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520-530(第19/19页)
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每年宫内放出的大量太监和宫娥,她都会妥善安置好。
“那,听上去你是不赞同李巡抚的意见?”朱厚照眉毛一挑,似笑非笑地问道。
江芸芸也跟着笑了笑:“根据《大明会典》所说——总镇一方者曰镇守,守一路者曰分守,独守一堡一城者曰守备,陛下应该对这些内容也很熟悉吧。”
“武将的升官体系,这些镇守太监看的就是这些人。”朱厚照点头说道,“朕觉得并无问题,边关之将素来变数多,自来边关叛变者不计其数,勾结当地官员也是常事,京城要对边关了如指掌,光靠御史可不行,这些太监对朕最是忠心。”
江芸芸颔首:“自然,微臣并不疑心这些守备太监的忠心。”
她甚至还举出一个例子:“听闻宣德十年,宣府镇守太监赵琮在任期间就极力主张,整备军武、修筑堡垒,使得寇闻远遁,边徼为之晏然,可谓是为宣德帝牢牢守住边境安全,令人敬佩。”
朱厚照点头,果然对此也非常上心,脱口而出:“不止是他一人,天顺年间,湖广镇守太监就曾随军去辰州平叛,可见他们也不是光光躲在后面的。”
江芸芸颔首:“他们的用心,陛下自然都是看在眼里的。”
朱厚照没说话,继续等着她说下去。
“微臣认为当年仁宗选择让太监去监督百官之事,是为了国家更加稳定。”江芸芸温和说道,“但陛下可有想过,为何明明出发点是好的一个政策,为何到现在不论在官员还是百姓口中,风评都不好呢。”
朱厚照果然顺着她的话思考下去。
“太祖有言:内外官满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黜陟,这些镇守太监却一直都没有这样的制度,如此只要有一颗老鼠屎,那就会坏了全部的粥。”
江芸芸终于说出今日的目的。
朱厚照不解:“太监也要考核,听上去也很是很荒诞?”
江芸芸平静又坚定说道;“为何荒诞,我们科举靠上来的是官员,那太祖设立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这些人从刚入宫开始就需要读书明礼,最后一步步走到司礼监,最后被陛下信任,派往各地,我们称之为内臣,既然都是臣,为何不能考核。”
谷大用一听,逻辑完美,心中顿时紧张起来。
朱厚照果然听进去了一二,但他其实也心知这些太监的晋升可和文武百官的晋升不能比,故而委婉说道:“他们这些人,论事读书识字,还是做官做人,如何能和你们这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相比。”
江芸芸笑说着:“陛下觉得他们学识不好?”
朱厚照点头。
“那要做的是提高内书堂的读书效率,让他们也学会四书五经,做人道理。”江芸芸一脸严肃说道,“这些小黄门都是因为无法生活才入宫,明明是皇宫并不嫌弃他们的粗鲁无知,大胆地接纳这些人,那他们就该好好读书,报效陛下才是。”
朱厚照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听得眼睛微微睁大。
“再者,这些人深受皇恩,就应该知道陛下的不易,也要深知自己若是在外面做的不好看,丢的是陛下的脸面,微臣认为大部分的镇守太监一定是想好好为陛下做事的。”江芸芸义正言辞说道。
谷大用听得后背直冒冷汗。
“先帝时期,福建两广总有倭患为患,但当时的福建镇守太监邓原为君解忧,极力督促福建各地勤加训练。请求备倭指挥五年一换,以免勾结倭寇,又坚持巡海官三月一巡,不留余力地宣扬大明对边境的威慑力,种种举动大力减轻了倭寇对福建沿海的危害,保护了百姓的安全和财产,如此行径,知道的人却又不多。”江芸芸一脸惋惜。
朱厚照点头:“只可惜邓原前几年病退了。”
江芸芸话锋一转:“可见宦官之中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反而也充满了能人,期望为陛下尽忠,为大明效力。”
朱厚照又是跟着点头,甚至颇为满意:“是,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谁知,江芸芸笑着看向谷大用,和气说道:“就像谷公公对边境之事也颇为了解,解了不少陛下的疑惑,不是嘛。”
谷大用不知何意,听得冷汗淋漓,面色微微发白,愣是不敢说话。
“故而,微臣认为如今外臣和内臣并行的双轨制度依然无法改变之下,既然对外臣的考核亦然严密严苛,那对更关系陛下声誉的内臣的考核也不能落下。”
江芸芸顺势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折子:“还请陛下推行内官考核制度。”
朱厚照看着还未大干的墨迹,瞪大眼睛:“刚写的?”
江芸芸平静说道:“不过是略有感想而已。”
谷大用对此无能为力的闭上眼。
——什么略有感想?只怕是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罢了。
—— ——
一场轰轰烈烈的太监考核在鸟语花香的四月拉开了帷幕。
江芸芸的考核逻辑是,内外官员不能成为上下级关系,但两角关系自来就很脆弱,所以这套关系一直出了问题,所以她引进了御史。
是的,自此延续大明官场直到覆灭的,最稳定的考核三角关系出现了。
御史考察百官,百官监督太监,太监死盯御史。
也就是现在的太监再也不能像正统时的宣府独石一般,一个小小太监越过总兵和巡抚,直接弹劾宣府所有官员玩忽懈怠的滑稽之事,今日他们只能弹劾御史,如此权力缩了近一半。
整个太监群哀嚎遍野,一场权利的洗牌自江芸拉开帷幕,内部开始自我厮杀起来,再也没空管外朝的事情,不过半年,大小太监焕然一新。
又一月,翰林院突然多了新规,原是每年教授内书堂小黄门的读书也有考核指标,不能再敷衍了事,甚至恶言相向。
虽然太祖定制,不许内侍识字,以防干预政事,但后来永乐时,开始选内使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学习,通常老师选翰林官四员来教习,但自来读书人看不上太监,故而教书都很是敷衍,这些太监也只是粗通文墨而已。
“你倒是给我们翰林院找了个好活计,一个个都没有人愿意出面的。”某日,刚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的顾鼎臣把人拦下,叹气说道。
江芸芸笑说着:“总会有人愿意的,这可是陛下亲自开口的事情。”
“自然有,惟中第一个响应了。”顾鼎臣说完,又想着两人大概是不认识的,就解释着,“惟中是和我同一届考上来的进士,姓严名嵩,袁州府分宜县的。”
江芸芸雷达立马被引动,一下子来了精神:“谁!”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