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镜: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美人镜》 70-80(第2/12页)

,哪怕听上去再如何的自然和诚恳亦是有着说不出的嘲讽意味。

    皇帝微微合了眼,压下心头那些复杂的思绪,然后缓缓的才抬眼看着萧齐光,正色问道:“齐光可有心仪之人?”

    萧齐光心中一动,面上却不显,只是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臣年纪尚小,正该努力向学,哪里敢分心其他。”

    皇帝只是看着他,语气渐渐淡了下去,只是眼中隐隐的透出几分锐利的锋芒:“朕倒是听说,沈家的几位小姐都甚是出众,与你关系很好?”

    萧齐光手掌已然有了些湿汗——他自问待沈采薇别无男女私情,只是视作妹妹而已。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以来沈采薇是第一个叫他心生怜惜、另眼相看的姑娘。

    最要紧的是,只这么一句便知道哪怕是在松江,皇帝亦是派了人看着他的。

    萧齐光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面上不露,嘴上却含了些轻慢的意味道:“都是些小姑娘,莫说男女有别,便是坐在一起也说不到一块。哪里能说得上是‘关系很好’?”

    皇帝闻言一笑:“什么小姑娘”他这一笑之间,适才那点儿宛若刀尖的锋利感消了开去,又是一派寻常老人的和蔼,很是和气,“你自己还只十三呢。”

    萧齐光跟着笑了一笑,没说什么,只是等着皇帝的下文。

    果然,笑了一会儿,皇帝便开口道:“朕记得皇后有个侄女现今也在京都女学呢”

    为君者,从来都不需要把话说透了,点到即止便可。

    ☆、72

    虽是明白皇帝这话中之意,但萧齐光这一时之间还真没法子把这话违心应下。因为身世的缘故,他对皇后没有什么好感,对于郑家更是如此。

    他知道,皇帝是希望他能娶郑家女的,这既是合了皇后的心思亦是保了郑家的平安。

    若郑家女嫁了他,日后必是太子妃乃至于皇后。自古以来,哪怕是九五之尊,只要不昏庸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轻易的废了自己没有过错的元后。若是不废后,夫妻一体,帝后同尊,总不能让郑家吃了太大的亏。

    萧齐光心中暗暗苦笑:对着皇后,皇帝是丈夫;对着太子,皇帝是父亲;对着自己,皇帝却是君父。既是君父,生杀予夺,自来都是一口说出,下面就要叩首谢恩的。哪里又会顾忌自己的心思?

    萧齐光不由的垂了眼,把目光往下一移。随即,他就看见了那案牍那一叠折子最下边的折子,只露了个边角——似是浙直总督的折子。

    于是,萧齐光便岔开话题道:“近来也没听说江南有事,陛下这里怎么有林总督的折子?”这些日子皇帝闲了也会把他召进宫来,考校一二,所以萧齐光也知道些事情。

    皇帝对于他岔开话题的态度略有不满,但他对着萧齐光还是有那么一些耐心和宽容的,想着他到底年纪还轻,这婚事倒也不必急在一时。所以,皇帝也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反而是十分容让的顺着萧齐光的心思转开了话题。

    萧齐光就在皇帝默许的目光里,手一伸,就把那放在最底下的折子给捡了出来。

    林总督的折子说的自然是倭寇围攻松江之事。认真说起来林总督和倭寇背后那些人还有些说不清的关系,江南地界的那些事哪里瞒得过他?不过,林总督也是官场的老人了,固然装作不知道似的在后面看着,但还是先动手写了折子上来,至少来日朝中问起了也能说他是早早报上去了的。

    只是,这折子写虽写了,里头却还是有些文章可以做的。林总督知道皇帝性子怠懒,断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案上的折子给批完,于是他便使人买通了太监把自己的折子放到最后面。如此一日复一日,折子始终放在下面,皇帝也始终瞧不见。

    若不是萧齐光今日凑巧遇上,这折子大约还要一段时间才能重见天日。

    萧齐光把折子打了开来,看见上头“松江”和“倭寇”这几个字,心头忽的一惊,差点要站不稳了。

    远在松江的那些人自是不知道萧齐光这一场惊吓的,就如沈采蘅所说的,福州水军果真不日就到了。

    两边里应外合,本就已经心生退意的倭寇都四散而去,只是据说那倭寇的首领早早就已经逃了,剩下的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即使如此,城上城下的官民皆是欢喜雀跃。

    这样的日子里头,李家父子都没去凑热闹,一个两个的都拿着书说闲话。

    李从渊自己慢悠悠的翻了几页书,抿了口茶,抽出空来抬头去看儿子,却见对方正一副神游的模样看着窗外。

    李从渊心里暗暗生奇,好奇的顺着他的目光一看,正好看见了外头几株老梅树。李从渊不由得叹了口气:“上回你救了人,没赖在沈府见人一面,我还只当是你知道分寸了。原是又惦记上了梅花节啊”

    有父如此,如之奈何?

    李景行默默的收回目光低头看书,只当什么也没听见。

    李从渊却不放过他:“我瞧着你不会是不好意思了吧?巴巴的救了人的叔叔,反倒不好意思见人了?”他玩笑似的说了一句,然后眼角余光瞥见儿子微红的耳廓,顿觉诧异,“天啊,你不会真纯情到这地步吧?”

    李景行自懂事起,就不知起过多少次以下犯上的心思。只是他一贯端得住,这回深吸了口气,端着一张脸正直脸说起正事:“父亲,有件事我一直想问您。”

    李从渊只好收了笑,应道:“什么事?”

    李景行双眼认真的盯着李从渊,轻轻的开口道:“父亲可知倭寇的火炮是哪里来的?”

    李从渊闻言不由的扫了李景行一眼,唇边不禁噙了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来:“你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

    李景行自椅子上站起来,他乌黑的眼睛在被阳光一照,眼瞳上面仿佛还染了一层难描难绘的金光。他已经是少年模样,面上的绒毛都尽去了,五官轮廓清朗分明。且李景行又刚刚经了一场战事的,宛若刀剑开刃,雪白的刀光之下颇得了些凛然之气。

    李景行对着上头的父亲拱手一礼,认认真真的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大越大好河山岂容那等蛮夷之人觊觎?儿已立誓,要肃清海患,平定四方。”

    “你这誓言立的倒是挺大的,想的也远。”李从渊不好直接否了儿子的壮志,便点点头赞他道,“我还以为你会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呢。”

    李景行没想到李从渊这时候还要纠缠自己那点事,便不由的再问了一句:“父亲当日曾言海禁之事,不知有何指点?”

    李从渊听到“海禁”二字,深深的看了李景行一眼,语气渐渐凝重起来:“你问我倭寇的火炮从哪里来。那你可知——如今江南那些富商开了桑田养蚕织绸,日以继夜,是卖去何处?还有那些成色上好的珠宝,又是从哪里来的?”

    李景行心里一跳,却是明白了李从渊言下之意:大越海禁,许多活不下去的人便投身倭寇,而商人重利轻义为了借着那些走私的船队倾销货物也与倭寇沆瀣一气。这样一来,商贼勾结、官商勾结、官贼勾结。倭寇自然是横行无阻,更加张狂。

    李从渊勾唇一笑,眼眸之中含着几许讥诮之色。他姿容绝佳,宛若神仙中人,但这一笑之间却仿佛有刀剑之利直接划破皮肤,割出淋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