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140-150(第11/34页)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 任谁都觉得时光荏苒。

    从曲夏州到原化州, 如今又是昌河州,这些年的经历, 纪楚也觉得感慨。

    往年开年,他都觉得轻松愉快。

    可今年办过小辈们的喜事过后, 情况就变得不同。

    李师爷跟晁同知道:“大人,来昌河州投奔的百姓极多,正月之后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千人了。”

    开年到今日,也就是二月初八,这才过去多久。

    就已经三四千人。

    若不是这几年早有经验, 突然来这么多人, 必然会让这里手忙脚乱。

    即便如此, 也觉得有些异常。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给新来的刘通判办接风宴, 以及送别杜通判。

    说实话, 大家都没什么兴致。

    只要是平临国异常的天气, 已经波及十几个州府。

    不少人都说, 今年必是灾年。

    有些地方从年前到现在, 一滴雨也没下。

    之前去曲夏州州学摸鱼,那个数科大佬刘宝愈刘学政,他原本就是钦天监的。

    听说年后被紧急调回去, 说是钦天监很缺人手。

    纪楚这边,三五日就有数十封书信,皆是在说各地旱情。

    可天灾这种事,他怎么会有办法,只能让各地备粮,以及请求朝廷控制粮食价格,防止粮商们恶意抬高价格。

    即使如此,可粮价该高还是高。

    现在已经二月份,很多地方都要春耕,倘若再不下去,那今天是真的要完蛋了。

    如今受灾的各地,吃的都还是去年秋收的粮食,所以还能撑一段时间。

    可春天要是种不成粮,那今年可就没有秋收了。

    今年,后年,平临国许多地方,都会发生人间惨剧。

    饿肚子这种事,必然会闹出人命。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官员能松口气。

    送别加接风宴上,他们都在说这件事。

    两场宴会本就合在一起,大家也提不起精神。

    新过来的刘通判,说起他这一路上看到的情况:“土地兼并不严重,以及官员不苛刻的地方还好些。”

    “这些地方的百姓,家里存粮比较多,即使受灾,也能撑得久一点。”

    “但要是官吏苛责,当地大户太多,租田生活的估计连这个春天都抗不过去。”

    有自己田地,家里存粮多,可以勉强支撑一年左右。

    实在不行,那就要卖田买宅子,但是可以活命。

    没有田地跟存粮多,顶多小半年。

    然后就要卖儿卖女,甚至全家为奴,方能活下去。

    倘若到了那时候,最不值钱的,只怕就是人命了。

    就算要卖儿卖女,又能卖多少银子。

    提到这些事,大家更没吃宴的心情了。

    即将去浩洲上任的杜忠杜大人勉强开口:“刘大人,听闻你还路过了浩洲,那浩洲如何呢。”

    浩洲,属于哪种情况?

    刘大人心有不忍,可还是道:“第二种。”

    当地王家,陈家,赵家,三个大户,占了全州五分之三的土地。

    那浩洲又不像浙东,有皇上心腹前去清扫弊病。

    这地方不算穷不算富,粮食产量不错,不少百姓都是他们三家的佃户。

    平日里过得都不算好,何况如今。

    听说浩洲有些县,已经有百姓因抢水打起来,再发展起来,必然是百姓起义。

    “当然了,或许没那么糟,只要三月之前下了雨就行。”

    三月之前下雨,还必须是大雨,把地浇透那种。

    昌河州官员齐齐叹气。

    太难了。

    这种时候,谁也没办法。

    杜通判简直欲哭无泪。

    他算是明白,朝廷为何派他去浩洲了。

    说重用,那也确实是重用。

    原本的意思,肯定想让他去浩洲解决一部分的土地兼并问题。

    至少把能清扫的弊病都给扫除。

    有他带着的良种等物,还有纪大人的信件。

    不说解决浩洲大部分问题吧,但一定能比之前好。

    这既是难题,同样是机会。

    只要把握好了,他能跟纪大人许多下属一样平步青云。

    如果没有突发的旱情,他这会必然非常激动。

    现在除了想哭,已经没有第二个办法了。

    宴席结束,杜大人菜没怎么吃,酒倒是喝了不少。

    等他迷迷糊糊时,为了避嫌而疏远的晁同知罕见过来,低声道:“走之前,去问问纪大人。”

    “他或许有解决之法。”

    等杜大人酒醒后,决定听晁同知的话,还是去请教纪大人,他这差事到底要怎么办。

    纪楚确实有些想法。

    可他的做法太过激进啊。

    跟杜大人说了之后,杜忠先是傻眼,之后咬牙道:“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下官就这么办。”

    纪楚有些惊讶,不过随即正色道:“若是这般做了,本官必为你保驾护航。”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杜大人,心态终于平稳了些。

    纪大人从漳兴二年七八月份过来,到如今的漳兴五年二月,他们接触也有很久了。

    杜大人也算了解纪大人的性格,他是个绝对说话算数的上司,但凡讲出来的话,必然会兑现。

    不仅如此,他跟同僚们相处,很少摆官架子。

    多数时候,都是自称我,只有下达命令,又或者给大家做保证的时候,会自称本官。

    一般这种时候,便是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再者,纪大人从不站队。

    直接说出保驾护航这四个字,可见其分量。

    当然了,给他保驾护航的前提是,他真的敢豁出去为百姓做事。

    否则今日的谈话,只当不存在。

    杜忠提提胆气。

    不管怎么样,他都要上任了。

    这浩洲就算是刀山火海,那也要去闯。

    送走杜大人,刘通判很快接受差事,他也是老官员了,昌河州的事情又清晰明了,同僚各司其职,差事并不难做。

    而且昌河州跟其他地方不同。

    他们这里并无灾情。

    最麻烦的,就是接收各地来的百姓。

    其实现在的百姓,还不能称作灾民。

    他们多是在家乡无依无靠,所以才过来,来的时候不仅带着家当,还带着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