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在古代搞文娱》 140-150(第9/10页)
此时显得寻常,又不那么寻常。
大户人家是不可能让自家姑娘随意见外男的。
小家碧玉的年轻姑娘,见了外男,多多少少会有些个紧张,又绝不会似楼家大姐这般的自信松散。
当然了,楼家二姐在年轻姑娘里头也是个异类。
不过大姐二姐的感觉,是迥然不同的。
他见了二姐,哪怕对方是穿着裙子带着头面,也会一不留神地以为对方就是个小子,不过是玩闹穿了姐妹的裙子而已。
而他见了大姐,他感觉在大姐眼里,他,跟楼二姐,跟二姐的丫环彩枝,都不过是人而已,没甚分别。
楼欣月也打量了下王十四。
这王十四比上回见时,略发福了点,面上那种刚出校门大学生似的清澈少了些,步入社会后的圆滑多了些,一举一动倒是自然了不少。
总之,有那么点子当掌柜的模样了。
两方寒暄客气一番,分主宾坐下。
彩枝看到茶水已经泡上,便提了茶壶,倒好了两杯茶,又去灶房里端了两碟子茶果。
摆好了这些,她就站到了房门口,一副听候差遣的模样。
彩枝本是乡下丫头,家里孩子多,亲爹又娶了后娘,后娘又生了两个儿子,家里就将才八岁的她给卖了。
此后辗转了两家,那两家都嫌弃她太能吃,这才又到了楼家。
来了楼家,彩枝怕新主家也嫌她能吃,便在吃饭的时候强忍着少吃……最后还是被主家给看出来了。
偏偏楼二姑娘不但不嫌弃她,还教她拳脚。
如今在楼家的日子,就是做些杂事,陪着二姑娘练拳脚,在前头铺子里卖话本子,当真是从未有过的快活。
家里年纪最长的杨大娘见她这般,便教了她一些伺候主家的规矩。
杨大娘还说,楼家两位主家,正好一边一个,谁也不用怕抢了谁的差事。
但虽然一人伺候一个,若是遇上今日这种情形,那也是得眼里有活儿的。
她守在门口,就瞧着屋里这位王十四郎和大姑娘有说有笑的,谈得挺投机的样子。
就想起无意中听到杨大娘和杨大爷两个说悄悄话来了。
他们还在那儿琢磨呢,主家就是两位姑娘。
大姑娘过了年十九,眼看着快二十了。
在乡下,这个年早就已经出嫁,没准都是孩子他娘了。
就算是在栖云城里,也通常是在十五六定亲,十八十九成亲。
主家姑娘们上头没个长辈,估摸着亲事是要自己找了。
可他们吧,眼瞅着姑娘一点没这个意思。
跟那刘中人倒是常打交道,却完全没有找媒婆的打算。
如今这位王十四郎君,时不常地来楼家上门送货,还要寻大姑娘攀谈几句,听说他未曾娶亲,也未定亲,如今又自己新开铺子当掌柜,与大姑娘年貌相当,还能说得来,岂不是良缘一桩?
杨大爷就说让杨大娘莫要多嘴,主家的事自有主家做主张。
他们不过是才买来没多久的下人,不要惹了麻烦才好。
彩枝当时听过也就罢了,倒是没多想。
可如今瞧着王家郎君跟大姑娘谈笑风生,好像确实,有那么一点配?
彩枝正在胡思乱想,忽然就听到大姑娘声音提高。
“什么?竟是如此?”
吓得她赶紧回神,看向大姑娘。
“大姑娘?可是有什么吩咐?”
二姑娘可是说了,她们俩是家里负责武的,大姑娘和晓文是负责文的。
她们俩得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150章 病了这方向错了,可不是怎么也寻不到……
彩枝这一插话,倒是让正闲聊着的两个人愣了下。
楼欣月这才反应过来,刚刚是她一惊之下,声音有点高了。
便笑着冲彩枝挥了挥手,“这里无事,你去前头看铺子吧。”
原来刚刚是王十四说起了东华小生任贺氏的事儿。
近来不见东华小生的新话本,原来竟是那任贺氏病倒了!
而且这病,听说还不是一般的小毛病,几天就好了的那种,而是已经病了有半年多了。
所以才有楼欣月那句惊呼,“什么?”
见彩枝应了声,往前头铺子里去了。
楼欣月才继续发问,“她得的是什么病?怎么就病了半年多?”
说到这个,王十四就挠头了。
楼先生这个问题他能怎么答?
东华小生再上了年纪,那也是位妇人,能打听出来对方病了,至于是什么病,那可是人家的隐私,他上哪儿打听去呢?
不过东华小生现如今的境况,他倒是知道一二。
“究竟是什么病倒是不知道,不过听说东华小生在家里过得很不如意,因她总要吃药看大夫,花费不少,家中人怨言颇多。”
“我在那华泽镇上开书铺,都有那任家的人拿了东华小生的手稿来问收不收?”
写话本虽然是小道,为正经读书人看轻,但再是小道,也还是只有读书人才能写得出来。
而且能写话本且还能以此为生的读书人,还要比那连话本也写不出来,只能写写春联和代书家信或者抄书的,要强上许多的。
在读书人的鄙视链里,也还不是最垫底。
况且一本话本写出来,就有许多的读者和书迷。
如东华小生这样写了许多年的,固定的读者自然不少。
只要她的书一出现在书架上,就会本本不落地花钱买回去。
就算是一时钱不凑手,也会花几文去租来看。
既然这样,这般的老作者,也会将自己的手稿妥善珍藏。
如果不是病得已经没法子,而且家里人对东华小生不但不关切反而厌烦,又怎么会拿着她的手稿去兜售呢?
楼欣月皱眉问,“不是说东华小生家里,全靠她得的稿酬过活?”
“正是呢,听说最落魄时,差点连自家的二进宅子都保不住,后来靠着东华小生写话本,才算是喘了口气,后头又置办了一百亩田地和铺子,两房下人,在那镇上,也算是殷实人家了,若是好好经营,自然能越过越好。”
“可惜,那任爷和任大郎父子两个人,都是无能虚荣之辈,守不住家业,大手大脚,东华先生挣来的银子和田地出息,年年都花用得干净,少有结余……”
说到这里,王十四忙补充,“那华泽镇也不大,不过四五百户人家,整个镇上,就只有任贺氏一位写话本的先生,而任家父子又大手大脚不知节俭,因此他家的事,早就传得热闹了。”
“任贺氏病倒,再也没法子写新话本,自然就挣不来银子,反而还要吃药花费,久病床前无孝子……任家对她照料不周,多有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