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20-3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20-340(第18/29页)

义后建立自己的政权,朝中大臣都由农民担任,他带领义军杀死地方长吏,烧毁没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钱财,为普通百姓伸张正义!”

    “面对浙东接连不断的起义,李豫命镇守临淮的李光弼分兵镇压。叛军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普通百姓,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实战经验,自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不到一年时间,叛军便被李光弼打败。”

    “袁晁起义是唐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

    李豫:朕怎么感觉天幕在同情叛军!

    你的感觉没有错,若是此时有人能够一举打败唐朝,建立一个新的制度,也就不用经历之后一百年的混乱拉锯了。

    退一万步说,如果安史之乱的首领安禄山与史思明不是残暴不仁之人,说不定会有更多的百姓支持他们呢。

    ……

    【李豫对宦官十分优容,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代言人,也能严厉惩治飞扬跋扈的权宦。】

    评论区

    “凡是宦官奉命出使四方,李豫从不禁止他们索取贿赂,如果给宦官的财物少,李豫就认为是轻慢天子的使者。”

    “中使公求赂遗,无所忌惮,就连宰相都得随时准备好行贿的钱财。”

    “他曾严惩李辅国、程元振等为非作歹的权宦。”

    “当鱼朝恩势倾朝野,凌辱宰相时,李豫立刻与宰相元载密谋诛杀了鱼朝恩!”

    “他是不是觉得宦官翻不出他的手掌心,用宦官制衡朝臣!”

    ……

    【在父亲和朝臣的影响下,李豫也崇信佛教,供养了大批僧人,兴修佛寺,劳民伤财,给本就不富裕的国库雪上加霜!】

    【说到底,李豫并不是一个英主,也不算是昏君。他对人对事都很宽容,能容忍宦官欺压宰相,也能容忍宰相擅权驱逐贤臣。】

    评论区

    “宽容太过就是没有原则!”

    “奸臣元载身为宰相却驱逐贤臣,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大兴土木,李豫早就知道这些事,却直到忍无可忍才决定处置元载。”

    “元载死后,仅胡椒就查抄了八百石!”

    “李豫还任用安史旧将掌管河北,姑息养奸,致使河北三镇割据,从此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

    天幕对李豫的评价让汉宣帝警觉,他将太子刘奭叫到身边,考校近日功课。

    刘询:“你可不要学李豫,对奸臣的纵容就是对天下的不负责任!”

    【公元779年,李豫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十八年。】

    李世民再次感慨:“安史之后的十几年对大唐来说,至关重要,若是李豫能够有所决断,力挽天倾就在本朝啊!”

    第333章 税制改革

    【李豫死后,太子李适登基,史称唐德宗。德宗任用杨炎为相,改革税法,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的赋税制度从“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在短时期内缓和了国家财政问题。】

    李世民大感好奇:“两税法?”

    评论区

    “唐初的租庸调制以人丁为依据: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加上战乱的影响,无数百姓失去遴自己的土地,背井离乡。逃走的百姓的赋税便由邻保代纳,迫使更多百姓逃亡,租庸调制已经名存实亡!”

    “各地节度使可以用任意名义摊派,无需获得中央的同意,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赋税制度极为混乱。”

    “面对如此局面,宰相杨炎上奏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

    “两税法将原本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

    “不论是本地户还是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是当地人,上籍征税。逃亡异乡的百姓也无法逃避税赋。”

    “仅仅三年后,德宗便得到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之前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

    始皇沉思:“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扶苏:“这样一来,拥有更多土地的贵族便要出更多的赋税,减轻了普通黔首的负担。”

    李斯:“制度很好,但执行下去需要合适的人手。”

    负责执行政策的官僚,也是被两税法触犯了利益的贵族集团,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必会中途夭折。

    【杨炎为相一年多后,便被奸相卢杞陷害,贬为崖州司马,很快就被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评论区

    “杨炎也是唐朝中期有名的理财家,两税法的开创者!”

    “也是在他提议下,唐德宗年间将国家岁入由人主私藏改政府归入,划分了国库与私库的区别,恢复了国家公赋与皇家私藏分管的制度,维护了国家公赋收入独立的原则。”

    “但他只比刘晏多活了一年,便步上了刘宴的后尘。”

    “试图破坏秩序的人总会尝到失去秩序后的恶果。”

    刚将政敌贬斥出京,正春分得意的杨炎:……

    德宗李适不解:“卢杞一心为国,大公无私,怎会被后人称为奸相?”

    颜真卿:“卢杞的奸邪天下人皆知,只有陛下不知,这才是他最为奸邪之处。”

    王安石也在见缝插针的对神宗阐述自己的观点:“德宗年间的所有动乱都是因为德宗识人不明,宠幸奸臣卢杞,他是运气好才没有亡国。”

    ……

    【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税法逐渐名存实亡,实行不到30年,就被迫多次下令将货币计征改为实物征税。】

    评论区

    “古代没有国债的概念,也没办法与其他国家拆借,更不能去找世界银行贷款。国库没钱了就只有三条路走,要么提高税率,要么增加杂税,要么既提高税率又开征新税。”

    “德宗选择了第二条路,增开了间架税、除陌钱,酒水、矿产、茶税收归国有,想尽办法积攒军饷。”

    “再加上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大众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存在了……”

    刘彻:“国债是什么?还有世界银行!”

    桑弘羊:“从字面上理解,国债便是国家发行的债务,世界银行应是多个国家组织起来的一个机构,至于银行是什么,臣也不知……”

    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词组都有其来源,桑弘羊的推测已经很接近真相了。

    明清时期,熟悉票号的人大概就能猜出银行的作用。

    李世民突发奇想:“朕乃天可汗,若是去找西域小国借钱,他们会借吗?”

    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