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孝女在线发癫[快穿]》 80-90(第23/31页)
大的还是规模小的,都没有红巾军的纲领清晰,目标明确。
再加上人人都可分到土地这一招,更?是对流民百姓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获得了无?数人的拥护。
有了这个基本盘,红巾军的发展壮大是理所当然的。
比起?越发混乱,打成了一团的朝廷,红巾军的崛起?,甚至让他们感觉到了天命。
现在红巾军尚且处于发育期,他们全心投效的话?,等来日?红巾军彻底壮大崛起?,他们必能有所收获。
当然,他们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就是希望红巾军别像朝廷似的过于打压限制他们。
好比朝廷根本不允许商人子弟考科举,这可是彻底堵死了他们上进的路。
吴来儿虽说不会过于打压商人,却?也不会太过抬举他们。
参考后世经验,只要他们安分些,不搞事?,给他们上进的机会也不是不可以。
吴来儿既然要把东西?高价卖出去,狠宰外地的大户有钱人,自然要选那些手段老练且善于搞营销的商人。
将这些愿意加入商队的商人统计了下,安排人打听他们以往的行事?作风,吴来儿最终从中?选了五个人。
由他们各自率领一支商队,前往附近的几个州府。
为了确保他们以及货物的安全,每支商队都安排了百人红巾军进行护卫。
在五支商队临出发前,吴来儿更?是在他们面前吊了根香甜的胡萝卜。
她给了五支商队差不多的商品数目,谁带回?来的钱粮更?多,谁就能在即将组建的商业局担任一把手。
这个诱惑对这些商人来说,不可谓不大。
五人对视了一眼,脑子里瞬间想出了各种提高商品价格,大赚一笔的计划。
将五支商队送走后,吴来儿又下乡巡视了一番火炕的修建进度。
由于火炕的建造挺简单,被她选中?的那位泥瓦匠师傅很快就教出了一批专门修火炕的徒弟。
在这群徒弟的连日?努力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两县的火炕建造就到了尾声。
去乡下转了一圈,得到了无?数感激和对火炕的夸赞,吴来儿又去了武器锻造坊。
过去一年,她在锻造改进武器的时候,也带出了一批徒弟。
将新式锻造法交给他们后,吴来儿现在已经能从中?抽出身了。
有了这批徒弟加班加点的赶工,新招纳的三千红巾军的兵器相继配备齐全。
从武器锻造坊出来后,吴来儿不由想到了造船之事?。
大庆的北方?地区受小冰河时期影响最大,南方?的情?况倒是好些。
不幸的是,兖州正?是位于北方?。
虽说吴来儿安排了商队外出,可因为陆路的限制,他们最多只能在附近的几个州府活动。
再往远去的话?,卖了商品想要买粮回?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不光是流匪的问题,还有路上的消耗。
况且因为连年的灾祸,即便是北方?的大户们家中?的存粮都有限。
粮食售卖价格过高不说,对方?还不一定愿意?卖。
所以要想弄到更?多的钱粮,唯有打造船只,带上商品由海路前往南方?州府才是最佳选择。
不过余名?县距离东边的海岸线,中?间还隔了两个县。
想要打通海路,建造船坞,就必须先将这两个县给拿下才行。
而攻打这两县,除了尽快打通海路这个原因,也是为了给红巾军打造一个安稳的大后方?。
毕竟这两县堵在红巾军的屁股后面,现在不尽快打下来,一旦朝廷抽出了功夫,还不得两头夹击红巾军。
所以,这两县如今已经上了吴来儿率先攻打的名?单。
只是鉴于红巾军新增的三千兵力还在训练中?,想要攻打两县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吴来儿打算等到五支商队带着钱粮回?来,再开始行动。
而等候的这段时间里,当然要安排人前往两县进行渗透,同时也要把建造船只的人手先准备起?来。
如此?等攻下两县后,就能立即安排人前往造船。
根据流民信息的统计手册,吴来儿将懂得造船相关事?宜的人都召集了起?来。
发现这些人中?造船经验最丰富的,也不过是参与制造了一条十米长的小福船,吴来儿顿时沉默了。
这样的小福船在这个朝代的人看来,已经很先进了,可跟吴来儿的要求却?相差甚远。
没办法,吴来儿只能进入学习空间学习造船知识。
后世的钢铁战舰,目前是不可能复制出来的,但?像明朝郑和下西?洋的那种大海船,努努力还是可以造出来的。
刚好学习空间里开设了一门海船课程,讲述历朝历代的海船发展史。
吴来儿便花了一个积分开启了这门课程,又花了一积分将学习空间的时间流速调至到最慢。
在吴来儿学的头晕脑胀,快要撑不住了的时候,她根据历史上明朝海船记载画出的船只构造图,终于获得了教授课程的老师的通过。
晕晕乎乎的从学习空间退出,吴来儿休息了一会儿。
等缓过神儿,便取出新造出的纸张,将在学习空间里画的那张海船构造图重?新画了出来。
想要打造海船,好木材是不可或缺的。
刚好安罗山里就有不少高大的适合造船的树木,比如松树,柏树,橡树等。
一直到一个半月后,被吴来儿派出的五支商队才全部回?来。
果然,临出发时吴来儿给他们吊的那根胡萝卜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这五人抵达目的地后,各种明招暗法齐上阵,很快便将玻璃和香皂打造成了顶级奢侈品。
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香皂,竟然都能卖出三两银子,更?别提玻璃和玻璃镜子了。
一支巴掌大的木柄小圆镜,竟然被他们卖到了三百两的高价。
可以镶嵌在梳妆台上的一尺高梳妆镜,更?是被卖到了数千两。
吴来儿仔细问过后,才知道他们是利用了那些大
户人家嫁女儿陪嫁妆的传统。
将陪嫁必陪梳妆镜的话?题大肆宣扬,传遍了几个州府。
仿佛哪家嫁女儿要是不陪嫁梳妆镜,就好似家底不足,或是不看重?女儿似的。
为了证明自家的财力雄厚,以及重?视女儿,那些大户人家或是高门氏族,可不就开始了哄抢。
由于玻璃是易碎品,商队一次能带去的玻璃制品十分有限。
为了成为第?一批抢到玻璃镜的人家,那些家族还自发的学会了竞拍。
以至于最后玻璃镜卖出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几个商人的预估。
他们本来想着一尺高的镜子,能买到两千两就算不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