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250-260(第32/59页)
难怪秦国那么优待他,没跟正史上秦始皇似的把他丢去共地饿死。
不仅朱元璋震惊了,其他皇帝也震惊了。大家纷纷翻出了秦灭六国的记载,仔仔细细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
然后果不其然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被忽略的小细节——是秦梓桑提出来用优渥待遇腐蚀六国的亡国之君,把他们当猪养,让他们知道当六国国君不如当秦国的侯舒坦。
不仅是齐王,之前的韩王赵王之流也都是这么被腐蚀的。一开始还有人撺掇他们复国,后来发现都是浪费时间。
比如那个韩王,他居然亲自劝说张平和张良父子好好给大秦干活。如果惹怒了秦王,会连累他这个前韩王日子难过。
跟着刘邦一起看到了这一段记载的留侯张良,表情渐渐凝固。
萧何同情地看了张良一眼:
“子房,你还好吗?”
张良扯了扯嘴角:
“韩王一向如此不着调,良早已习惯。”
说是这么说,张良还是冷着脸从“编年史”隔壁的“人物史”文件夹里,找到了属于韩王安的那一份。
人物史的子文件夹“始皇帝”里,可以寻到一个叫“韩侯安”的资料。打开资料,果然看到了韩侯的更多骚操作。
例如试图催婚张良。
因为韩侯担心自己太长寿,而张平父子不够能活的话。回头他啃完了张平和张良,还得接着啃张良的儿子。
所以张良必须有儿子,最好能继续在秦朝发光发热。通过自己的乖顺和功绩,为他韩侯争取到更多优待。
反正不能让他过得比赵侯之流差。
张良的表情冷若冰霜:
“秦梓桑好手段。”
他父亲张平对韩王极为忠诚,为了韩王自然会拼尽全力表现。他身为人子,也不好跟父亲对着干。
秦国太子不想让六国复起,又眼馋六国人才。就用这种方式,叫六国国君亲自督促臣子为秦国尽心做事,可谓是杀人诛心。
一向吊儿郎当的刘邦见张良气成这样,都不自在地动了动。他和萧何都明智地选择了安静,不在这个时候开口,免得遭到迁怒。
片刻后,刘邦试图转移话题:
“朕方才好像看到了娥姁的名字。”
他在界面上划了划,找到了吕雉的人物传记。
传记里其实就是把所有涉及到吕雉的编年体记录都在这边誊抄了一遍,直接导致前后并不连贯,缺失了很多细节。
比如前一条还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吕雉献计筹粮」,下一条就是「秦王政二十五年,吕雉归秦」。
不过人物传的开头有写内容存在缺漏,若想了解吕相生平,可去查阅《吕雉自传》。
隔壁位面的刘盈也翻到了这篇人物传记,没忍住看向母亲吕太后。
吕雉示意他在群里发言问一问。
[汉惠帝]:@凤秦史官,可能将《吕雉自传》分享出来?
[凤秦史官]:没问题,稍等。
众人咦了一声,《吕雉自传》又是什么东西?吕雉自己写的吗?她写这个干什么?
大家在资料里翻了翻,这才发现吕雉居然当上了大秦丞相。
除此之外,秦国的臣子列表里还有很多眼熟的汉初人物。什么丞相萧何,廷尉曹参,国尉张良,郡守刘季,大将军韩信等等。
[汉武帝]:@秦始皇,朕的大汉快被你们薅秃了。
难道那个位面的秦始皇也得知了未来发展不成?但是连他祖宗刘邦都不放过也太过分了吧!
刘邦看完吕雉传又去看韩信传,看完之后庆幸自己今天没叫韩信一起来看群聊。始皇帝父子怎么对韩信那么好?叫韩信知道肯定更要闹腾,觉得他刘邦不够厚道。
刘邦忍不住看向萧何:
“朕就知道,朕的汉初三杰他们都想要,逮到机会就不放过。”
萧何无奈地说:
“他们连陛下您都要收入麾下,何况是臣这等小卒?”
刘邦哈哈一笑:
“你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
张良不动声色地看了萧何一眼。
他和萧何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刘邦喜猜忌功臣,遇到今日这般的情况,他们少不得得为自己谋算。
所以他故作愤怒,叫刘邦确信他对秦国恨之入骨。萧何则选择拿秦太守刘季出来说事,暗示自己不过是跟着刘季一起行事才会被秦国招揽。
张良无声地叹了口气。
伴君如伴虎,想要全身而退,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们应当无妨,不过韩信……
昨日陈寿也曾提到过韩信,说他坐镇关中,为秦二世楼桑威慑天下。接连两个秦朝都如此,陛下恐怕更不信任韩信的忠心了吧。
曹操看他们都在翻阅秦朝史书,迫不及待地艾特东秦史官。别人都已经把史书上传了,你倒是也上啊。
[魏武帝]:@东秦史官,给操看看你那边的秦梓桑又做了什么。
[东秦史官]:轮到我了吗?
[魏武帝]:对!轮到你了!
[东秦史官]:你说了不算数,我去问问陛下。
[魏武帝]:那你能不能先把史书上传了?
[东秦史官]:不能。
[魏武帝]:……
[东吴大帝]:哈哈哈哈哈!
[魏武帝]:孙仲谋,你还笑得出来?秦人平定了乱世,取汉而代之,你的下场又能好到哪里去?
孙权都称帝了,秦国能容得下他?
[东吴大帝]:汉代秦,秦代汉,不过天道轮回罢了。你又怎知那个世界的我称了帝?两界发展大不相同,或许没有东吴也未可知。
秦政看书速度很快,他草草看完了秦梓桑的个人传,大概知道儿子都干了什么。剩下的可以回头慢慢细看,不急于一时。
他看了一眼群聊。
[秦始皇]:@东秦史官,说吧。
[东秦史官]:是,陛下!
[东秦史官]:一切还要从曹孟德三顾茅庐说起。
曹操:?
刘备:?
诸葛亮:?
刘备:这不是朕的词吗?
[东秦史官]:当时兖州名士秦正在昌邑附近隐居,曹州牧得知消息后,求贤若渴。便登门拜访,希望先生出山辅佐。
所有人脑袋上都冒出了一个问号。
[隋文帝]:且慢,兖州名士叫什么?
[东秦史官]:卑职怎好反复直呼四世陛下的名讳!
众人:确定了,真的是他。
[魏文帝]:这个名字起的,真是叫人一点都猜不出来和始皇帝有关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