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在古代搞文娱》 150-160(第12/13页)
话本痴,能给她看这话本子,自然是手里还有抄本了。
不至于给了她还要抢的。
沐太太又重复了一遍问话。
“江太太,这话本子怎么样?”
这还用问吗?
江太太自然是赞不绝口,之前想的那些全都忘干净了。
瞬间化身为书迷,与沐太太讨论起剧情来。
什么文笔,什么声口,哪里还记得半点?
“沐太太,这话本是从哪里来的?这采莲客又是哪位名家先生?”
“我还是头一回看到这般的话本子啊!”
以往的话本,都是以男子作主角,女子不过在里头做个点缀罢了。
而男子主角的话本,都是写他们建功立业,断案主政,写诗作词之类。
这些事儿,跟她们这些内宅里的妇人,实在是离得太远了。
当然了,实在是无聊的时候,那也是会拿来看的。
就是总觉得少点什么。
也就是后头出了个东华小生,为奇女子立传。
但东华小生写的故事过于简略,虽然也好看但可惜太少太短。
且市面上,也就只有东华小生这一位写话本的女先生。
也就是后来的青萍客,又多写了一种侠女为主角的话本。
好看归好看,笼共才两本。
侠女那般高来高去,武力超群的,又不是她们普通后宅女子能效仿的……
但这本易嫁,却是让她耳目一新!
这才是完完全全地,写给后宅女子的话本故事啊!
第160章 表姑计划虽好,也要能顺利实行。……
有沐太太出面,又有江太太的喜爱,采莲客的第一本话本,拿到了一百两银子的高价。
这个价钱,自然是相当高了。
当初艮岳散人的第一本话本,是给老龚先生的,那都是不要钱白送。
后头来了栖云城,楼欣月借着艮岳散人的名气,卖出去的第一本,也只得了二十两。
至于贺秀贞,她当初卖给青溪书坊的第一本,也不过是区区十几两而已。
这是她写话本挣的最多的一次!
贺秀贞看着面前的这十个银锭子,泪都下来了。
早若是有这些,她也不至于被任家人苛待,放着要自生自灭。
可也幸亏她被任家人放弃,不然这辈子又哪里能有这般的自由呢?
她挣到了银子,自然也就不会在楼家白吃白住,便要把这一百两都交给楼欣月。
楼欣月想了想,收下了八十两。
“贺前辈,这七十两是您之前的花销,就算是抵了,另外十两是您后半年的伙食费,如何?”
贺秀贞写出这本易嫁之前,就跟楼欣月深谈过一番。
贺秀贞原本的构思跟如今的内容,还略有些不同。
原本的构思,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长女次女易嫁之后,长女名声被败坏,在夫家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好几回都差点撑不下来,铺子被烧,相公腿残这些,也都并没有反转。
是长女在夫家忍辱负重,伺候相公,孝敬公婆了五六年之后,处境才有些好转的。
甚至相公腿残这件事,也就是个意外,并没有发现什么幕后主使。
这种故事如果写出来,看肯定是有人看的。
这个时代写故事的人,实在太少。
如贺秀贞这样文笔好,又没有酸腐气的作者,越发的少之又少。
所以读者们的容忍度也就格外的高。
但容忍度高,不代表打从心底里喜欢看呀!
本来看话本,就是图个消磨时光,潜意识里,没人想不断地受虐,却一次舒爽都没有。
虽然不至于像现代的写法那样,开篇就要打脸,稍迟一点读者就弃文吧,也总得在不动声色间,满足大伙求爽快圆满的隐秘心理吧?
楼欣月当时就给了贺秀贞修改剧情的好几个建议。
当时贺秀贞就听得目瞪口呆。
甚至还面色微变,两眼晶莹,泛起了泪花 !
就在楼欣月以为是自己指手划脚,有些越界了,要说些找补的话时,贺秀贞却是起身向着楼欣月一拜,说是多谢楼欣月指点,解开了她多年的迷津……
这怎么听,都不像是在说剧情呀!
有一瞬间,楼欣月都怀疑,这个易嫁的故事,定然跟贺秀贞本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许就是贺秀贞的一位亲近长辈!
而贺秀贞从善如流,当真修改了剧情。
不光修改了剧情,也按着她建议的那样,在故事里加上一些细节琐事的描写,让故事更有画面感和真实感。
果然写出来的这个新话本,就已经很有现代古言的精髓了。
贺秀贞本身传统文字功底强,又有生活阅历,细节上头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再加上数十首风格清丽的诗词压篇……让这整个话本,完整度高,又很有收藏和欣赏的价值。
而这不过才是第一篇。
后头各式各样内容的古言写出来,那可不就要给大魏朝的通俗文学,再增添一绮丽缠绵的门类?
楼欣月倒也没有那么黑心,想着贺秀贞住在自家,那挣到的收入就要给自己分成或者天然的其它版权什么的,就能拿来随意用了。
她这不是未雨绸缪么?
虽然不能拿来随意用,但她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比如,她如果想用易嫁来排一出新戏,那就可以跟贺秀贞谈分成或者买断啊。
跟熟人谈合作,肯定要比陌生人要容易得多嘛!
贺秀贞见楼欣月肯收她的银子,倒是松了口气。
对于楼欣月的提议,自然没有不应的。
反而嗔怪道,“叫什么前辈?我也就比你多会了几句诗词罢了,可你会的,却是比我多!”
之前写易嫁,按着楼欣月的意见修改着写出来以后,别说是印出来给那些看官们瞧了,就是她自己瞧着,都觉得以往的郁积,似乎消解了不少。
她一个写书的都觉得好,更不用说看书的了!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你和赛郎去接我时,说是我娘家的表侄女,不若,我就厚着脸皮,得你叫一声表姑,可行?”
楼欣月笑着点头,“那倒是好,就听贺表姑的。”
延乐坊,王记书坊。
王管事的面前,就摆着两本话本。
一本是《有福之子》的下册,另一本则是江记书坊的《易嫁》。
王管事板着脸拿起易嫁。
这本话本,以女子为主角。讲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