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00-5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00-520(第16/27页)



    “直到永乐朝时期,永乐帝亲征漠北,在辽东设置铁岭卫,对高丽形成了军事威胁,两国关系才走上正轨。”

    “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对日本发下国书,要求他们解决沿海的倭寇问题,但日本不仅没有来朝贡,还砍了使者的脑袋,纵容倭寇继续侵扰沿海。”

    “朱元璋十分愤怒,却因为担心重蹈元朝两次征讨失败的覆辙,放过了日本。”

    “也给明朝留下了深远的隐患……”

    “还有安南也不安分,安南的国王陈日煃很希望能够得到明朝庭的册封,但他在洪武二年就死了。他死后,安南政局混乱,五易其主,明朝默认了安南权位交替的事实,没有干预安南内政。”

    “但安南却将明朝的大度当做可欺,纵兵袭扰广西。”

    “等到黎季犛当权之时,开始明目张胆侵夺明朝的土地,朱元璋遣使讨要土地,安南却丝毫没有归还之意,朱元璋也忍下了安南的挑衅。”

    “真正安分的只有琉球、占城、暹罗、浡泥这些小国。”

    【设立不征之国为明朝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使得明朝能够集中精力稳定民心,恢复民生,也将主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北方,致力于消灭北元!】

    【明朝与这些不征之国建立了宗藩关系,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这体现了明朝的大国担当!】

    【但这样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明朝的领土扩张,使得明朝在对外关系上相较于汉唐显得较为保守,也阻碍了明朝探索世界的脚步。】

    评论区

    “寸土必争!”

    “没有任何土地是没用的。”

    “你所认为的贫瘠并不是真正的贫瘠。”

    “此刻不为中国患,不意味着将来不会成为心腹大患。”

    “虽说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

    “……”朱元璋暗暗下定决心,什么不征之国,凡是不安分的他绝不会容忍!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

    【朱元璋以乞丐之身,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再创华夏,功劳卓著!】

    【但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脱离了农民的身份,就变成了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无疑是对农民起义的背叛。】

    评论区

    “古代社会的农民起义才是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

    【当然,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评价历史人物,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朱元璋的雄才伟略是值得肯定的!】

    评论区

    “如果不是海禁、缠足、殉葬、贞节牌坊等一系列政策,朱元璋有望成为与秦皇汉武唐宗比肩的千古一帝!”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为大明王朝设计了一份自以为完美的政治制度,一个自以为合格的继承人,但他死后不久,生前规划的政治局面就被打破!】

    【公元1398年,21岁的朱允炆在南京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若不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可能会成为明朝的亡国之君!】

    朱元璋:!!!

    朱标:!

    守在东宫的吕氏抱着自己刚生下来的儿子,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后面的消息震得心神俱颤!

    【当然,这样的观点过于极端,却也说明了朱允炆在执政上的无能!】

    朱元璋紧紧盯着天幕,心中疑惑不解:他都二十一了,难道咱没有教过他怎么做皇帝吗?

    【朱允炆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建文新政”。他减轻赋税,放宽刑罚,纠正洪武年间的冤案、错案。改革官制,并试图通过提升文官地位来加强国家的文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缓和了社会矛盾。】

    朱标发声:“这些政策没问题啊。”

    “洪武大逃杀”导致朝廷上下的政治氛围过于紧张,朱允炆采用缓和宽松的政策是合适的。

    【但朱允炆即位时年少,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在面临重大决策时,他往往犹豫不决,难以做出果断的决策。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使得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再加上他温顺的性格,对儒家理想社会的向往,促使了他实行了一系列复古改制的改革措施,比如恢复井田制,对官名、宫名、殿名等仿《周礼》频繁更改……】

    【这些改革措施过于理想化,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环境,难以取得实际上的效果!】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这不是王莽的新政吗!”

    朱标怒斥:“这混账小子!”

    王莽是什么人,那是个仅用十五年时间就一世而亡的皇帝啊!

    学谁不好,你去学王莽!

    下面的话朱元璋都不想听了,这得多迂腐之人才能相信儒家的理想世界啊……

    第513章 靖难之役

    【在任用官员时,朱允炆也很理想化,他过于依赖自己的亲信和旧部,忽视了其他有才干的官员。这导致了朝廷官吏的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推进改革。】

    【他的改革团队中,以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为主,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学识,但在实际政务处理上却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复杂的国家事务。】

    评论区

    “记住这三个人,就是他们一手将建文帝推向深渊!”

    “朱允炆一登基就将兵部侍郎齐泰任命为兵部尚书,将翰林院修撰黄子澄升为太常卿,参与军国要事,又将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任命为翰林院侍讲。”

    “齐泰先不说,黄子澄和方孝孺过去只是个教书先生,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执政经验。”

    “比如,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但他的政治主张却很不切实际,他怂恿建文帝重新启用周朝的奴隶制度,这在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并不是说得好听就能执行下去,空谈误国的前车之鉴还少吗!”

    朱元璋怒道:“复古改制!空谈误国!黄子澄、方孝孺实乃我大明罪人!”

    朱标:“周朝都过去两千年了,汉朝都无法实行的制度,怎么能在我大明实践!”

    朱棣:“呵呵,儒家……”

    朱厚照:“这些文臣啊,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眼高手低,又无法提出有效的措施。”

    【在三人的支持下,朱允炆实行了一些对百姓有利的税收政策,比如减轻江南等地的税赋,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

    【但这些政策并未能完全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相反,由于税收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下降,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财政的困难使得国家在发展上受到严重制约,无法有效应对各种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