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30-40(第31/61页)
不过,陆秀夫确实也给人很强烈的安全感就是了。
陆秀夫看起来温和如水,内里却远比他更为坚毅果决,在这种万物飘摇天地倾颓的时刻,为他和全体崖山军民都提供了精神支撑。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宋端宗落水而亡时,海上流亡朝廷就已经要散场了。是陆秀夫拥立了赵昺为帝,一力维持着行朝的正常运转,直到如今。
在崖山人的心目中,小陆相公是一捧最璀璨的星光。
天崩地裂之后,当最后的残阳日光坠入了沧海深渊,漫长的永夜自此拉开序幕,他仍旧愿意身化高天之星辰,将流光洒向人间,点燃一簇又一簇的炬火。
“那就,出海吧。”
张世杰最终这么决定。
…….
然而,虽然决定了先去台湾,再转航吕宋,但究竟如何做,却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要知道,现在这两个地方,可都是不折不扣的落后荒岛,最多只有一些土人存在啊!
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搬上船带走,未来才有重返中原的可能。
食品、医药、武器、冶金、纺织、建材……这些都是无比棘手的问题。
情况跟后世郑成功收回台湾还不一样。
那时候,他毕竟还有金门和厦门作为后援,还有广泛的东南亚海外贸易,这些才是他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
但是崖山这种情况……
在彻底安顿下来,寻找到与外国通商的途径之前,一切都必须自给自足了。
陆秀夫盘点了一下后勤工作,微微皱眉:“远洋船只倒是还可以安排得当,可我们的淡水和食物都所剩不多了,不足以支撑远航。”
郑成功也皱眉深思:“没有粮草,这是一个大问题。”
他忽然灵光一闪,自己以前缺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是假装要和清朝人议和,然后趁着和谈期间,对方主力按兵不动,趁机进入清方控制区,大肆洗劫搜刮敌军粮草!
当然,他不仅抢过清兵的营地和运粮船,也抢过荷兰人、西班牙人、以及其他的一些海外殖民者的船只……
他不是针对谁,他只是一视同仁地欺压所有坏人。
郑成功觉得,现在也可以照着学!
郑成功给张世杰出主意:“张太傅,你可以先诈降于张弘范,相约跟他献俘,陆丞相和小皇帝就是你的俘虏。”
张世杰大惊:“这如何使得?”
郑成功用一种“你怎么这么不开窍”的眼神望着他,徐徐道:“当然不是让你真的献俘,你只需要表达投降的意愿,张弘范自然会派人跟你接洽。”
张世杰扶额道:“张弘范也不傻,不会被这么直白的计策所蒙骗吧……”
郑成功继续为他分析:“别人诈降他肯定不会信,但你去说,张弘范一定信!”
“毕竟,你早年离开汝南王张柔,孤身南下奔宋,在张弘范看来,你就是天下第一号背主求荣反覆无常的小人!兴之所至来投个降,这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事?”
张世杰:“……”
可恶,这家伙好过分,但又说得好有道理!
他若有所思:“然后呢?”
郑成功告诉他:“然后你就拖!将谈判拖个十天半月,毕竟在张弘范看来,现在陆丞相和小皇帝都被你控制在手中,他自然需要给出一个合适的筹码与你交换。”
“被控制”的陆秀夫和赵昺:“……”
感觉他在下好大一盘棋!
郑成功又道:“趁此机会,全军快马加鞭,做好正式前往台湾吕宋的一系列准备。在约定献俘之日,元军人手必然集中,众人可藏匿于船舱内部,从浅滩绕至他们的粮仓,进行洗劫!”
张世杰无语了片刻:“延平王,直接这么莽上去是不是有点危险?”
“你怕什么”,郑成功跃跃欲试道,“我们选一个风向绝佳的日子,捞一票就走,抢足军需粮草。届时海浪汹涌,一路顺风疾驰,等他反应过来,我们已经到台湾了!”
张世杰:“……”
陆秀夫:“……”
天幕前的观众:“……”
论当强盗,郑延平你是有一手的!
【作者有话说】
延平王:做生意要讲诚信,我要建立一个海商帝国,先从诚信经营开始
还是延平王:元人狗贼不是我的客户,不需要讲诚信,先抢了再说!
第36章
最终, 陆秀夫和张世杰都同意了这个冒险计划。
没办法,形势比人强,眼下只剩这一条活路, 怎么着都得努努力,逃出生天。
为此,郑成功和陆秀夫一道进行了极其详尽的部署。
张世杰主要负责战略性威慑, 简单来说, 就是抱着剑杵在门口,神色冷漠, 方圆十里基本上生人勿近。
忽然发现自己被当成了门神的张太傅:“……”
好气啊!
他走过去, 站在陆秀夫身后细看,发现二人正在对照吏部给出的材料, 整理人才清单。
这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
尽管在连日交战中,本方折损了不少人马,但因为在外围,还有几千艘民间渔船,拖家带口地赶来相助勤王。
这些渔船之前都没统计进人数, 如今, 因为需要挖掘人才,只能再从头一一登记。
郑成功修长的手指轻叩桌面, 忽而将案卷一推, 皱眉道:“这般一个一个记录,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总得有个具体目标吧。”
陆秀夫沉吟:“延平以为如何?”
郑成功徐徐道:“我们本次出海,目标是日后回归中原, 因此, 一定要在陆地留下大量人手, 四散入民间活动。一是搜集信息,二来,也可以为来日复宋创造声势。”
这就好比他日后挥兵向台湾,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手,留在了后方的厦门和福建沿海。
甚至整个江南一带,也有不少遗老缙绅、沿江百姓们,明里暗里地跟他们联络,行走四方,进行援助。
像宋末这个情况,在江南地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心所向的。
至少这一代人,都还在奉大宋为正朔,众多遗民更是逃入深山,宁死不仕元。
但是下一代人,就不好说了……
郑成功忽然想起一桩大事:“礼部侍郎邓光荐在何处?”
陆秀夫当即要把人叫来,郑成功抬手制止了他,陷入了沉思。
邓剡是大元宰相张珪的老师,他对张珪的悉心教导,直接导致了后来张珪进行变法,拥立新帝,硬生生又给元朝续上几十年的国祚。
等张珪完成了变法,天下百姓咸向往之,深以为慕,生活大大改善,对故宋的思念也日渐消亡。
等于说,在那个时候,宋朝复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