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1810-18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没你就不行》 1810-1820(第5/15页)



    对方一报名字,曜哥儿就想起来了。他放下手里的书,将马车帘子拉开,看向外面的人,“是石将军?怎么劳动您亲自来接了?”

    “世子。”石元孙面含笑意,“奉旨而来,见过世子。”

    曜哥儿起身,从马车上下去,左右看了看,“我是回京,怎么像是做客了。”

    石元孙:“……”孩子话,很不必当真。不过这个孩子……是有些锋芒在身上的。他像郡主多过像王爷。

    他只能道:“官家记挂,怕路途漫长,下面人伺候不周。”

    “这样啊!那就走吧。”他利索的跳上马车,还问人家,“可要检查什么?”

    “不敢!您是回京,带什么都好。”

    曜哥儿坐回马车上,张元和吴昊跟了过来,也上了马车。

    汇聚了更多的人一路上京都去,曜哥儿就问两人,“朝廷已经防备若此了?”

    两人只笑,“世子自己去看。”

    然后曜哥儿就发现,这一路被照看的可谓周到已极。其实,他早不需要人这么细致的伺候了。能自己动手的不借手他人,这是爹娘教的。

    但是只要他要自己盛饭,就像是吓到了驿站伺候的人一样,连声告罪。

    还有那衣物,其实洗一洗挂在后面的马车里也是可以的,可是他自从进了大宋的境内,从里到外,他就没穿过过水的衣服。

    总有崭新的等着自己,都是上等的,极其富贵的那一款。

    这玩意骑马,一上马就刮花了。

    这个时候他想的是:大宋真富有!真的!富得流油是个什么样儿,以前想象不到。但这次,他有了直观的感受,这就是富得流油。

    然后路过大城,便有当地的官员前来拜见。

    好家伙,他们进上来的贺礼好精致呀。那个玉佩,上等的羊脂玉吧。那个熏香球,是纯金打造的吧。精致成那个样子,工艺当真了得。

    但是,他好像记得,大宋去年的邸报上说,朝廷下了旨意,不许妇人以金打造首饰。

    这怎么就能有纯金的熏香球呢?

    圣旨在下面……执行的这么不严格吗?

    他的手在托盘里扒拉来扒拉去的,发现没一件是自己喜欢的。

    然后到了下一城,他发现进上来的更贵重了。

    曜哥儿:“……”富有的我忍不住想咬一口!

    跟大宋比起来,雍郡真的好穷呀!

    第1814章 大宋反派(135)

    桐桐每天都能收到密报,密切关注孩子入宋之后的事。

    然后她就发现,孩子这次去的路上,怕是很难有太大的收获。她都叮嘱好了,说是路上可以慢一点,看看大宋的民风民情,沿途走一走停一停未尝不可。

    可她低估了大宋朝廷对于雍郡的重视。或者说,她没想到,朝廷把这次自己和四爷的意图给想偏了。自家的主旨是放孩子出去见世面长本事去的,但大宋朝廷怕是包括赵祯在内,他们的理解是:送了那么小的世子回来,这是要改善跟朝廷的关系呀。

    首先,当然想到的是,雍王夫妇对朝廷很放心。

    事实上,这几年几乎没有摩擦。两边交界的事务,往往是商量着办的。就像是地震频发,百姓往雍郡跑,那雍郡就抚恤。过后百姓要回那边,雍郡从不阻拦。事实上,地震之后百姓九成会往雍郡去,只要过了边界线,那边就有安置的地方。

    毡棚毡毯搭建的帐篷,这在地动的时候比房屋安全。

    相比而言,雍郡的抚恤不是最好的,也不能像是朝廷那样,给富家损毁的抚恤多少银钱,给普通百姓分几百个钱那种的,但就灾后的情况而言,雍郡给的却是最实用的。当时没叫受灾的人风吹雨淋,没叫冷着冻着,去了就有一碗粟米粥喝,人活下来了。这就是好的!

    事后呢,当地的官府也派人来雍郡,一是看民户能不能重新回去,二是看雍郡付出了这么多该给雍郡补偿多少。

    要知道,一个地方的人口决定了这个地方的政绩。如果一个县令能叫山上没户籍的野民下山,哪怕几十人,十几户,这奏报上去都是功劳;但假如一个县的民户减少了,那一定是你没治理好。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才跑的嘛。所以,考评上就会给你一个中或是差,影响升迁。

    所以,把人要回去这很重要。

    他们以为雍郡不那么容易说话,结果四爷见了他们。听了他们对灾民回去之后的安排,什么都没有要,只不许强迫百姓之外,其他的一盖没提。

    只要有办法,谁也不会真的抛家舍业。故土难离,那不是说说而已的。

    于是,真就是很容易事就办成了。

    当地不敢瞒着,直接就上报上去了。那朝廷有什么可说的!雍郡跟朝廷没分的那么清楚,百姓来去自由,这就是态度呀。

    而今,这么小的世子一个人回京,是看望太后去的,是替父母给太后侍疾的。这给朝廷和雍郡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契机嘛。

    他们是以这样的心态处理这件事的。

    于是,处处谨慎,事事小心,还这么捧着曜哥儿。

    桐桐把密信给四爷看:“瞧瞧,这么护着,他压根不能自由活动。”

    “你急什么?你也说了,每年都能回去。这是第一次,他们新鲜,很重视。等孩子有事没事就满大宋跑,他们就不新鲜了。”这么着不是挺好,省的你担心。

    也对,“那我给孩子写封信去。”

    于是,曜哥儿就拿到了娘亲亲手写的密信。

    有些密信是军中通用的,有些密信是战时联络之用,随时得更换破译方式。而有些密信是只自己和爹娘能看的懂的。

    密信,这是去年开始自己才学的。

    曜哥儿拿着信就琢磨,在大宋也得有一套的传递信号的方式,在外人面前不好明面上说的话,呼延他们至少得能听的懂。

    ‘密’这个字——特别紧要。

    把信看了,他:“……”其实信上没什么要保密的,就是娘亲日常絮叨的话。不要贪凉,按时作息云云。

    其实重点不是说了什么,而是娘亲随时能把信送到自己的手里。

    晚上了,把信压在枕头下面睡着,果然就更踏实了。

    这一踏实,心情都不一样了。路程也不再枯燥,应酬来拜见的官员心里也没有不耐烦了。他会很耐心的问人家,哪一年中的进士呀,你当过什么官,在任上有什么有趣的事没有。

    人家那么个大人,若不是有尊卑在,谁理一个孩子做什么。只想着这个孩子听着无趣,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

    谁知道人家听的很认真,一说任职的地方,他能立马说出这个地方的大致方位,境内有多少山有什么河。

    谁不惊讶?

    才心惊于雍王世子将大宋掌握的这么细致,谁知道人家孩子一笑,“早几年,皇后娘娘便将先太后用的舆图赐给我了,官家与娘娘的殷殷期盼,怎敢枉顾?”

    原来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