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50-156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50-156(第11/15页)

给她们唱一个:你是我的梦想,我的菩萨。我谢谢你的大爱,你的施舍。”

    众人瞠目结舌,无人应声。

    牛抗美酝酿了几秒钟,突然拍着桌子狂笑起来:“哈哈哈,笑死我了。”

    于红林也跟着一起笑。

    宋知南端起酒杯,优雅地说道:“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来来,我敬大家一杯。”

    宋知南在宴席上露了一下脸,震撼了一下大家就飘然离去。

    她离开以后,酒桌上的老板们不由得擦了一下脸上的汗,心有余悸地说道:“有文化的女人就是厉害呀,骂人不带一个脏字。”

    有人喃喃自语道:“原来我的那些女朋友都是菩萨呀。”

    还有人问旁边的人,“老刘,我真的有口臭吗?”

    “你说呢?”

    ……

    聚会结束后,牛抗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特意绕路去宋知南家,专程向她表示敬意:“宋老师,我长这么大,没服过谁,但我就服您。”

    宋知南惊讶道:“不会吧?你现在才服我?你不应该一见面就服吗?”

    “嘁,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进来喝杯茶不?”

    牛抗美摇头:“不喝了,家里还有小美人等着我呢,我就是专门来向你表示一下敬佩。乘兴而来,兴尽而去。”

    《无畏的女人》一经播出就掀起了空前的讨论热度。

    女主角元北宁泼辣飒爽,金句频出,故事跌宕起伏,不走寻常路。时而让人愤怒地紧握拳头,时而让人捧腹大笑,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没有喋喋不休地说教,但却让人们在娱乐中受到了教育和震撼。

    当然,也有些观众对里面的角色分配很不满。

    “为什么男性角色没几个正面的?”

    “可是你不觉得里面的男配角都很常见吗?感觉都见过似的。”

    “可是正面角色就是少啊。”

    “那说明现实中正面的男人本来就少啊。”

    “不对,不应该是这样的。”

    ……

    “都十几集了,为什么男主角还没有出现?”

    “好像这剧没有男主角。”

    “那怎么能行呢。”

    “导演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看的剧却不给配上男主角。”

    “对啊,我好想看元北宁智斗公公婆婆,大战大姑子小叔子。”

    “格局小了。这么拍就落入俗套了。”

    ……

    《无畏的女人》让于红林和宋知南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名人。现在连偏远的乡村都知道了有个大作家叫宋知南,骂人特别厉害。

    电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原著小说的热卖,出版社连夜加印。

    而宋知南的家乡青阳市南星区做为小说的发源地,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有的人不远千里过去探寻真相。

    南星区的人们在各位领导的教导下,早已做好准备。

    “《无畏的女人》你们也看了吧?”

    “都看了。家里有电视的直接把电视搬到胡同口让大家看,工厂食堂也安了电视,大家吃饭时看。”

    “这里面的角色都是取材于你们这里是吗?”

    “理论上确实是这样的。”

    “可是电视剧出现那么多反派,你们会不会觉得不舒服?”

    “有啥不舒服的?我跟你讲,那些人比电视里讨厌呢。反派咋了?难道你生活中遇到的全是好人?如果都是好人,前两年严打国家咋杀那么多人呢?大运动是咋闹起来的?人家宋知南实话实说咋就不行了?非得把人夸成一朵花呀?”

    “如果宋知南骂的是你或是你的家人,你还会替她说话吗?”

    “我实话告诉你,她就是骂我本人,我还会这么说。我们这里的人跟你样可不一样,毕竟是作家故里的人,眼界格局都不一样了。爱之深才会骂之切,像你这样的,我们宋大作家都不稀得骂你。”

    提问者:“……”他连被骂的资格都没有吗?

    也有人去寻找算命的张大爷,张大爷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背,脑子时清醒时糊涂的,但一提起宋知南,他浑浊的双眼闪闪发光:“哦,你说她呀。我早说过,她是文曲星下凡,将来必将颠覆文坛。你们看,我说中了吧。”

    “那您能老人家再算算,咱们这里下一个大人物是谁吗?”

    张大爷摇头:“大人物是白菜萝卜吗?那么随便就出现?我夜观天象,发现这几十年内是出不了小宋那样的大人物了。”

    “听说宋知南的父母和哥哥都不在了是吗?”

    “他们的命太薄,承受不住这样的大福气,所以老天只能把他们收走了。”

    “哦——”

    探寻真相的人问了一圈,更加迷惑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让这些人连被骂都甘之如饴呢。想不通,实在想不通。这个地方的风气实在太怪了。

    他们又去了宋知南的母校——青阳四中。青阳四中这几年的变化特别大。

    去年宋知南给他们捐赠了一间图书室。还说等电视剧的分红拿到手,要和朋友一起给母校捐赠一栋教学楼。

    另外,宋知南还设立了一个“南星奖学金”,专门支助家境贫寒但成绩好的女生,有当地政府和妇联以及人民群众共同监督。一旦发现资金有挪用现象,立即曝光。

    来青阳的除了这些好事者,还有白衣带领的记者团,她主要是来探亲,朋友们一听说她也是青阳的,非要跟着她一起来。

    这帮记者们专业多了,乡亲们更是积极配合,一方愿意问,一方愿意说,双方配合得极好。

    半个月后,报纸杂志上出现了大量关于宋知南的文章,而且还以夸赞为主。

    宋知南有些疑惑,有人夸她很正常。但这么多人同时夸就有点反常了。

    她打电话问于红林:“你花钱雇人夸我了?”

    于红林断然否认:“不可能,我穷得咬人。要真这么干,我肯定找你报销。那这事到底是谁干的呢?”

    牛抗美?也不大可能,这家伙不是干好事不留名的主儿。

    猜了一圈,宋知南才知道是白衣带着记者团回乡了。

    白衣笑着说:“宋老师,咱们青阳的人们是真可爱啊,觉悟特别高。”一个个都像过专业训练的似的。你随便采访一个人都能侃侃而谈,有条理有内容。

    宋知南语气复杂:“是啊,咱们家乡的人们都挺好。我爱他们爱得深沉。”

    所以,才骂他们骂得这么狠。

    白衣又问道:“宋老师,听说您想给四中捐赠一栋教学楼?”

    “是有这个打算。”

    白衣笑道:“算我一份。光靠咱们的力量太有限了,我看看能不能再拉几个有钱的人进来。最好把整个学校都翻新一下。”

    “行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