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00-4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00-420(第23/27页)

帝!

    【将士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一口饱饭,原本答应的赏赐却被皇帝食言而肥,宋军上下物议沸腾!】

    【赵德昭也劝谏皇叔,应该赏罚分明,先将太原的赏赐给了,再追究幽州的失败。然而赵德昭这个差点被拥立为帝的先帝之子本就是赵光义心里最忌惮的人,赵光义闻言大怒,阴沉沉的说道:“等你当了皇帝,再赏赐他们也不迟……”】

    【赵德昭心神大骇,他知道皇叔不可能容他继续活下去了,为了保全家人,他选择拔剑自刎!】

    评论区

    “这大概就是赵德昭最后的抗争吧。”

    “一举将赵光义钉在了谋朝篡位的耻辱柱上!”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我们这些处于历史下游的人并不在意皇帝得位是否正当,便是杀了兄弟逼父退位的李世民依旧深受人们爱戴。”

    “我们不喜欢赵光义,只是因为他能力不行,身为宋朝第二任皇帝,却给宋朝开了重文抑武的坏头,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导致两宋三百年积弊,中原地区民不聊生……”

    赵光义:你们还不如骂朕得位不正呢!

    【其后一年中,辽军屡次南下,在满城、雁门关、雄州(瓦桥关)等地与宋军开战,互有胜负。】

    【在瓦桥关之战后,赵光义还想再次亲征幽州,最终在文臣李昉、扈蒙的劝阻下班师回朝。此后,赵光义一面抵御辽军南下,一面联络鞑靼、定安、女真、高丽等国,一起围堵辽朝。】

    评论区

    “这得叫复仇者联盟吧!”

    “一群辽国的手下败将,报团取暖,关键时刻一点用都没有。”

    赵光义:……

    【赵光义将战争失败的锅都推给了统兵大将,对于军事行动的控制欲望更为强烈。他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将领的约束,以防将领拥兵自重,威胁皇权。于是,他创造了一个“将从中御”的政策。】

    【简单说就是赵光义在战前会制定详细的战术和阵图,并派遣监军将这些指令送达前线,要求将领严格按照这些指令执行。】

    天幕下的将军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王翦:“前线战事瞬息万变,怎么可能完全按着战前的规划发展!”

    蒙恬:“敌人可不会这么听话!”

    霍去病:“将军岂不是变成了皇帝的提线木偶!”

    卫青:“一来一回上千里的距离,等到皇帝的命令到达前线,战机早已稍纵即逝。”

    ……

    【赵光义还派遣监军到前线,对将领的军事行动进行监督和干预。监军不仅负责传达皇帝的指令,还承担着督促将领执行命令的职责。在某些情况下,监军的权力甚至超过了主将。】

    高仙芝、封常清想起自己的死因,无语凝噎……

    【赵光义认为将领只懂打打杀杀,不懂战略,因此他倾向于通过自己的预判和决策来指导战争。这种做法无疑削弱了将领在战争中的战略主动性,使得战争的胜负更多地依赖于皇帝的决策能力。】

    赵匡胤:“你以为你是唐太宗李世民吗!”

    “同为太宗,人家的军事能力你拍马都赶不上!”

    “人家可没有做这样得不偿失的事!”

    【在一定程度上,赵光义的“将从中御”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防止将领叛乱。然而,这种政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赵光义性格多疑,掌控欲强,他希望通过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来巩固自己的皇权。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并不出众,这导致他在推行“将从中御”时往往力不从心。】

    【由于皇帝与战场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赵光义的预判往往难以准确反映战场实际情况,导致指挥失误,战争失败。】

    【过度干预将领的军事行动也削弱了将领的积极性,加剧了将领与皇帝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得将领在战争中往往不敢自主决策,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评论区

    “当时一些将领根据前线情况,不按赵光义的阵图作战,反而取得了胜利。”

    “极限微操啊。”

    “将机枪左移五厘米。”

    “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常凯申……”

    【宋太宗的内部统治逐步稳定,文治方面又编成《太平御览》,就差武功来洗刷昔日高梁河之战的耻辱了。】

    赵光义:“只要朕能够一雪前耻,谁敢说朕比不上李世民!”

    【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病逝,终年三十五岁,他的儿子,新帝耶律隆绪年仅十二岁,耶律贤临死前将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皇后萧绰。】

    【赵光义得知辽国主少国疑,内政不稳,顿觉机会到了!】

    评论区

    “皇兄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我也能欺负辽国的孤儿寡母……”

    “嘿嘿嘿呃……”

    赵匡胤:“你不会连一个孤儿寡母都打不过吧……”

    赵光义:……

    分明还没有受伤,他却觉得自己的大腿有些幻痛。

    【然而,不久之后,宋朝上下都将清醒地认识到辽国的萧太后是何等人物!】

    【雍熙三年(986年)三月,赵光义的第二次北伐打响,史称雍熙北伐!】

    【此战赵光义吸收了高粱河之败教训,并未直取幽州,而是兵分三路。命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雄州;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又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关伐辽。】

    赵匡胤:“曹彬出身武将之家,乃是先帝(郭威)外甥。在战场厮杀多年,军事能力上极为老练!”

    米信、潘美也都是赵匡胤一手提拔的心腹。

    【辽朝方面,萧太后、韩德让等人听闻消息,并没有慌乱,他们马上下令让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军迎战曹彬,以耶律轸为都统,率兵迎击潘美、杨业。】

    第418章 重建统一

    赵匡胤感慨:“这位萧太后可真不简单!”

    赵光义嘴硬道:“难道她还能是吕武!”

    千百年也才出了这么两位!

    关注辽国的统治者,是大宋官家的第一要务,萧太后也被打上了重重的标记。

    【宋军原定以曹彬的东路军为主力攻取涿州,以牵制耶律休哥所率领的辽军主力,西路的潘美与东路的田重进负责攻略山后,待山后攻略完毕则由山后转掠山前,最后汇合的宋朝三路大军与辽军在幽州城下进行决战!】

    【曹彬老成持重,以他为盾,牵制辽军主力。潘美锋锐,以他为矛,攻城略地。为了牵制住耶律休哥,宋军名将大多集中在东路军。】

    评论区

    “曹彬本是后周的大将,入宋后,跟着刘光义出征后蜀,讨平江南,多次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