音一落,宋惊蛰感觉到有个不轻不重的力道落在他手上,他惊喜地朝林立夏说道:“动了,动了,他/她终于动了。”

    林立夏也惊喜:“是耶。”

    怀孕五六个月了,按理说他能感受到腹中胎儿的胎动了,然而林立夏怀孕这么久,除了正常的抽疼,就没感受过一次胎儿的运动,要不是大夫说没有事儿,他都以为出什么问题了。

    最后两人只能归结于孩子太懒了。

    这会儿见他/她动了,两人都惊奇不已,围着肚子一个劲地看稀奇,希望孩子再动一动,不要这么懒。

    可孩子就像是刚想起他们这对父亲来,打了声招呼,又没动静了。

    “……”

    今年的苎麻收成好,可去年种的人也多啊,大家都采收了,今年就没有来宋惊蛰家买麻线绩麻了,宋惊蛰也不恼,全卖给了村口的纺织坊。

    纺织坊的管事跟他说:“幸亏你今年没有绩麻,卖得早,今年种苎麻的人太多了,我们坊里吃不下这么多干麻,收够了这季用的,就不收了,收也是压价收。”

    “这季我还按二十文给你,下季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对于这种情况宋惊蛰早有预料,村里这么多人种苎麻,降价是必然的,好在,桃源村的纺织坊不收了,其他村的坊子还收,村民们还可以卖给其他坊子,不怕他们赚不到钱。

    宋惊蛰拿了管事的给他结的九十两,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去年邹元符给他记录的盖房子的工钱单子找出来。

    去年他们盖房子的钱都是东拼西凑的,工钱只结了邹元符的,其他人的还没有结,这次一拿到钱,宋惊蛰拿着单子挨家挨户上门去把工钱结了,一共支出去六十两银。

    再还了借宋福田的二十两。

    他手里只剩下十两了,这点钱想把家里家什全部换一遍再添置些新东西显然不够,林立夏跟商量:“要不等我们收了云耳再添置。”

    宋惊蛰无奈:“只能这样了。”

    云耳的生长期不是很长,三四个月就长出来了。宋惊蛰买的朽木本就带了一点点长出来的云耳,长得更快。

    二月种的,五月就能收了。

    这批云耳木少,宋惊蛰又养得精心,每天都过来看情况,几间屋的云耳长势都挺不错的,但要说哪间屋的云耳长得最好,还得具体看摘下来的统计。

    云耳跟种庄稼的采收不一样,庄稼采完就没了,云耳在第一天收获后,不洒水,放个一两天,再洒水,十天左右又能长出一批,一直可以收三四次。

    宋惊蛰这批云耳是在屋里养的,没有雨水的滋润,采摘前得大量洒水,才能使云耳从木头上舒展开身姿。

    不然它的颜色跟朽木融为一体,屋里光线暗,不仔细看,压根就找不出它。

    采摘前,宋惊蛰天天在老屋这边洒水,连晚上都是宿在大伯母家,方便夜里起来查看这些云耳的情况。

    宋惊蛰养云耳的事,在村里传了个遍,大家还指着这次他的云耳养好了,他们也跟着养呢。尤其是一些家里没钱又没地,改不成稻田的人,看着别人种稻子赚到钱,他们却赚不到,更期望宋惊蛰养好了。

    这样他们不能种稻子还能养云耳嘛。

    因此宋惊蛰采收云耳这天,几乎是全村的人都来看热闹了,想看这次宋惊蛰总共能收多少斤鲜云耳。

    虽说这云耳采下来还得晒干了才能吃,不然很容易中毒,但大家都是山边上的人,每家每户都上山采过云耳,对几斤鲜云耳出一斤干云耳的事,了如指掌。

    只要宋惊蛰把目云耳采完,一上秤,他们就能大概算出他的收成。

    四个屋,要分成四次采收。宋惊蛰一个人一天显然弄不完,他叫了宋万民,吴桂花,还有大伯母,三伯母这些感兴趣的人来帮他摘。

    因为是要拿来卖的,也不能像村里人那样一把薅地摘,得一片一片地摘。浩浩荡荡一群人,从早上摘到下午才算把四个屋的云耳全部摘完。

    他们一摘完,外头等了一天的村人迫不及待地问:“惊蛰,你这批云耳总共收了多少啊。”

    第80章

    宋惊蛰分别称好几个屋的云耳, 由于是第一次采收,采大不采小,收获委实不多:“总共一百八十斤。”

    “只有这么一点吗?”

    村里人听到这个数目, 全都大失所望。鲜云耳水分大,十斤才出一两斤的干云耳。就算屋里的云耳还能采三次, 最终收获也不过八.九十斤。

    县里的山货铺子常年三十文收干云耳, 百斤也不过三两银子。看着还行,可要搭这么多间屋子进去, 还有买云耳木的开销, 算下来竟比他们种地的收成还不如。

    “惊蛰, 这养云耳不划算啊。”

    “惊蛰, 你还是别折腾了。”

    “是哩, 你挣钱也不容易, 别拿银子打水漂。”

    村里人七手八脚地算完, 又七嘴八舌地去说宋惊蛰。他们也是一片好心,这几年跟着宋惊蛰种稻子,种苎麻,给他帮工没少挣,看他亏钱, 大家感觉比自己亏欠还要难受。

    毕竟宋惊蛰大方, 不藏私。他挣钱了,全村都能跟着挣;他亏钱了,可不就等同于全村一起亏钱嘛。

    “行,我回头再琢磨琢磨。”宋惊蛰听着村里人的劝诫声,也不生气, 依旧笑着跟他们说话。

    村里人就是这样的,好奇心重, 劝诫心更重。顺着他们,什么事都做不成,不顺着,他们就该说宋惊蛰这个人不识好歹了。对付他们,宋惊蛰一般都嘴上先答应着,回头该怎样还怎样。

    村里人见宋惊蛰答应得这么爽快,以为他真的听进去了。又说了一些,你还年轻,这个没折腾成事,以后总有折腾成事的时候。三三两两地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