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慢穿]: 22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成长之路[慢穿]》 220-240(第22/26页)

零的一个人。

    要是可以的话,荣妃更想让小儿子多生下几个孙子孙女,这样以后就不担心没人孝顺小儿子了。

    可谁让小儿子的身体居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只能够说天妒英才,估计是老天爷觉得小儿子各方面都太优秀了,这才特地让小儿子有了这样一个缺陷吧!

    在小儿子身体还没恢复正常之前,荣妃只能够当一个助攻,让小儿子夫妻两个多相处相处,培养出更加深厚的感情了。

    康熙和荣妃两个人都不给陶长安赐女子,后宫那边皇太后是跟着康熙走的,康熙都没做的事情皇太后自然也不会去做。

    外面的人即使奇怪陶长安为什么只有一个嫡福晋,但看陶长安跟邵阳感情好,皇上和荣妃都没说什么了,也就不操心这个了。

    私底下其实很多人也在猜测陶长安不行,要不然他们夫妻两个也成亲好几年了,怎么三福晋肚子一点消息都没有?

    要是三福晋生不了,那皇上和荣妃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不赐更多的女人到三皇子那边开枝散叶的。

    能够让康熙和荣妃不动,任由三皇子后院只有嫡福晋一个人的,那原因肯定是出现在三皇子身上了。

    虽然众人心理对这点有所猜测了,但连皇上都不说了,他们这些人也不敢随便乱说。

    不过在看到陶长安这个三皇子的时候,目光总是难免有点异样的。

    对于这样的待遇,陶长安那是一点都不在意,自己有没有问题自己最清楚,人家要是想要多看自己几眼就让他们看吧,反正也不会少块肉。

    夫妻两个在塞外那边每天骑马射箭,搞烧烤做美食的,日子过得确实十分舒服,至于朝中的事情自然有康熙他们去操心,陶长安只要带着老娘和妻子好好玩就是了。

    这样放肆游玩,除了需要对康熙和皇太后恭敬点外,就不需要顾忌太多的日子,实在过得非常开心,陶长安还搞了不少塞外的特产带回京城。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没什么太大野心的皇子,只要不做那些会犯忌讳的事情,还是能够有不少自由度的。

    陶长安这一年过得还是非常舒心的,并没有什么糟心事需要烦恼,跟胤礽在海外的基地建设得也都不错,要不是作为皇子,轻易不能够离开京城,陶长安都想亲自到海外那边去看看自己的基地是个什么情况了?

    不过即使自己不能够亲自过去,但整个小国家的建设也是在他的设计下一点一点的完成了,如今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就差人口不够这点了。

    人口的事情可以慢慢发展,只要自己基地那边生活好过,不愁会吸引不到足够的老百姓过去定居。

    在建设基地的时候,陶长安考虑了很久,为了能够把基地建设得更加的完善稳固,他还是把水泥配方给蝴蝶了出来。

    不过水泥这个事情他只用在了自己基地建设上面,倒是没大范围的推广出来,至于以后会不会把水泥带回大清,那就要看后面的情况来决定了?

    毕竟要是自己手里老是能够出现好东西,周围的人就是再傻,估计也会发现自己有点问题了。

    从他手里能够拿出古武和发现特殊植物,已经算是他能够做的最大程度了,至于其他好东西,自然得安排合适的人,让他们发现并带回来才行啊。

    一个人手里冒出太多好东□□占所有好处这可不行,从表面看还是得百花齐放,从不同的人手里弄出点好东西,大家都能够占点好处才是最合理最安全的法子。

    第二年的时候,康熙进行第三次南巡,去巡视黄河河堤以及在江宁那边进行阅兵,在这样的事情上,就不会再带太多女眷一起出行了。

    黄、淮连年溃决,让下面的老百姓经常被淹没,造成巨大的损失,以前每年在黄河河堤建设上面,朝挺方面就花费数百万的银两去修建,可仍然经常决堤,给朝廷和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能够更好的修建河道,同时也是为了安抚两岸遭受了水灾的老百姓,康熙这才决定去巡视黄河、淮河的那些堤坝,看看要怎么修筑河堤?

    毕竟朝廷这边花费了这么多银两在两河上面,但却一点成效都没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康熙这次带着擅长修建河道的专业人士,仔细的沿着两河的河堤查看了一遍。

    陶长安作为诚郡王,这次也被康熙带出来了。

    看到两岸那些老百姓遭受了这样多的洪灾,那惨状真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陶长安到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他就开始考虑要怎么把水泥配方带到大清这边了。

    毕竟要是有水泥可以帮忙稳固住河堤的话,两岸的老百姓就不用在连年的遭受家园被毁的灾难了。

    水泥配方这个事情毕竟十分重要,陶长安安排好了人手,让他们装作是商队刚刚从海外获得的配方,特地回来献给大清的。

    康熙这次南巡,也是亲眼见识到了洪水的危害,他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巡视完河堤,就有人特地过来献上水泥这样可以解决河堤稳固性问题的好东西来?

    在亲眼见识到了水泥的好处以及低廉的成本后,康熙更是龙颜大悦,重重的奖赏了那从海外获得这样好东西的商队,还给领头的封了一个五品的下官来当,让他负责指导水泥的制作!

    康熙当初决定开放海禁,允许出海以后,居然能够给自己带来水泥这样的好东西,这确实算是意外之喜了。

    因为这个商队是以前跟陶长安那边的商队合作过的,那个商队的队长其实也是陶长安安排的人。

    反正好处最后都会落到自己这边,陶长安安排起人手来,就比较爽快了。

    看到康熙很快就安排好人手,去制作更多的水泥,并且还运用在了修路上面,举一反三的把水泥的功用做到了极致。

    胤礽那边看到又是一个新出现的东西,也只以为水泥真的是那些商队在海外意外发现的好东西。

    毕竟要不是他们经常的派人到海外去进行贸易,其他商队也不会跟风一起去。

    水泥的出现,估计就是他们无意当中引出来的结果。

    反正胤礽上辈子的时候,一直被困在皇宫里面,并不知道海外有没有水泥这样的东西出现?

    第238章

    如今可能是自己重生引发的蝴蝶效应, 大清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幸好这些变化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很多事情甚至自己也掺和了一脚。

    因为新事物的出现并不都在一个人身上,而是随即的出现在某个人身上, 胤礽也没有怀疑这些事情跟陶长安有关系?

    不过水泥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在工部那边研究了各种水泥的用法以后,大清各方面基础设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因为水泥制作成本十分低廉, 在保证了黄河淮河那边堤坝的用量以后, 京城这边率先在各个街道上铺起了水泥路。

    平整光滑的水泥路, 让马车行驶在上面的时候, 平稳了很多, 受到了各方面人的一致好评。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钢筋的出现,不过治铁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当初为了改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