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成了举人家的恶毒夫郎》 110-120(第25/25页)

了,届时凡是想识字的,甭管男女老少,皆可去读。

    上半年,他给村中添置了些龙骨水车,还打了二十多口井。

    但这加一起也没花多少钱。

    如今作坊每个月的盈余,因产量提高以及村塾夫子还未到位,有个十八两左右。

    所以盖村塾的银钱两个月就攒出来了。

    这一次盖村塾,亦是全村齐上阵,这样能节省不少工钱。

    至于夫子的人选,这自然是拜托江纪。

    江福正事先征询了全村人的意见,若是想走科举之路的人多,那就多花钱请个高水平的夫子。

    若是大家伙儿只想简单识字、明理,那就请个水平一般的夫子。

    如今全村人都沉浸在做变蛋的疯狂里——一个月能挣十多两甚至是二十两,这叫人如何淡定?

    疯狂,必须疯狂!

    家中房屋太小没地方放置变蛋?

    好说。

    在后院搭个棚子过度一下,这完全没问题。

    或者如叶厘那般,将一面院墙扒了,将自家院子往外扩一些。

    两三日就能搞好。

    总之,现在村人连自家房子都不舍得翻修,一门心思钻到钱眼里。

    对于走科举一事,不少村人难以下决断。

    这种情况下,自是不用多花钱请水平高的夫子,找个差不多的凑合一下就行。

    第一场秋雨落下时,村塾终于完工了。

    村塾坐落在村子北侧的一处空地上,占地面积跟普通的农家小院差不多。

    里边共有五间青砖瓦房。

    两间是讲堂,一间是夫子的办公室,一间是卧房,一间是灶房。

    另外还有水井、菜园子。

    可谓是一应俱全。

    地上也铺着土砖,颇为平整,下雨天也不会泥泞。

    江福正开出来的薪资是一月三两,每年再提供一千斤玉米。

    以一个成年男子的饭量而言,配着些瓜果蔬菜,那绝对够吃了。

    新房,包吃包住,离县城还近。

    这个条件,彭希明听说之后,颇为心动。

    这是他梦想中的村塾啊!

    不过,他现在成了半闲居的东家之一,没空过来教书。

    最终,江纪在县学里寻了个人。

    这位仁兄名叫吕想,也是农家子,但情况比彭希明要好上不少,跟石义差不多。

    他在县学读了十余年书,已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

    这个年纪还在让父母妻儿供养自己,他深觉愧疚。

    无意中得知江纪在为村塾找夫子,他便赶紧报了名。

    一个月三两银子,一年就是三十六两,还能得一千斤粮食,这待遇,优渥!

    吕想积极应聘,江纪也认真面试,确认吕想有一定的水平,又经过江福正、叶厘的面试,这才定了下来。

    夫子就位。

    那学子也要就位。

    为了鼓励村人积极入学,江福正还放出了一个大饼:

    成绩优异者,可担任作坊账房一职。

    这个大饼一出,家家户户都将自家孩子往私塾里送。

    虽说目前作坊的收入比不得变蛋,但这只是目前。

    如今农具买了,水井打了,村塾也建了,那么作坊每个月十两的盈余,就是员工们的。

    要么以节礼的形式发下去,要么作为年终奖直接发现银。

    若是将工钱、节礼、年终奖加一起,那么一个员工一年到头,差不多能从作坊领十五两银子。

    这银子少吗?

    不少!

    而且只干半日活,冬日也能有进项。

    因此,小到六岁,上到已成亲,凡是觉得可以争一争账房职位的,都进了私塾。

    加一起有五十余人。

    江福正颇为欣慰。

    村中一下子多了这么些识字的人,野枣坡当兴!

    不过,江麦依旧留在县城的私塾,没有转到村塾来。

    江芽也没去凑热闹。

    刘饴快生了,叶阿爹回了叶家,如今家中只剩下他和叶厘,身为好弟弟,他也不好让叶厘一人干家务。

    再者,他还要去作坊干活、要学针线。

    他日日忙的团团转,可没时间去读书。

    叶厘也挺忙的。

    叶阿爹回叶家后,便由张苋顶了他的位置。

    经过半年的考察,张苋这位堂哥夫爽朗、勤快、处事周到。

    他早就开始帮着江通做变蛋,如今人手不够,叶厘便让他接过叶阿爹的活儿。

    叶厘家的芋泥作坊也运转了起来。

    头一批芋头,余采订了五万斤。

    走水路,郑家粮铺一船就给拉回来了。

    根据去年的经验,半闲居日销六百斤芋泥,轻轻松松。

    但今年少了刘饴、叶阿爹,为了日产六百斤芋泥,不但叶厘亲自上阵,他还让张苋接手叶阿爹的活儿。

    此次郑家粮铺共拉回了十万斤芋头,这多出来五万斤芋头,不仅酒楼、饭馆、饮子店、点心铺感兴趣,一些喜好美食的人家也感兴趣。

    芋泥有利可图,且时常买不到,如今有芋头在手,不少人便想研究研究。

    芋泥的做法实在简单,将芋头一煮,再压成泥,那就成了。

    芋泥细腻,没有红薯的纤维感,即便只放些糖,那也称得上是美味。

    一些饮子店,还真推出了芋泥这道小料。

    点心铺也上了新。

    其他饭馆、酒楼,陆陆续续也推出了与芋泥有关的吃食。

    但半闲居的生意并未受到大的影响。

    旁人的芋泥,没有炼乳这个小窍门,口感比半闲居的要差上一些。

    再加上蛋挞也属于半闲居的独家秘制。

    因此,真正喜好芋泥且不差钱的人家,还是选择来半闲居消费。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