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山野种田美食日常》 50-60(第2/14页)
“哟,秧鸡肉没啦!嗨,秧鸡肉好吃,可惜太难捕捉!”
刘青青翻了个白眼:“阿爹,总共四小只,你一个人就吃了接近两只,哪里还有!你尝尝芋头花,南瓜藤,也好吃!”
“哪个喜欢吃这些没肉的啊!”刘有山嘴上嫌弃,身体不嫌弃,用小勺划拉几下,南瓜藤和芋头花就去掉了一半!
殷勤舀了一勺到苏氏碗里:“要我说,还是慧兰蒸的芋头花好吃,软糯鲜香,入口即化!比你做的好!”
苏氏嗔他一眼:“吃你的罢,话这么多!”
至于没吭声的蕙兰,翠翠和阿云,三人静悄悄的干了三碗,一碗秧鸡肉拌饭,一碗芋头花拌饭,一碗南瓜藤拌饭。
刘家餐桌上,不出所料的再次光盘。
青青秉着不浪费的原则,挖了一勺子饭放在秧鸡碗里,把一点汤底子吸收后,端去给两小只。
别的狼不知道吃什么,反正她们家两小只不嫌弃
,给什么吃什么,长得特别皮实。
她有意识的喂两小只熟食,希望它们能一直跟着她。
几个小的一起收拾好碗筷,坐在葡萄架下闲话消食。
刘有山兴致高昂讲着村学里的事:“三爷爷家的小子太调皮,竟然叫了几个孩子叠罗汉,幸好是草地,不然得全部摔伤!”
“这些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嚷嚷着要我带他们进山打黑熊,什么都不会的菜鸡,去送人头么!”
苏氏也叹道:“女孩子们乖巧多了,大部分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都下课了,还趴在桌子上不肯休息,比赛穿针引线,我真担心她们的眼睛!”
“还有几个女孩下课后不停地灌水喝,我旁敲侧击问了,都是饿着肚子来的,青青哪,村学能不能配点早食啊,要不从我们家拿一点过去!”
刘青青修剪葡萄枝的手一顿,面上有些迷茫。
她们家才吃饱没几天吧?
把阿娘阿爹弄到村学里上课,算是一石三鸟。
一方面他们确实有自己的特长,无论是打猎还是针线刺绣,对这些农家子弟来说,比会背论语实用得多,学透了,日子总能过得更好。不错,村学就是按技校的模式办的。
二来让两个人多接触接触外面,免得天天闷在家出问题。
三来,她需要人手,马上到的雨季,她需要大量的人手。
只是她没预料到,才上了一天课,间接打开了阿爹的话痨属性,点亮了阿娘的泛滥同情心。
刘青青想了想,认真拒绝苏氏:“阿娘,不可以!”
“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法子,让她们吃饱!”
第52章 第52章算账
刘青青翻出账本,一笔一笔算给大家听:“村学现在合计收学子66人,46个男娃,20个女娃”
从记录的情况来看,男娃6、7、8岁的都有,女孩全是8岁的,而且跟着家里的弟兄一起报的名,换句话说,只出100文的学费。出500文学费的,无一例外,全是男孩,有这个结果,刘青青一点也不意外。
她就是利用人性偏爱占便宜的计策,让家长觉得,一个人学费500,两个人平均300,更划算,从而添个搭头,送女孩来读书。
当下重男轻女,家族观念严重,像刘有山这种不计较没有儿子的,不说独一无二,确实是少见。
他深刻知晓农村没有男丁的下场,所以郭守云才被他捡回来入赘。
现在看着郭守云挺好,温和有礼,但是,当时郭守云才来刘家时,连话都不会说,一眼不合就咬人。他们不计较这些,只要是个男的就成。
刘青青这样说有些刻薄,但事实如此,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特别在农村这种对体力依赖较大的地方,男性有天然的优势,女性地位还要更低。
她要做的,就是让村民确实感受到,送孩子来念书,是一件有收益的事情。更准确点,让来念书的女孩,有收入,尽快赚回100文钱。
刘青青表示,压力山大。
原本,她只用改善一家子的生活,现在呢,村学里的20个女孩的温饱,都落在了她的肩头上。
她希望村子里的所有孩子都能念书,不用成为秀才书法家什么的,只要不当睁眼瞎,在按手印的时候,看得懂契书的字,不要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刘青青理清思路:“村学账上学费一共收到20两,村长拨来19两,合计39两。
三个夫子工钱是一两一月,发了这个月的工钱,还剩36两,每个学子配了一个小黑板,女孩这边置办针线布料,男孩那边的弓箭,还有锄头镰刀等工具,合计花费7两,也就是,现在账上还有26两。
我们村子里别的没用,木薯粉很多,买些来做早食,每人2两算,一天14公斤,加上最简单的油盐糖,100文就能办下来,一个月花费不到4两!
刘青青看着苏氏脸上的不忍,劝道:“阿娘,我知道你一向心善。
我们家天天吃白米是没办法,我们一家身子亏欠得厉害,特别是阿爹,姜老大夫当时可说啦,要好好的养着,尽量吃饱吃好。我们家是把买药的钱,换成了米菜钱。”
苏氏一想也是,这半年来,几个孩子见风一样疯长,特别是翠翠,之前总是病歪歪的,时不时要去村子里赤脚大夫那,买些药来煮了喝,这半年就没生过病。
回想之前在老宅,对比现在的日子,苏氏有些后怕,都不晓得是怎么熬过来的。
她露出赧然的神色:“你说的是,是我日子过得太舒心了,竟然有闲心管别人的事!”
第二天上学,刘有山宣布,村学要收购3千公斤木薯面,三文一公斤,学堂里的女孩,每人有100公斤的份额,优先收购。
让家里有木薯面的女孩,明日带来,现场结钱。
说起木薯面,村民们别提多后悔了,之前刘青青帮着卖,他们只要送到村长家,过了称结钱就完事。
有那嫌价格低的,自己借驴车运到县城,路上花费的时间,一天的开支,平均算下来一文多一公斤。
送粮店吧,人家收四文,还不如直接在村子里卖呢。
自己到县城里寻摸地方卖,可以卖到五文六文,也有可能运气不好,一公斤都卖不出去,一天的操心劳累打了水漂。
所以大家都在责怪之前胡乱说话的人。
一听说村学收3千公斤木薯面,收完为止,大家带着自己家的木薯面就去村学。
看着排得长长的队,而在学堂念书的女孩,不用排队,领着家人进去,过秤后捧着哐啷响的300文出来,不少人肠子都悔青了,为啥没把家里的女娃送来念书。
男孩家长不愿意了,凭什么收女娃,不收男娃的面,难道男娃家的面是臭的么?
刘有山安慰,下次收购东西,优先男孩。
也有当场去找刘有山的,询问可不可以补报名,刘有山严辞拒绝,学位已满,明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