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120-130(第20/30页)
也说不出口了。
随处可见施工现场,原来大家私下传的都是真的。码头村过去一两个月里时不时腾起的小蘑菇云是真实存在的。经过南关时,这里拆了一片,原来的砖房子都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三个大基坑,现在里面填满了雨水。徐洪福像是知道大家在想什么,解释说这里将是码头村的游客服务中心。
旁边还在已经平整过的土地,是未来景区的停车场, 能停三百辆小车,五十辆大巴车。
多少辆?三,三百五十辆?竹坑乡人胆子可真大啊,竟然认为自己能接待这么多人?
要知道郭店村交通极为不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竹坑乡还偏僻。他们去县城只有一条年久失修的乡路,县城去十堰市还要翻越好多座大山,至少四个小时。要不然在古代时候,这里怎么会是流放的好地方,一方面距离长安和洛阳不算太远,容易监控,另一方面这里“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和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被流放者也不方便跟朝中来往。
很多郭店村人终其一生也没去过十堰,他们压根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人,心甘情愿跑来这种年鸟不拉屎的地方看什么风景或者老房子。
在他们眼里,丹江也就那样,码头村的老房子也就那样。没什么稀奇。
或许真如村长郭正初所言,码头村人在瞎折腾,最后啥也落不着。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终于冒着雨来到竹坑乡的乡政府大院。
还没走进去,已经听到里面各种咩咩咩,哞哞哞,哼哼哼,咯咯咯……
大家面面相觑。大门一开,挺大的院子里竟全是鸡鸭鹅猪牛羊。
啥意思?竹坑乡人打算把他们和牲畜关在一起吗?
还没等他们发作,徐洪福抱歉解释说,这是码头村人的家畜,来不及转移到其他地方,只能先放乡政府这里看着。乡政府大楼有三层,会议室、工作人员宿舍、各种能容纳人的地方都已经备好了热水和干净的毛巾毯子被子,要是饿了的话,小厨房还能做点热面汤……说到这里他拉着站在最前排的叔公等人道:“我已经让厨房的师傅烧好了一大锅姜汤,赶紧喝上驱驱寒,别感冒了。”
果然,如他所说,这里有地方坐,有地方躺,还有滚烫的姜汤喝……刚才还在吵闹的娃娃们也安静下来,静静地躺在母亲的怀里瞪着眼睛看着陌生的四周。叔公们脸色也好看多了,好歹那些牲畜在院子里淋雨,他们可是被请到了屋里。
“平日就是请也难得请来。咱们同喝一江水,虽然属于不同省,乡音却是一样样的……”徐洪福得了葛兴国的指示,好生安排郭店村人落脚。既然姜崖、王学海还有金竹村、梁家洼的人都跑去对岸协助,这么好的破冰消仇的时机一定要紧紧抓住。徐洪福也是码头村人,他当然经历过过去两村斗争的场面。但事情是发展变化的,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现在码头村要发展,防洪百年的大堤必须修起来,再说,按照姜崖的设想,丹江这么好的资源肯定也要利用起来,对岸的郭店村要是在其中使坏,肯定会影响码头村的发展。
两村协力,共享共荣,势在必行。
徐洪福的话哄得郭店村人心里舒服起来。就是他们的丁坝,不知道现在咋样了!房子是他们的命根,万一倒下了,这可让人咋活。
徐洪福让他们稍安勿躁,刚才上游水文站传来消息,丹江上游的雨已经停了,只要这波洪峰安全过境,两岸就暂时安全了。不过今年雨水大,两岸的大堤最好赶紧建成,不然谁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
听到这话,叔公们都闭上了嘴。
两岸若是建了大坝,政府不允许大家在大堤内的河滩上开垦土地,种植庄稼蔬菜。这就断了大家的活路。和吃饱相比,有一定概率破坏家园的洪水看起来倒是能忍受的。
所以明明国家水利部给了钱,做了规划,甚至连施工队都进了河道,还是停了工。
无非是大家伙合计之后,觉得建防洪大堤对他们来说不划算。
这时外面的雨停了。大家伙喝了姜汤,也有了可以歪一夜的干燥地方,很多人忍不住打盹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头的院子里突然来了很多人。
郭永宁揉着眼睛走出去,瞧见这些人浑身泥浆,累得跟一团肉似的,连多迈一步都难,啥也不顾忌地直接和鸡鸭鹅猪牛羊躺在一起。
哪怕牛儿低头舔脸也一动不动。
天已经亮了起来,不远处的丹江更为浑浊,但比昨晚汹涌险恶的模样相比温顺多了。
叔公们听到声音也走了出来,看着院子里躺着的竹坑乡人,再想想昨晚自己还能躺着眯几个小时,顿觉竹坑乡人的脸也没那么令人讨厌。
葛兴国黑着眼圈走了进来,徐洪福赶紧迎上去。
“来来来,厨房已经做了早饭,大家伙都赶紧吃点东西热热身。”
葛兴国从徐洪福手里接过一杯温水,咕咚咕咚喝进去,抬头看到郭店村的人,朝他们点了点头。
“给他们做早饭了没?”
徐洪福大声道:“哪能少了他们?!”他转头喊郭永宁,“小子,赶紧让你们的人下来吃饭。”
“让他们先吃!”葛兴国从没有这么累过,浑身像被车碾压过一样,说完便顺着墙瘫下来。
也是。郭店村人来是客,而且他们人多,乡政府的食堂只有一小间,别说坐下来吃,站都站不下。
徐洪福让郭永宁安排老人小孩先吃饭。
这时码头村人来牵他们的牲畜来了。刚一进院子就瞧见院子里多了很多陌生面孔。
有人立马警t觉起来,喊道:“他们是郭店村的!”
而郭店村人们手里端着碗,嘴里塞着馍,一见对方来者不善,赶紧吐出馍,高高举起碗作防御姿势。
刚才还在热情给他们打饭的大厨们:“???干嘛干嘛,碗还是我们借的啊!”
“你们这些人都不配站到我们竹坑乡的地!”
“凭啥收留他们?”
“□□的时候我爷爷去他们地里拔了个萝卜都快被打死了!现在凭什么还要给他们饭吃?”
几人带头骂了起来,还不忘翻旧账,这下瞬时点了炸药包,大家伙全跳脚骂起来。
漫长的岁月积攒了太多的矛盾和冲突,两村人不管谁坐下来都能说个三天三夜,还是边说边哭的那种。
徐洪福就怕遇到这种情况,赶紧走出来让码头村人少说两句。
好不容易遇到点转机,在郭店村人面前刷点好感,结果这好感还没落实就被这阵仗给糟蹋没了。
郭店村人哪受过这种气,本想着这次受了人家竹坑乡乡政府的优待,咋说都会念着这点好,可码头村人太过嚣张……翻旧账?谁不会翻旧账。
叔公们记忆力好,战斗力也强,立马怼回去。
“咋?你们自己种的萝卜死了一片,偷到我们村,我们不打你们打谁?你也知道那时候闹饥荒,树上但凡有片叶子都稀罕地很,凭啥白白给你们?”
“再说,83年那年发洪水,你们村的猪被冲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