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30-140(第2/19页)

说的?”

    “亚里士多德?”

    “恭喜你答对了,坐下吧。”

    周鹏不自觉地坐下了,不对啊,怎么你让我坐下我就坐下了?

    教室里又传出一阵笑声。

    这堂课以激烈的辩论而结束,钱仪抱着书和讲义摇着头离开了教室,回到办公室就把这场辩论告诉了其他老师。

    在场的老师不由得感慨道:“这一届学生确实不同反响,才开学几天就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胡湘南笑着说:“我倒觉得这是件好事,说明这届学生思想活跃,有想法。”

    吕会琴摇头:“太好斗了,他们身上确实有十年运动遗留下来的习气。”

    第二节课是周好古的《古代文学》,周老师的课讲得不错,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古今中外的知识典故信手拈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宋知南认真听讲做笔记,但周老师还是看了她好几次。

    大家都在猜测,肯定是钱老师向周老师说什么了。

    下课时,周好古说道:“学习委员到我办公室一趟。”

    宋知南下课后就去了周好古的小办公室,周好古把办公室的门半开着,先递给宋知南一份书单,“宋同学,你中午把这份书单抄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记一下,再按照书单去图书馆借书。”

    “好的,周老师。”

    说完正事,周好古十分丝滑地转移了话题:“宋同学,我听说,你跟钱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宋知南点头:“是的老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爱辩论爱质疑,但我是个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的好学生。”

    杠精值100。

    周好古温和地笑笑:“我一点也不反对思想和学术上的争辩,这说明你很有思辨精神。只是你那种打法,是不是太激烈了?你有没有感觉到教室里有一股硝烟在弥漫?”

    宋知南:“周老师,你们男同志不都说家国大事,战争场面才是大格局叙事吗?我就给你们来一场大格局的辩论,硝烟味越浓,说明场面越大。”

    杠精值100。

    周好古:“……”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行,大格局的宋同学,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爱好辩论的人,他可能在辩论上赢了,但在大的方面却输了?”

    宋知南:“周老师,我在辩论上赢了,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会赢,我赢过我知道。您没事劝劝钱老师吧,他讲课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胡说八道,我建议他跟您和胡老师好好学学。行,今天就到这儿吧,老师您别送了。”

    杠精值100。

    周好古莞尔一笑:“行,宋同学,你慢走。”

    中午放学后,宋知南先跟同学们去食堂吃饭,她巡视了一圈,发现饭菜比以前更丰盛了,食堂工作人员也更用心了。

    宋知南去打饭时,师傅特意多问了一句:“宋督查,你今天还满意吗?”

    宋知南一本正经地答道:“还行,你们继续努力。还有啊,建议打饭时戴上口罩,省得口水喷饭里。”

    食堂师傅:“好咧。”

    吃完饭,宋知南回到教室把单子上列的书名写到黑板上,同学们赶紧记下来,准备去图书馆借书。

    宋知南一下讲台,女同学就围了上来。

    男同学没好意思围上来,但一个个都在竖着耳朵听着。

    魏秋月先说:“老四,像上午这种辩论,我们听得心情荡漾,你说出了大家想说但又说不出的话,可是副作用也很大,就是你这样下去,会不会对你的人际关系有不好的影响?”

    宋知南朗声说道:“无所谓,我不在乎。天下女同志苦这种言论久矣,我们做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女大学生不去反驳,你指着谁去反驳?难道指着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女同胞去反驳吗?这正是我辈的责任。

    我给自己写了四句座右铭:

    铁肩担道义,辣手摧渣男。

    妙嘴骂出花,振兴我中华。

    以后请大家叫我铁肩辣手宋知南。”

    第132章

    宋知南火了, 河西大学的老师都知道中文系有个大辩论家宋知南。

    她是逢老师必杠。

    钱老师、周老师、吕老师……几乎每一个老师她都杠过,系主任也杠过, 校长没杠过,不是不想杠,是还没机会杠。

    有时候老师讲到一个可能会有争议的知识点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停顿一下,“宋同学,你对此有什么不同看法吗?”

    宋知南:“没有,老师请继续讲。”

    老师便接着往下讲。

    开学半个多月,宋知南已经收获了3万杠精值,这些杠精值里有食堂师傅的,有老师的,还有很多同学贡献的。

    3万杠精值可以兑换30年寿命, 再加上之前积累的杠精值, 她现在已经杠出了120年的寿命, 以后杠的就是纯赚。

    宋知南现在连墓志铭都改了:宋知南,1955-2075, 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教育家。为什么要加个教育家呢, 教别人做人难道不叫教育家?

    说到作家,她的稿子已经投过去两个星期了,也不知道结果如何。

    她刚想到这个问题,于蓝就给她送来了一封从首都寄来的大信封,沉甸甸的,里面应该有样刊。

    宋知南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看,是《燕京文艺》的样刊, 翻开目录一看,她的小说《他的家, 她的冢》赫然在列,随样刊来的还有一封信。

    是李群英写的,信中说,三篇小说,他们主编只同意发这一篇,另外两篇,她分别推荐给了《燕京文学》和《九月》的编辑,那两个编辑说小说很好,可惜风格与他们刊物不符。但《杂文周刊》的编辑无意中看到了稿子,说正是他们想要的,只是《杂文周刊》还没正式复刊,宋知南还得再等些时日。

    另外,由于她是新人,稿费只能按千字3元来算,稿费过两天会统一汇出,请她注意查收。

    《他的家,她的冢》3万字,稿费90块钱。这个年代的平均工资是30块钱,一篇短篇小说顶别人3个月的工资,还算可以。

    虽然稿费还没到,但宋知南决定吃一顿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

    她这次没叫宿舍的人一起去吃饭,毕竟大家各有各的难处,不像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宋知南自己去学校旁边的国营饭店,点了小炒肉、红烧茄子外加两个大馒头。

    吃饱喝足,她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饭店。

    不料,她又在饭店门口遇到孙耀祖白光宗祝景星等人。

    宋知南礼貌地打声招呼:“你们也来吃饭呀。”

    祝景星笑着回应:“宋同学,你已经吃完了?”

    “嗯。”

    按照正常的社交礼仪,他们的对话一般会到此为止。

    不料,孙耀祖今天却像是抽了风一样,逮着宋知南问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