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90-100(第21/28页)

然说出“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老聃之李,牧母所生,若据陇西,乃皆仆裔”的质疑之言,至少,在大多数百姓心中,“李世皇族乃道教祖师之后”一事也成了真的。(2)

    这样一来,关中那些居心叵测的有心人,也只能暗中散播些讥讽李氏的传言,却很难借此事真翻出什么“驱逐鲜卑,恢复中原正统”的风波来。

    所以,李世民现在也愿意投桃报李,趁机助李信在史书上正名——

    这一回,对方必会伐楚大捷归来!

    浑然不知这些后世机缘的李信,闻言不由心中一暖,暗赞太子果然如传言所说,为人十分活泼热忱。

    不过,当着秦王和尉缭王翦的面,在没有接到正式的伐楚诏令之前,他可不敢冒冒失失,应下太子这句“灭楚在即,何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正飞快思索着该怎么得体回答太子这句话,秦王就已经大步走过来,一把抓回了李世民的小手,冷哼道,

    “你抓着寡人的将领不放,怎么,是又想跟李信攀亲了么?”

    李信几人闻言,不由都诧异地面面相觑。

    什么是“又想跟李信攀亲”?太子何时跟他攀过亲了?

    李世民倒难得地闹了个红脸,他抓紧父亲温暖的大手,边往殿上走去,边小声不满地嘀咕道,

    “阿父,你怎么还记得那件事啊?记性太好有时候也是缺点啊”

    救命!那还是他一岁那年,与荀子初识时扯的个“假身份”,现在都快过去十年了,秦王怎么还记得!

    虽然,他对李信确实有几分亲近之感,但这一世,他可不会真的去跟陇西李氏攀亲。

    如今他的亲爹是秦王,他又是秦王亲封的太子,身份简直正统得不能再正统了

    秦王低头看了身旁的孩子一眼,也颇不满地冷哼了一声,

    “呵,缺点?你父王只是过了而立之年,又不是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难不成还能把前尘旧事全都忘光了?怎么,在你眼中莫非寡人已经老了?”

    世民是那么的可爱,他从小到大的每一个成长场景,自己又怎么舍得忘记呢?

    不,纵便终有一日老来多健忘,他也绝不会忘记关于这孩子的事情,他带给了自己多少喜悦自豪苦恼的心境波动啊

    李世民见父亲坐回龙椅上,开始取案桌上的舆图来看,显然,并没有真想当众揭自己幼时假称陇西李氏子孙的“顽劣

    事迹“之意。

    他这才放心地拍了拍小胸膛,立马喜滋滋道,

    “当然不是啦,我的阿父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年富力强,风姿矫健,朝气蓬勃,记忆奇佳他当然记得关于我的一切事情啦!”

    秦王佯怒瞪他一眼,嘴角却浮起了笑意。

    已经见惯王上和太子相处日常的尉缭和王翦,也不由露出了慈爱的笑意——

    太子虽有天纵之才,却又实在天真可爱,这般滔滔不绝的拍马屁之举,实在让人一眼就能看穿企图真是稚子单纯啊!

    只有李信被这一幕深深震撼到了,忍不住抬手揉了揉眼睛。

    他没看错吧?

    这几年来,他每年都要回咸阳叙职一趟,也能清晰察觉到君王日益强大的气场和威压,这个在太子面前,喜怒皆形于色的人真是他家王上吗?

    他揉亮了眼睛,不动声色地多打量了几眼秦王,没错,确实是他家王上!

    真没想到,王上竟是这样一个会跟太子撒娇、会因为太子的几句夸奖就眉开眼笑的君王难怪世人皆称王上最宠爱太子,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这样想着,李信的嘴角也悄悄翘了起来——

    这样的王上,自家大父和父亲恐怕从来没有见过吧?

    看来,确实如太子所言,伐楚一事,王上必会考虑让自己参战,身为秦将,谁不渴望建功立业?他终于等来这样一个机会了!

    “六十万大军?”秦王听完王翦提出的伐楚条件,不由蹙起了眉头,

    “如今,我秦国蓝田大营的兵力,加上驻守各地的边军,拢共只有八十万之数若新征兵士入伍,必将耽搁春耕,若拨出六十万前去楚国,必会导致边防空虚不妥!”

    王翦知道,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巨额数字,遭到王上的拒绝,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立刻解释道,

    “王上,楚国地处南蛮之地,民风本就比中原更为彪悍,楚军中,亦不乏凶悍善战的百越诸人据臣估算,楚国如今仍有超过四十万的兵力,而楚地广阔,城池众多,我秦军每攻一城,便需留下士卒驻守当地,大军无法隔山涉水遥相呼应六十万大军,已是臣一再核算后的最低数字,若我秦国赴楚的人数,少于楚国的举国之兵力,必会被对方利用我军兵力的分散而设局截杀!”

    秦王听完,肃然想了想,

    “那么,老将军打算用多长时间攻下楚国?”

    王翦毫不迟疑道,

    “臣不敢妄言自大,灭楚之战至少要僵持一年,或许,也会超出一年。”

    他的战术,从来都是稳扎稳打,每到一地先驻军不动,待敌军心浮气躁时,才会觑准时机发起急速攻击。

    秦王再次微微蹙眉,看向尉缭,

    “国尉以为如何?”

    尉缭也锁紧了眉头,

    “王上,臣只善绸缪战略大局,论实战统兵御敌之术,远不如王老将军不过,若要派遣六十万大军伐楚,我秦国只能临时再征募新卒,如此一来,耕地的农人减少了,军粮的消耗却会增多数倍”

    六十万大军的消耗是何等惊人!

    秦王也是这么担心的,他目光幽邃看向了李信,

    “爱卿驻守南郡数年,对伐楚一事有何看法?”

    李世民也立刻飞快抬头看向对方。

    只见李信胸有成竹道,

    “王上,臣以为灭楚之战,二十万人足矣!”

    他这话一出口,李世民便暗暗摇头,王翦微笑不语,秦王和尉缭眼中却猛地闪过喜色。

    “爱卿当真只需二十万,便可助寡人灭了楚国?”秦王立刻追问。

    “正是!”李信指着舆图上紧邻南郡的那块楚地,

    “臣在南郡与楚军数番小战,皆是对方败北而逃。可见楚军人数虽众,却分散在宗室和楚王的手中各地势力勾心斗角,军中朝中早已貌合神离,军心散乱,着实不堪一击也!

    若是由臣出兵,臣不会正面与楚军发生大规模交战,而会采取灵活快速的战术,让秦军以最小的消耗,来击溃楚国本就散乱的军心”

    李世民再次喟叹,如今的李信到底还是太年轻,也太低估了楚人在国破家亡面前背水一战的决心。

    其实,以王翦从不兵行险招的角度来看,他的顾虑无疑是正确的。

    楚国纵便已国力大衰,如今也仍有数百座城池,而它广袤多山的地域,又为秦军的驻守增大了孤立无援的风险。

    反过来,楚国跨地两千里、战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