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 70-80(第9/14页)
些个世族大家勾结起来,到时候就不好办了。
而赵驹就不一样了,她和赵欢同母异父,生性谦和,主张和平又有王者之风,得人心,这次也是她主动开的城门,和大犁讲和。
张珏说的话句句在理,实际上不是她想说,而是她知道,皇帝需要有人站出来搭桥。
张珏说完之后,不断有人跟着站出来附议,要皇帝派人出使北漠亲封赵驹为矇族新王。
朱承启稍加思索,后启唇道:“既然矇已归降,大犁当有大国之风。张珏。”
张珏回:“臣在。”
“朕命你接手此事,即日出使北漠,册封赵驹为王,传朕旨意,免她三年朝贡。”
“臣遵旨。”
张珏归列之后,杨永清站了出来,她手持笏牌躬身道:“老臣也有一事要奏。”
杨思焕见状面色难免一变,但她很快就克制住了。如果不出意外,杨永清马上应该就会推举她为岷王侍讲。
不过这也是她意料之外的事,因为在她看来,这件事不足以拿到朝堂上来提。
却听杨永清慢慢道:“虽值国丧,但后宫至今无所出,先帝必然也不希望如此。选纳侧君之事,宜早不宜迟,今日首辅不在,臣代表内阁,恳请陛下选纳侧君,以振国本。”
像商量好了似的,在场的内阁其余四位阁老纷纷出列跪下来,齐刷刷叩首。
“请陛下选纳侧君,早延国祚。”
内阁内部斗归斗,对外总是团结一致的。
见这阵仗,朱承启目光抖了抖,他已经二十五了,后宫至今无所出,内阁早有奏书呈上,说得就是纳君的事。
朱承启不作回复,她们就只好当庭直言。
该来的总会来的,朱承启平静地说:“众卿所言极是,这事就交给礼部杨侍郎督办。”
杨思焕躬身一揖:“臣遵命。”
几个阁老这几日难得聚在一起达成一致,商量了一箩筐说辞来说服朱承启选纳侧君,谁能想到这么一两句话就谈拢了。
几个人稍稍对视了一下,杨永清再次将头叩在地上:“臣还有一事要奏,是以臣个人的名义,妄以太师之名,臣请陛下为岷王殿下封藩。”
朱承启沉默不语,面无表情地看着底下的人,大殿之中一片死寂。
良久,朱承启才道:“朕知爱卿用心良苦,但岷王尚在年幼,待她元服之后再议。”顿了顿又说:“说起岷王,朕也有一事想说。朕有意为她择一侍讲学士,众卿可有举荐的人选?”
“这”
这话引起不小的波动,一般侍讲大臣是为东宫和皇帝服务的,很少有听说给寻常亲王找侍讲的。
而且翰林院本来就有侍讲学士,皇帝却要另外挑人,还在朝堂上专门提了这事。
“陛下三思,此事不合常理。”说话者仍是杨永清,“纵观历朝,鲜有侍讲专门为宗王讲学的,如此岂不是有乱纲常?”
好不容易拧成一股绳的内阁,在这件事上又散了开来,陆太傅听了杨永清的话,她说:“陛下,臣以为此举无伤大雅,陛下与岷王姐友妹恭,况岷王殿下年幼,请位侍讲事奉也未尝不可。”至此一顿,目光从杨永清脸上掠过之后复道:“要论才学,臣这里倒有几个人选。”
陆太傅说着话,就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条,看得出来,她早有准备。内侍很自觉地下去取了转递给朱承启。
纸条上写了三个人的名字,朱承启看过之后一笑,居然当众念了出来:“刘建,张珏,杨思焕。”
陆太傅特地用纸条递上去,就是不想公开名单,谁知皇帝当众就给念了。他是故意的。
陆太傅心头一紧,听朱承启道:“上师,你觉得呢?”
上师是对杨太师的尊称,朱承启极少这样唤她,每一次这样都有别样的意味在里头。
杨思焕手心沁出汗来,至此她已经看不透皇帝与阁老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了。她甚至怀疑她们这些人是不是彼此能用心声对话,不然怎么只有她看不懂?
“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老臣也不好再说什么。”杨永清无奈地叹了口气,垂头道:“依臣看来,刘大人堪当大任。”
到这里,杨思焕突然明白了。陆太傅选的三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乃同一科的三鼎甲。
其实推举之事从来就没有公平可言,要说才气,放眼朝中,哪个不是科举层层选。拔出来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皆是二甲以上出身,哪个当岷王的侍讲都是绰绰有余。
皇上非要绕这么一圈要内阁推举,就是想试探她们,杨思焕知道,除她之外的两个人中,必定有一个是陆太傅的党羽。
像她这种泥腿子出身的,陆太傅和刘文昌都看不上她。想到这里,她在内心苦笑了一下,她就是被拉出来掩人耳目的。
皇帝之所以会读出来,是想继续试探杨永清。而杨永清知道,她越是推举谁,皇帝越是会绕过谁,杨思焕猜想,陆太傅其实想推举的就是刘建。
杨思焕正想得出神,就听到朱承启道:“杨爱卿,你意下如何?”
官员中姓杨的可不少,杨思焕抬眸就看到皇帝正望着自己,目光如水,淡淡的金光笼在他的脸上,照得他英气逼人。
皇帝是微微笑着的,杨思焕分明从他那笑意中品出威严来,想起登基那日朱承启跟
她说的话,对她做的事。她因此低下头去。
之后事态的发展正如杨思焕所料,她成了岷王的侍读。
不得不说这几个老狐狸确实狡猾,要不是身在其中,杨思焕永远也不会知道她们真正的意图。
这一场小小的博弈,显然是杨永清略胜一筹,现在朝中估计都能猜出刘建是陆太傅的人了。
出宫时,杨思焕碰到了杨永清,但杨思焕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拱手唤了声:“杨大人。”然后默默目送着她的离去。
杨永清肃容望着杨思焕,转身之后笑了笑,嫡女走后,她就很少笑得这样轻松了。
那日她命人将自己作的那幅水墨画赠给皇帝,上面的字就是杨思焕所写,皇帝怎么会不知道她的心思?
今天难得皇帝肯顺了她的心,师生之间的冰总算有消融的趋势。
***
杨思焕回家的路上脑子就清醒许多,觉得浑身都充满活力,有种莫名的充实感——-难得看懂了这场表演。
这时她突然觉得官场这些事也很有趣,想起陆太傅明明很窝火却假装一脸轻松的模样,还有杨永清满心得意反倒板着脸,而自己暗地和杨永清达成共识,表面却装出一点不认识。
杨思焕笑了。
“大人,有什么喜事吗?”春春赶着车,扭过头来问她。
杨思焕摇头,敛了笑意学着杨永清的样子,也黑着脸道:“春春,好好赶你的车,别分心。”
回到家里,杨思焕先去了西厢房,果然看到两个还在在罗汉床上爬。冬冬在一边守着。
安安看到她来了就咯咯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