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1983发家致富》 130-140(第22/28页)

人那没见过世面的德行!”

    许金财的兄弟附和道:“就是!花点钱的事,许国忠不知从村里捞了多少钱,拿出点钱找个没名气的戏班子,就让这群泥脚杆子上赶着拍马屁,怨不得一辈子种地!”

    忽然,一声锣响传来,人群一静,穿戴完整的戏曲演员上台,一个亮相,引来下面一片的叫好声。

    许金财兄弟的抱怨声一停,下意识侧耳去听。

    戏班子是本地的,唱腔粗放,比不上京剧越剧黄梅戏的悠扬婉转,土归土,却很符合本地人口味。

    许金财兄弟一时听得入迷,忘了要骂人,等反应过来时,脸上挂不住,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骂:

    “什么破戏班子,唱的是什么玩意儿,根本比不上邓丽君!”

    “就是!谁听这老掉牙的玩意!把收音机给我打开!”

    这时,许金财突然想起来,骂了这老半天,家里人呢?

    他扯了一个家里的帮工,问其他人都哪儿去了。

    帮工急着去看戏,快速地说:“你们家老太要去看戏,你爹妈带着媳妇娃娃

    们一起去了!”

    话说完,帮工一溜烟就跑了,只留下许金财像被雷劈了似的站在原地。

    许家村的一场大戏才刚开场,另一边,贺家也迎来了收获的时节。

    在一家五口挤在两间平房近两年后,贺家终于搬家了!

    新房子虽然不是矿务局分配的楼房,但也和矿务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户人家在排队多年后,终于被分配到了有电有自来水还有暖气的楼房,不需要倒马桶,也不需要挤公厕。

    这家人口不多,住两室一厅的新房绰绰有余,加上家里急用钱,就想着将老房子卖出去。

    这年头还没有全国开放房屋自由交易市场,虽然允许私人建房买房,实行住房商品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贺明珠也是机缘巧合之下得知有人要卖房的消息。

    她当机立断,亲自找上门,把要出售房子的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当场交定金,三天后到房管所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

    期间不是没有人来看房子,但大多卡在了价格这一关。

    房主咬定了要一万块才肯卖房子,但此时北京的楼房每平米才150元,即使这套平房占地面积颇大,连房带院加起来足足有五百平,但这个价格还是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贺明珠爽快地付清了钱,在房管所打了一张崭新的房本和土地使用权证,拿下了这套房。

    当那家人欢欢喜喜地将钥匙交到贺明珠手上时,还有想来买房子的人找上门来,得知自己晚了一步后,懊悔得捶胸顿足。

    直到贺明珠把房本和钥匙拍在了桌上,贺家其他人才得知了买房的消息。

    贺小弟连声问贺明珠:“姐,我不想和二哥一起睡了,有我的床吗?”

    贺明军“喂”了一声,贺小弟不理他,眼巴巴地瞅着自家亲姐。

    贺明珠乐得不行,说:“有,岂止是床,你以后就有自己的房间了。”

    贺小弟兴奋地在地上直蹦,高兴地喊着:“我有房间了,我有房间了!”

    贺明国的关注点不同:“你花了多少钱?我补给你,不能让你自己出钱。”

    齐家红也说:“你大哥说得对,你还是孩子,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出钱呢?”

    也就是自家大哥大嫂还拿她当小孩看,即使明知贺明珠是全家最有钱的人,不缺买房的钱,也不肯占她的便宜。

    贺明珠狡猾地说:“谁说买房花的都是我的钱?我可不是这种默默奉献的人。买这套房时,咱们全家都出钱了,就连小弟也有份。”

    贺小弟迷茫地指向自己:“我吗?”

    除了每年的压岁钱,原来他还有别的钱,怎么他自己不知道呀?

    面对全家不解的目光,贺明珠笑眯眯地说:“你们忘了存在我这里的分红吗?”

    贺家人这才恍然大悟。

    之前贺明珠要将饭店的收益按比例分给家里人,贺家人不肯收,就一直没能分红。

    这次买房时,贺明珠索性就用了分红的钱,这样说起来也是全家出钱,就不信他们还有话说。

    听到贺明珠的解释,贺明国果然哑口无言,总感觉似乎哪不太对。

    贺明军拍拍他的肩膀,说:“行了,老大,别想那么多,小妹也是一片好心,你就听她的吧。”

    贺明国反问:“你也听?”

    贺明军扬眉:“当然,我可是个好哥哥,做不出让妹子不痛快的事。”

    贺明国简直想呸他一口。

    这话说的,好像他成心想让自家妹妹不痛快似的。

    买房的事就这么说定了,接下来贺家全体忙起了装修和搬家的事。

    这套房子盖得极早,是五十年前的房子,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乌城沦陷,作为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大量日军驻扎此处,还有不少随军的日本商人。

    这些日本侵略者打着在乌城殖民的主意,想要长长久久地占据这座煤炭之城,在靠近矿山的位置修建了不少军事堡垒和民用建筑。

    其中,就包括了贺家买的这栋房子。

    据说这栋房子最初的主人是日本某个株式会社的负责人,盖房时舍得用料,房屋盖得扎实极了。

    即使过去了五十年,历经战争和岁月的摧残,这座房子的主体结构依旧完好无损。

    房子的地基垒得很高,超过地面近一米,而进门后却做了下沉式设计,日式风格的庭院中错落有致地坐落着五幢面积颇大的平房。

    与中式小院讲究形制规整、中心对称不同,这套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堂屋和厢房,各房子的布局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

    而贺明珠正是看中这一点。

    再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也需要一些独处的空间和时间。

    不过,虽然房子买到了,但距离入住还差得远。

    这套房主体结构是好的,但内里装修已经糟践得差不多了,原本静寂禅定的日式风格早已不见踪迹,地板被撬走作柴火,木格障子门破破烂烂,房顶漏雨,属于室外下小雨,室内下大雨。

    想要把房子修成能住人的状态,要花大功夫。

    于是,从夏末到深秋,贺家都在忙装修的事,连贺小弟都戴上了报纸叠的帽子,像模像样地拿着刷子在墙上比划两下。

    终于,在第一场雪落下时,贺家搬进了新家。

    在搬家前,贺明珠去矿务局的电信营业处申请自费安装住宅电话。

    营业处的工作人员还是第一次受理这项业务,惊奇不已,甚至都不知道手续要怎么办,现场联系上级单位,在上级单位派来的业务员的指导下,才一步一步地将住宅电话初装业务办了下来。

    要知道现在是1984年,全乌城也没几户人家安装住宅电话,绝大部分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