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40-150(第2/20页)
甜瓜,吃到最后,大家的肚子撑得也像西瓜一样滚圆。
吃完瓜,于蓝迫不及待地给大家分享八卦新闻:“你们知道吗?78级中文系招了100个学生,里面有40多个女生。”
张小凤说:“南姐早说了,大学的女生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于蓝接着说:“而且中文系下面还设了几个专业,有一个叫古典文献专业,另外两个专业是新闻和文学,咱们是文学专业。老师说,以后咱们三个专业重合的公共课要在大教室一起上。”
开学后,河西大学开始热闹起来了。最明显的是学生多了很多。77级只招了几百名学生,再加上几百个工农兵大学生,总共也就一千多人。78级一下子招收了一千多名本科生。
大家没事就去看新生,顺便帮忙指指路抬抬行李。
宋知南看了一圈回来得出结论:“这一届男生有几个长得不错,关键是年轻,不像咱们那一届,老帮菜太多。”
77级老帮菜们就在旁边默默听,没一个敢吱声。
学生一多,各种社团也多起来,有人要办校刊,有人成立读书社,有人成立文学社,还有人成立了辩论社,于蓝过去询问,大家一听她是77级中文系的,直接说明:“辩论社只接受宋知南的指导,但不能让她参加,否则别系的人都不敢参加。
于蓝回来愤愤不平地说道:“这都是些什么人,真是输不起。”
宋知南反过来安慰于蓝:“没事的,我现在也懒得跟他们辩了,我得在报纸上骂人。”
在学校骂,只有那几十人能听见,传播范围最多也就一个河西大学。在报纸上骂就不一样了,能传播到全国,既有大量杠精值还有稿费。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社会风气又开放了一些,各种禁锢逐步解除,人们的思想也逐步解放。文学复兴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洪环宇眼看着时机成熟,各项准备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便出版了《宋知南文集》一套三本,每本定价1块五,第一版只出版了3万册。原本打算只是试试水,毕竟宋知南以前也没出过书。
只不过情况远远超出了洪环宇的预料,3万册很块脱销了。出版社连夜加印27万册,还是不够。第三版又印了20万册。
而宋知南也拿到了20多万版税,在这个时代,20多万是一笔大钱。
书出版后,宋知南的名气再次上升一个台阶。各种杂志的约稿信纷至沓来,宋知南有些应接不暇了。
催稿最狠的还是李群英,怀着孕也不耽误她经常催宋知南。
宋知南劝她好好休息,李群英振振有词:“看稿而已,又不累,不用休息。再说了,我这是在胎教,我现在多看点书,宝宝也能吸收点,说不定生下来就能出口成章。”
1979年1月10号,李群英在协和医院生下了女儿成章,对,孩子名字就叫成章,小名要文。
宋知南给李群英母女发去贺电。
李群英让钟山替她回电:“为了庆祝成章的出生,你投给我一个长篇吧。”
宋知南无言以对,李群英这个编辑敬业得有点过火了。
宋知南开始准备下一部长篇小说《唐厂长改革记》,为了写这篇小说,宋知南搜集了很多资料,采访了很多一线工作者,还得吃透中央当前的政策和预测以后的趋势。
宋知南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的长篇小说时,李群英又来了一封信,这次终于不是催稿的了,是为了她的家事写的。
她的丈夫钟山和婆婆想出国,钟山的哥哥钟城十多年前去了苏联留学,后来辗转到了美帝。
钟山在大运动中被关押和劳改也跟他哥哥有很大关系。现在政策宽松,双方又取得了联系。母子二人都想去美帝跟亲人团聚。他们也想带着李群英和孩子一起去。
李群英不太想去,她在信里写道:“虽然咱们国家还比不上美帝,可是我能感觉到她在一点点变好。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有我的家人和朋友,我不想背井离乡,不想人到中年再从头开始打拼。最关键的是,这不是我想走的路。我和钟山发生了自结婚以来最严重的分歧。知南,如果我因此而离婚,你会支持我吗?”
宋知南思索片刻,便回道:“我支持你的决定。你说得对,咱们国家确实在一点点变好,去美帝物质生活会好很多,但是你别忘了,我们到别人的国家就是二等公民,我们进入不了他们的核心圈层,成不了中流砥柱。如果你要离婚,我希望你不要清高,要多给你和孩子争取利益,房子、钱尽量多要。”
宋知南迅速回了信,她发现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了出国热,有点条件的都在讨论出国,仿佛不出国就不成功似的。
就连寝室的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老四,我觉得咱们宿舍就你最有可能出国,你想出国吗?”
宋知南的反应很平淡:“以后有机会去讲学和旅游,暂时没有留学的打算。”
于蓝说道:“我听说国外特别发达,生活条件特别好,就像天堂一样。”
宋知南笃定地说:“这世上从来没有天堂,人间就是人间,但凡想在人间建造天堂的最后都变成了地狱。”
大家一齐竖起拇指:“老四就是有智慧,这话听上去贼有哲理。”
宋知南给李群英回信之后,一直等着她的消息。
没想到李群英她妈倒先打电话来了。
“黄阿姨好,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黄桂枝也有些不好意思:“哎呀小宋,这么晚了打扰你实在不好意思。我最近为群英的事愁得睡不好觉,思来想去,我觉得你俩关系一直挺好,你又是大作家看问题肯定比普通人透彻,我就想跟你聊聊。那什么,群英要跟钟山离婚,你能不能帮我劝劝她,这孩子都生了,日子过得好好的哪能说离就离呢。”
宋知南反问道:“黄阿姨,这事我也听说了,群英跟钟山之间的分歧是,钟山想要出国,群英不想出国。我问您一个问题,您和李叔舍得群英出国吗?”
黄桂枝顿了下,叹了口气,说道:“你要问舍不舍得,那肯定是舍不得。可是为了她的前途着想,我们再不舍得也只能忍着。”
宋知南说:“可问题是群英自己不愿意出国,她热爱她现在的工作,也不想远离亲人朋友到陌生的国家重新开始。”
黄桂枝无奈地说:“那也不能离婚呀,可以让小钟先出国,他以后还有可能回来的。”
宋知南戳破她的幻想:“黄阿姨,出国的没有几个愿意回来的,与其吊着群英,倒不如痛快地离了。”
“可是,群英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过呀?她在首都,我们在青阳,她身边一个亲戚朋友都没有,要是有点什么事,我们只能干着急,一点忙也帮不上。”
宋知南考虑半晌,劝道:“黄阿姨,我是这么想的,其实就算是离婚,情况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坏。群英有正式的工作,而且收入不低。钟家在首都有房子,我建议群英要房子。你跟李叔也退休了,干脆去首都帮着她带孩子,正好也能与女儿团聚。至于女婿,以前你们也没有女婿,现在没了就没了,还多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