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28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280-300(第20/28页)



    “李泰与李承乾仅相差一岁,他自幼聪敏绝伦,宠冠诸王,他的封地多达二十二州,而其他皇子的封地仅八州。”

    “李泰还被加封为雍州牧,长安就在雍州辖下,因此李泰迟迟未出阁就藩,就连他的儿子都被带到宫中抚养。”

    “李泰喜欢文学,太宗便给他设立文学馆。他身体肥胖,太宗体量他上朝辛苦,就让他坐着小辇上朝。”

    “不知太宗有没有想到太子李承乾也有脚疾,行动不便。”

    “李泰得到的封赏甚至超过了太子,也不怪太子心里不平衡,产生危机感。”

    “李建成的例子在那摆着,当年的秦王也是从雍州牧变成了太子,李承乾不可能不忌惮。”

    “玄武门外的血还没有干呢……”

    一提到玄武门,李世民悚然一惊!

    怎会如此?

    第295章 贞观之治

    武德年间。

    李渊终于抓住了儿子的一个把柄,不由的揶揄道:“父母爱子之心,都是一样的。”

    你做的还不如你爹呢!

    李世民在心里吐槽,这怎么能一样!

    我不动手,就不可能做太子。承乾若是能稳住自己,就不会失去太子之位!

    【在李泰的对比下,李承乾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叛逆思想。太宗为了扭转长子的行为,在东宫设置崇文馆,挑选数十位老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李靖、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等朝臣都入仕东宫。】

    李世民:“这么多朝臣都在东宫,朕保护太子之心,满朝皆知。”

    长孙皇后:“但是高明并不理解你的苦心。”

    【他们都是正直敢言的谏臣名臣,奉皇帝的命令教导太子,对储君要求极为严格,自然在言语间多有批判。】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太子?】

    评论区

    “李世民的想法是好的,这么多老臣还能保不住一个太子!”

    “但他用错了方法。”

    “太宗命他们直言相劝,规正太子的行为。”

    “他自己都受不了朝臣的直谏,更何况一个长于深宫没有经过任何挫折的少年。”

    “而且,李承乾身患疾病,本就心里自卑,又要面对无数德高望重的大臣的批评,心里越来越扭曲,暴躁!”

    长孙皇后心疼的将长子抱在怀里,轻抚他颤抖的身躯,“不怕,高明不怕,阿娘在呢!”

    李世民想宽慰几句,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个孩子一向懂事,早早的担起了太子的责任,让他忘了这还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小少年呢。

    “李承乾不过是盖个房子,于志宁就批评他过于奢华。”

    “李承乾与宦官玩乐,于志宁又将他比作秦二世。”

    “孔颖达更加激烈,只要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犯颜直谏。”

    “张玄素更是无时不谏,言语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话。”

    一些人已经看出了问题,并对此直言不讳。

    尉迟敬德:“怎么,太子是君,尔等是臣,尔等想让太子言听计从!”

    于志宁:“你个大老粗懂什么!”

    程咬金:“你们不会是利用太子做跳板,只想着青史留名吧!”

    孔颖达:“无稽之谈!”

    李纲:“这样的法子只会将太子推向另一个极端!”

    张玄素:……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几乎是比着上谏,措辞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辞一个比一个锋利,严重的打击了太子的自信心。”

    “而太宗还因为孔颖达等人直言劝谏太子,给他们丰厚的封赏。”

    “就连太子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对他们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你们的法子让他很没有面子。而孔颖达却冷硬的回答:蒙国厚恩,死无所恨。”

    “李承乾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被逼疯了!”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就连魏征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事实证明,一味的进谏根本没办法扭转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少年的思想。

    而被天幕点名的几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贞观十六年,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太宗十分高兴,如获至宝,对李泰大加封赏,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在百官的劝谏下,李世民直接取消了太子所用器物的限制,以示自己对太子的看中。】

    评论区

    “李泰自幼聪慧,才华横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得到的宠爱丝毫不差于李承乾和李治。”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创了唐宋总志体例的先河。”

    “被弟弟刺激到的李承乾干脆破罐破摔,宠幸一个太常乐人,给他取名称心,大概只有在称心的面前,他才能稍微放松一些吧。”

    “李世民无法接受自己一向优秀的儿子有断袖之癖,命人杀了称心。”

    “李承乾完全无法理解父亲的行为,只以为这是父亲对自己的打压。于是,他在东宫为男宠祭奠,竖碑立冢,自此,父子间隔阂更深!”

    ……

    “贞观十五年,李承乾引突厥人入宫,被于志宁上书批判,李世民命李百药、杜正伦等人规劝太子的行为。”

    “太子日渐狂悖,李世民却一味的用自己的办法维护太子的地位,他依旧命李承乾监国,命宰相高士廉兼任太子太师,命朝中三品以上官吏的嫡子出仕东宫,将满朝文武都绑在东宫的马车上。”

    面对慈父与不孝子的戏码,天幕下的观众都在看笑话。

    始皇完全无法理解李世民的做派,明明是那样英明神武的一个人,怎么就被感情困住,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呢。

    若是扶苏做了这样的事,他一定会放弃长子,培养其他儿子。

    刘彻想着,若是他也将满朝文武都绑在据儿的身上,是不是就不会有历史上的巫蛊之祸了。

    惟一的问题是,汉武朝的群臣更新换代太快了,可能等不到太子长大……

    【钻入牛角尖的李承乾完全无法理解父亲的苦心,甚至对屡屡劝谏他的张玄素等人痛下杀手,虽然没有成功,但太子欲杀老师,依旧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太极殿上群臣交头接耳,对李承乾的观感一落千丈!

    【即便如此,太宗也没有废太子的念头。为了稳固太子的地位,还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以示自己绝不会废太子之心!】

    评论区

    “批评太子的朝臣又多了一个,还是战斗力最强大的!╮(╯▽╰)╭”

    “直到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的时候,太宗依旧认为李承乾是嫡长子,他不会废嫡子立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