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40-150(第11/20页)

所引起的一场文化风暴,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渐渐平息下去。

    据说,很多文学青年在婚恋市场的行情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有些迷恋文艺青年的女青年突然被骂醒了,女青年的家长更加理直气壮了。

    宋知南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她每周去杂志社两次,审审稿子,参加下会议,跟吴总编和钱副总编聊聊当前文学界的近况。

    钱梦秋告诉她,去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去世了。他临终前将25万元稿费捐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此奖意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首届茅奖将在今年进行评选。评选范围就是最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宋知南的《女人的风格》可能也会参与评选。

    钱梦秋接着又说:“我跟老吴都建议你趁着精力旺盛,多写几部长篇小说。编辑部的工作你不用操心。外面那些人,你抽空骂骂就得了,别浪费太多精力。”

    宋知南笑道:“我也没费太多精力,这不赶上了吗?”

    宋知南回去以后开始努力写稿,她很自律,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5点起床,生活规律得连黄阿姨都夸。

    宋知南很快就找出了自己适合写作的黄金时间,就是早起后的三小时,适合写难度较大的文章。

    每天早上从5点写到8点,去遛狗吃早餐。

    回来看看书,练练书法。中午午睡半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在院子里干点活。

    下午一般是写点散文杂文。老周每周必找宋知南约稿,有时宋知南说没灵感,他会主动给她提供灵感:“最近社会又出现了某种现象,你就不想骂一骂吗?”

    宋知南无言以对,作者跟编辑交朋友一定要谨慎。

    宋知南现在的人脉越来越广,不但有了一大批编辑朋友,还有了很多文友。

    她跟格羽和罗静林还有几个女作家时不时地小聚一下。相比那些有男作家参加的乌烟瘴气的大聚会,女作家的聚会堪称素净。她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说荤段子,连吹牛都是含蓄的。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写作心得,一起去看花拍照寻找美食。

    认识的时间一长,宋知南也发现了格羽和罗静林两人的特点。格羽表面文静,内心很奔放。用她自己的话说,诗人的感情总归是浓烈的,不浓烈就写不了诗。

    罗静林看上去比较端庄稳重,相处久了,也会流露出小女孩的那一面,主打一个反差。

    在她们眼里,宋知南也很有反差。毕竟看她骂人这么狠,生怕她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两人小心翼翼地接触了宋知南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对朋友竟然很温柔,而且她还仗义。两人再无顾虑,愈发大胆地向宋知南靠拢。

    格羽在文化馆工作,众所周知,文化馆的工作时间相当自由随性。罗静林在是一所大专院校的老师,每周上两回课。

    三个人的时间都自由,聚会也方便。首都的春天像胖子的脖子一样短,大家都很珍惜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去玉渊潭,明天去颐和园,后天去植物园。

    要是时间方便,宋知南还顺便把李成章也给带上。

    李成章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全家,她今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开口闭口我南姨。

    宋知南一边赏春踏青一边偿还稿债。春天欠的债,在冬天终于还完了。

    她的长篇小说的资料也搜集得差不多了。准备过完年就开始整个大的。

    1982年12月初,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开始,评选范围是1977-1981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

    宋知南《女人的风格》获奖,奖金5000元,后面不断有人捐赠,奖金也一路上涨,从5千到5万再到50万。

    颁奖典礼在明年3月底举行,地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茅奖是目前为止龙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此时又正值文学的黄金时代,可谓是全国瞩目。

    宋知南的名气和档次也跟着水涨船高。有官媒要采访她,也有导演联系她想要把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李群英听说后比宋知南本人还激动,“那可是改编电影,答应啊,必须得答应。”

    宋知南说道:“别急,我得看看导演的水平。有些导演喜欢乱改胡导,我不能让他们糟蹋了我的作品。”

    李群英对电影圈的人有层滤镜:“不是吧?我觉得那些导演都很有水平。”

    宋知南没有轻易地答应这个导演,打算认真考察一番再说。

    宋知南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各种邀约一齐涌来。

    首都语言文化大学、燕京师范学院、河东大学、河西师范大学纷纷邀请她去他们学校当客座教授,很多地方邀请她去开讲座。

    李群英见宋知南忙得都没时间写文了,担忧地说:“我觉得你应该有一个助理帮你处理这些杂事,你专心写作就行。”

    李群英越想越可行,便说道:“宋老师,你真的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反正你出得起请人的钱。现在的待业青年非常多,正好促进一下就业。”

    宋知南考虑了一会儿,说:“这个人也不太好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得会社交,还得值得信任,最好是女同志。”

    李群英又补充一句:“最好能帮你把生活也打理好,你那些猫猫狗狗和家务也需要人打理。”

    李群英突然想到一个人:“我觉得你弟弟冬宝就挺合适的。

    你听听我的理由:一,冬宝这人我知道,工作上没有什么事业心,对你很依赖;二,现在随着知青大量返城,待业青年非常多,哪怕是首都也很乱,我总感觉这样下去得出点事儿。你独居又有钱,我怕你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你身边多个人也多一层安全保障;三是你正处在关键时期,最好别被琐碎的生活影响你的创作。我可能是年纪大了,最近总感觉力不从心,人的精力太有限了,你浪费一分就少一分。对你来说,时间精力比金钱还重要。所以我觉得让冬宝过来帮你合情合理,他应该也很乐意。”

    宋知南点头:“你的意见挺好,我考虑考虑。”

    宋知南给宋冬宝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她现在的情况,问宋冬宝愿不愿意来帮她,她每月给他开30块钱的工资。

    宋冬宝收到信后,激动得一蹦三尺高。上次从首都回来后,他光吹牛就吹了半年多,他带回来的首都特产被很多邻居们称赞,他的那沓照片被无数人传看。大家也都知道很快就会被接大作家姐姐接走。

    三姐终于,终于想起来他了。

    宋冬宝嫌回信太慢,直接跑到邮局往李群英家打电话。

    接电话的人是要文。

    宋冬宝大声说:“要文啊,我是你冬宝舅舅,还记得我吗?”

    “冬宝舅舅,我记得你。”

    “你告诉我姐,也就是你南姨,说我马上就进京。”

    “哦哦。”

    要文蹬蹬跑出去告诉宋知南,宋冬宝要来了。

    宋知南在杂志社还接到了吕会琴教授的电话,宋知南的态度热情而恭敬:“吕老师,您身体可好。”

    吕教授朗声笑道:“还好,我是老当益壮。小宋,恭喜你获得了茅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