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50-156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150-156(第5/15页)

一只手撸猫一只手写作吗?”

    “可我记得您的弟弟跟您一起生活?难道您不用照顾他吗?”

    宋知南诧异道:“我弟弟的工作就是照顾我,怎么还要我照顾他?难道你领导给你开工资,你不用干活,他还得反过来在生活上照顾你?你们单位的福利待遇这么好吗?”

    记者:“……”

    现场响起了一阵笑声。

    这个记者被挤下来,下一个顶上来:“宋老师,您今年30岁了,您还没有丈夫和孩子,您会感觉到遗憾吗?”

    宋知南静了几秒,语调突然变得深沉起来:“你们别看我现在这么乐观开朗,怼天怼地,其实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记者们流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那个预想中的答案。

    宋知南说到这里,语调突然上扬:“我就蒙着被子大笑,哈哈哈,幸亏我没结婚没生孩子,要不然怎么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我生怕自己笑得太大声,会吵到邻居。”

    男记者们震惊且无语,在场的女记者愣了一下,呱唧呱唧鼓起掌来。

    大家接着提问:“您是一个作家,身份不同了,以后是否会改变自己的性格?”

    宋知南:“我为什么要改?没有个性的作家能叫作家吗?”

    “有企业请您去做顾问您会去吗?”

    宋知南摇头:“不去,我怕他们公司倒闭了,赖我骂倒的。”

    “有读者反应说不喜欢您的作品。”

    “不喜欢就别看了呗,不喜欢还看,这人是不是贱?”

    “还有人建议你别写了。”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现在仍然是同样的答案:我想对说这种话的人提个建议:您别活了。”

    “这话是不是有些刻薄?”

    “他试图谋杀我的创作生命,我试图谋杀他的生命,他在先,我在后,他种豆得豆。刻薄吗?如果有人你建议你去死,难道你就听话地去死?”

    记者:“……”

    “你会与这世界和解吗?”

    “我早就和解了呀,我并没有推翻这个世界的意图。”

    这时候,有一个年轻女记者终于挤到了前面,高声提问:“宋老师,如果有一个男人完全没有您骂的那些男人的缺点,他人品极好,长相英俊,性格温文尔雅,无比专一,还非常地爱你崇拜你,请问,你会接受他吗?”

    现场又安静了几秒,大家目光炯炯地盯着宋知南,他们非常想知道答案。

    宋知南朗声答道:“第一步,你先把这个人给我找出来;第二步,把他带到我面前,我看一眼他,然后再会告诉他,行啦,你回去吧,我还是看不上你,但谢谢你让我长了见识。我叫你来只是想见见世面。毕竟我长这么大,什么世面都见过,就是没见你这种好男人。”

    第153章

    《冢中花述》又掀起了一波新的讨论热潮。

    这部小说就像一面镜子, 折射出人生百态。有人从中看到自己,有人从中看到别人, 有人因此受到激励,有人醍醐灌顶,瞬间清醒,也有人感觉到恐惧和不适。

    那帮评论家一看又来活了,一篇篇评论流水线似地炮制出来。

    其中叶致秋的评论《冢中花还是恶之花?》反响最大。

    “真的难以想像,一个作家竟然对生她养的家乡怀有如此大的敌意,她用刻骨的讽刺嘲讽着文中的每一个男性角色。

    他们明明都是很正常的父亲、丈夫。怎么到了作者眼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了?可见作者对男性的偏见已经深入骨髓。

    我读男性作家的作品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他们笔下的故乡是美丽温馨的世外桃源,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净土。他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在心中为故乡留一个角落……”

    宋知南的回应很快就来了:“这位叶致秋同志明明活了几十年,却在那儿装青涩少年;明明在祖国生活了几十年,还搁那儿装外宾, 表示对我国的传统习俗根本不懂。

    故乡为什么是男作者心中的净土?那是因为他们在家乡是光宗是耀祖。

    他丑他傻, 但只要他带把, 他就是家中一霸。

    他浑他坏,但爹娘就是爱, 家门永远为他敞开。

    父是他的父, 母是他的母,他还是姐姐妹妹的奴隶主。

    这样的好地方谁不称为心灵的净土?

    猪离乡贵,人离乡贱,他在外面哪有在家受人待见?

    我们女作者在家做不完的家务,带不完的弟妹,挨不完的骂。

    家务是我们的,好吃好玩的是兄弟的, 上学机会是很少有的。

    我只是揭开真相的一角,你们就大呼受不了。

    我一说实话, 有人就跳脚大骂。

    你问问你姐你妹,问她们小时候累不累?

    你问你奶你妈你姑,问问她们到底苦不苦?

    你妈坟墓里面头惊坐起:傻叉竟是我亲儿!

    你奶也跟着一起惊坐起:你说多丢人,这蠢货竟是我亲孙。

    你爹潜力大,坟墓里哈哈哈:我儿脸面大,竟劳宋女士亲自骂。”

    这篇别具一格的谩骂体文章刊登在各大报纸上,读者喜闻乐见,争相传阅。

    叶致秋本来身体就不好,一看到这篇文章,眼前一黑又一黑,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他又气病了。

    他这一病,有些人的道德感就来了,写文章指责宋知南不尊老不敬老。

    宋知南对此又写了三篇文章回应:《给叶某人的墓志铭——死了都要骂》、《买肉买肥肉,敬德不敬寿》,《亲帮亲邻帮邻,乌龟向着王八亲》。

    她不但骂了叶致秋,把为他说话的人也骂得灰头灰脸、臊眉耷眼。

    除了叶致秋之流,也有个别正常的评论家,人家是正经评论小说的。既有肯定也有批评建议。

    宋知南也不是一点意见都听不进去,对方要是提到点子上,态度又好,她愿意真心求教。问题是大多数评论家都在狗叫。

    这些人,人话不会说,张口就是骂,每次都骂不过,但下次还来骂。你说他们不欠虐,谁信?

    这帮人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宋知南那个理论的正确性。

    除了评论家,全国各地的读者也给宋知南写信,出版社和杂志社收到几麻袋信。

    宋知南没法一一看完,就让宋冬宝先筛选一遍。她挑拣一些有代表性的信回复到报纸或杂志上。

    宋知南骂完人,处理完杂事,请老周、吴总编、钱梦秋、李群英格羽等人吃饭,以示庆祝。

    席上,大家推杯换盏,笑声不断。

    大家纷纷祝贺宋知南:“宋老师,祝贺你。”

    “你好好休息一阵,再开始新的长征吧。”

    就连小要文也用汽水瓶跟宋知南碰了一下杯:“南姨,你以后要经常得奖哦。”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