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在古代搞文娱》 60-70(第8/11页)
“那是小龚先生,老龚先生的儿子,这老子讲完了,才教给儿子的呀!”
“怎么才两种?”
“不知道要多少银子?”
“这画法也过于简单了吧?”
“画法简单归简单,可是怪喜庆有趣的!”
“佩服啊!豪商恩怨录才说完几日,这就已经画出来了!”
“后头的画呢?能不能翻开瞧一瞧?”
城西小院内,灶房里飘出炊烟袅袅。
楼欣月搬了把小椅子,坐在灶台边上。
这会儿的灶台上,正炖煮着羊肉汤,香气和热气从锅中飘出,勾得人馋虫直冒。
楼欣月浑身裹得厚厚的,挨着灶膛烤着火,顺带着一手拿着小本本,一手拿着简易炭笔,在上头写写划划。
虽然在写宋青天探案实录第二部,却是有些
不大专心。
毕竟,现在她手里有银子,那挂历能不能全都卖得出去就没那般重要了。
那也是她辛辛苦苦筹划准备了三四个月的呀!
也不知道这种文创周边,在这个时代,究竟能不能受欢迎……
听到巷子外传过来熟悉的脚步声,楼欣月立马放下本子和笔,出去开门。
院门一开,楼赛郎如一枚浑身冒着冰气的炮弹,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大姐,快快,把剩下的挂历都拿出来!挂历卖得只剩下两个样品了!”
楼赛郎头顶落着雪花,睫毛上挂着冰茬子,一说话都哈出了白气儿。
楼欣月赶紧拿帕子给她拍打雪花。
楼赛郎一把抢过了帕子,把袋子递给她,“大姐快去拿!挣银子要紧!”
楼欣月只好去把剩下的挂历都装进了袋子里。
一边装着,一边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不用问,这定然是行情还不错了。
楼赛郎放下帕子,拿起袋子就要跑,却被楼欣月一把拦下。
“倒也不必这般急……羊肉汤炖好了,你坐下,我盛一小碗给你,还有蒸好的包子,你吃好了,再带一份给赵福。”
楼赛郎挣银子的心思虽然火热,可羊肉汤的香味也着实勾人的很。
大姐平时那是能不做饭就不做饭的,不过一旦她动手下厨,那必然是她没尝过的美味。
楼赛郎原本还在左右摇摆,可当看到大姐端过来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子,羊肉炖得烂乎,上头还飘着几片切的薄薄的白萝卜和葱花碎香菜……
她忍不住吸了吸鼻子,接过碗来,用筷子搅了搅,散散热气,就稀哩呼噜地大吃了起来。
“唔……好吃!”
虽然长兴城里做羊汤最好的,当属高婆婆。
但她觉得,大姐做的羊汤不比高婆婆差,而且这肉给的太实在了,还大块!
这满嘴都是肉,她可从来没这般爽快过啊!
楼欣月又递给她两个包子。
这包子是纯面粉的包子,还是她专门找卖包子的余婶子定制的,口感更细发香甜,细细嚼来能感觉到明显的麦香,因此价格自然也要比掺了两样面的包子贵了一些。
楼赛郎狼吞虎咽般地吃完,就背着袋子拎着食盒,匆匆跑走了。
第68章 春联不比那两个格调高雅得多?……
雪花纷纷扬扬,长兴城一片银装素裹。
虽然今日天寒有雪,可顺安街和云霞街这两条主要街道上,还是热闹又繁华。
毕竟,再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不管是城里,还是城外,都要趁着这几日采买够年货,甭管有钱没钱,都要尽量过个热闹欢快的年。
除了家家店铺的大门开着,但凡是街边上有个空档,都被各种摊位给挤占得密不透风。什么米面粮油,蛋菜鱼肉,零嘴点心、土产干货、绒线头花、胭脂香粉、香袋帕子、饰品玩具的,可比临河镇的大集要热闹个几十倍了。
而这两条主要街道相邻的小巷子口处,也是见缝插针地支了不少的小摊子。
这些小摊子,就大都是城外来的,又或者运气不佳,没抢着好位置,也就只能在这些偏僻些的地方将就了。
此时此刻,顺安街边的一条巷子内,就支了张破桌子和旧伞,桌上压着几条裁好的红纸,摆着笔架砚台。
有两个穿着长袍的年轻书生,正在摊子上给人写着春联。
旁边站着看的,是个小商贩模样的男子。
他歪着头,看着书生将春联写完,举起来上下打量,不是很满意的样子。
旁边的黑袍书生就道,“这位客人,这春联可是依着你选好的写的,承惠八文钱。”
这些市井小民,就知道占小便宜!
之前就在那儿挑红纸大小,又非得让把字写得大大的,墨重重的!
呵呵了,写完了还想挑三捡四,可惜连春联都拿倒了!
他就不说,让这厮带回去闹笑话!
男子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
肉疼地数出了八文钱,这才将一副春联卷吧卷吧,夹在腋下,匆匆走了。
这人走了,摊子上就暂时没了生意。
两个年轻书生就都袖了手,缩头缩脑地东张西望。
“还是祝师兄有面子,每年都能在程记酒楼里支摊子写春联,风吹不着,雪下不着,还有火盆可以烤,酒楼里还给倒热茶咧!”
另一个青衣书生感叹地点了点头,又不由自主地跺了跺有些冻僵的脚。
这人可不正是郑玉郎。
前两年他有楼月娘养活,哪里用得着这般辛苦?
今年楼月娘那村姑嫌贫爱富,突然就变了心,再也不理他了。
而他堂堂读书种子,原本就不喜欢楼月娘,又哪里还能再回去求个村姑回心转意?
先是当了最后的家底,又得了亲姐的接济,好不容易挨到科考。
可惜,只通过了县试府试,算得上童生了,却没通过院试,离秀才还差着最重要的一步。
但这三回考试,已经是将他家里最后那点值钱的东西都当光了。
而能用的人情,也都被他用尽。
若是他得了秀才,人情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可他只是没什么用处的童生,就算是在村里,也没人会去巴结童生。
但他还有读书(做官)梦,青云志,又怎么可能就此放弃?
这不,他一个同窗想趁着过年挣点银钱,想着他的字写得好,就叫了他来了。
虽然天气冷,手都快要冻僵了,那墨也总得重磨,好歹确实时不时地有人过来买。
算算这十来天,也卖出去了不少对联,总共挣到了二两半银子,跟同窗分上一分,他好歹能挣到一两。
拿着这一两银子,回到村里,总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