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0-40(第14/18页)
情秦皇。”
天幕出现的太不是时候了,如今的大秦如日中天,他们却如同阴沟里的老鼠。本来还能在暗地里拉拢基层官吏,蛊惑普通百姓。但天幕将朝廷发布的命令掰开揉碎了讲解,将始皇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百姓自然会站在始皇的角度思考,还有几人会记得六国……
【这些话直接戳到秦始皇的痛楚,徐福出海多年未归,卢生、侯生又是这样的态度,秦始皇已经意识到,他可能永远也寻不到长生药了。】
【盛怒之下,秦始皇以妖言罪抓捕传谣言的方士,总共抓到460人,这些人中有方士,也有在咸阳的儒生,因不满始皇重用法家而暗中推波助澜。】
李斯崇拜的看着始皇帝:这就是法家的治国之道,便是盛怒之下的陛下,也会尊法行事。
秦始皇听着未来的自己一次次被骗,也有些心累,但他依旧面无表情,正襟危坐,不会将自己的另一面显露出来。
【秦始皇下令将这些人坑杀在咸阳,这就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史记》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里说的是“坑术士”而不是儒生,坑儒的说法是后世的史学家一点点添加的。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仅仅过去了65年,相较于后代的史学家,他的记载才是最可信的。】
【这件事还引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坑术士之前,长公子扶苏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扶苏睁大了眼睛,这话是自己说的?
【老父亲被卖假药的骗了这么多年,后半辈子最大的追求都没了,只能惩罚罪魁祸首出出气。自己看中的长子不光不安慰自己,还要为他们求情,这让始皇更加愤怒和失望。愤怒于被亲子误解,失望于经过这么多年的栽培,扶苏还是过于仁善,无法撑起这个国家。而他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天不假年,长生药又遥遥无期,大秦的将来还是要交到长子的手中。】
【重病就要下猛药,为了让扶苏直观的体会到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兼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始皇将扶苏派去上郡做蒙恬的监军。他的本意是为了培养扶苏,扶苏却觉得自己让父亲很失望,这是被父亲放弃了,父子关系降至冰点。】
【此后,父子二人致死都没有再见一面。】
扶苏的心如坠冰窖,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那些方士确实是罪有应得,父亲并没有做错,自己怎么会鬼迷心窍为他们求情呢。
当时,父皇一定很伤心吧。
“父皇,是儿子不孝……”
秦始皇撇了扶苏一眼,虽然事情还没发生,但他觉得培养这么多年的长子还是那么幼稚天真,他就该早早将扶苏打发去上郡,有蒙恬在,不用担心他的安全,还能将他与儒家那些人隔离开。
只是不知后来发生了何事,打破了自己的计划。
【由此可见,“坑儒”的数量是极少的,却成为了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使其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恨不能掘墓鞭尸。】
【对比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消消乐和巫蛊之祸;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动辄灭九族,洪武四大案;还有清朝的文字狱。秦始皇杀的人还不及他们的零头,为何被骂了这么多年?不过是因为这件事得罪了儒家,得罪儒家就相当于得罪了所有掌握权柄的文人,他们的笔下自然极尽抹黑之能事,几乎成功的让一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千古一帝遗臭万年。】
秦始皇:“扶苏,你看到了,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比统一六国还要难的是统一人心。”
扶苏:“父皇,儿臣受教了。”整个大秦只能有一个声音,对不起了,淳于先生。
刘彻:天幕真会吊人胃口,这“巫蛊之祸”都提了好几次了,朕晚年到底做了什么事?
汉武帝朝的百官却有些疑惑,什么叫“丞相消消乐”?
有人想起了前几任丞相,被免去相职的卫绾,以伪造诏书罪被处死的窦婴,被免职的许昌,似乎被厉鬼索命的田蚡……
好像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现任丞相公孙弘:……
老夫都这把年纪了,不会晚节不保吧……要不还是乞骸骨回家养老算了。
朱元璋:谢谢,咱只想安静吃瓜,并不想被天幕提起。
朱元璋以前是很看不上始皇帝的,将秦始皇与夏桀、商纣、隋炀帝并列,认为他横征暴敛,是千古暴君,供奉历代帝王的帝王庙中都没有秦始皇的份。
但听天幕讲了这么多,他还真没有发现秦始皇有多暴虐,秦始皇从没有大开杀戒,也没有凭喜好断人生死。可见,那些污点绝大多数都是后人抹黑。
作为一个同样被文人看不上的皇帝,他对秦始皇的感官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朕要将秦始皇抬进帝王庙,享历代供奉!”
朱标:“父皇不妨听完秦朝的讲解再决定。”
秦朝毕竟二世而亡,后续还有那么多糟心事,他担心父皇会后悔。
评论区
“我政哥太可怜了,这就是美强惨本惨啊。”
“秦皇汉武真是一对难兄难弟,从哪一方面评价他们都很像。”
“据说朱元璋看不上始皇,认为始皇是暴君,可惜,在后人眼里,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断层第一,朱元璋却最多排个第四,三个千古一帝的名额没有他的份……”
三个千古一帝!
天幕下的皇帝们兴奋了,不知道自己能排第几。
始皇这个第一他们勉强认了,但第二第三他们就当仁不让了,朱元璋差点吐血,什么叫没他的份,除了唐太宗李世民还有谁能排在咱前面。
汉武帝:“仲卿,你说这三个千古一帝有朕吗?”
面对死亡问题,卫青发挥自己一惯的谨小慎微,不发表任何明确的意见:“陛下,天幕既然说您与始皇很像,这岂不是说明……”
刘彻有些兴奋:“是啊,朕定能排第二。”
李世民有些担忧:不知玄武门之变会不会拉低自己的评价。
当然也有很多没有自知之明的皇帝,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千古一帝。
比如开创了开元盛世,开始享受人生的李隆基。被身边的奸臣哄的团团转的宋徽宗赵佶,自认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
【我们的领袖做过一首打油诗来回应某些人对秦始皇的批判:“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鲁迅先生也说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吃亏就吃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
评论区
“鲁迅:这句话我真的说过。(^0^)”
汉初“帮闲”们:咳咳,这种事怎么能明着说出来呢……
【近些年,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