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130-140(第10/14页)


    王自平说完扫一眼底下的学生,“昨日留的课业,叫大家诵《王制篇》,家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祖宗税制乃阴阳协和之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前朝改税次年彗星贯紫微,正合天人感应。”

    他点到为止,又开始讲《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灾及其身……”

    在场的诸位都不是蠢人,王自平突然讲什么祖宗成法,目的为何大家也都清楚。

    三皇子看着老师深思,他原有的伴读偷偷瞧着段诠,或窃笑或担忧。

    绥王听见了又没听见,叫唐雅源研磨,只顾抄自己的佛经。布扎拉依倒是听了,可他才十岁,和其余的小皇子一样似懂非懂。

    段诠无所谓地展开书,照常上课。

    反正王自平是师傅,愿意怎么教就怎么教,但段诠却能选择从与不从。

    王自平暗戳戳说的话自己虽不认同,但他的学问却不是含糊的,能学一点儿是一点儿。

    这里有反对的,军机处就有大力支持的。

    大臣们来得早,皇帝来得更早,段之缙已经是头一个到的了,谁知皇帝已经坐在了椅子上,脸黑得像锅底,等着其他人来。

    人到齐了先训斥一番为何来得这样晚,训完后才开始说通商的事宜。

    “这事儿是允升提的,那就允升先说。”

    段之缙已经把获利之多寡详细上表,纪禅自然是心动,但心动之余还要想想开口岸后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以及自己糟烂的名声。

    再者聚在一起商议,也能想出些好法子。

    头一个说话的是邹文,他现任户部尚书,国库里进出一文钱他都要知道,对这种事儿最上心。

    “臣以为开河田府对外同商一事尚且有几点要问,若能回答,通商一事才似乎可行。”

    “其一,若通商之后白银外泄如何?其二,对外通商的赋税如何厘定,如何保证通商之后商税的缴纳。其三,谁有资格同外夷通商?其四,如若放开之后,商人不与洋人通商如何是好?”

    皇帝看向段之缙,后者答道:“其一,以岭南为例,从没出现过白银外泄的情况,反而是国内白银不断增加,茶、丝、瓷的买卖一直都很昌盛。淮宁本就是茶叶的产地,开放之后更不可能导致白银外泄。”

    “其二,商赋之厘定可以参照东南。若担心外商不敢来河田府通商,也可先以更低的税赋吸引他们前来,日后再提高。若担心关税征收困难,可设专门处理此事的催征衙门,商人购得商引与外夷签订商契之后,货物交付之前先到催征衙门上缴一半的税额,再行交付,交付完成补缴剩下的部分。”

    “其三,仍可沿用东南开放的模式,叫商人们先购买商引获得通商资格,而后再与外夷通商。当然,这个自己要朝廷详细审查,不能叫别有用心之人混入其中。”

    “其四,内地商人多弃商置地,无非是商税不合理,辛苦一遭一半儿都缴了税,还有各种吃拿卡要,一道关一层税,因而只要控制好地方的官员,叫他们少盘剥,商人们与外商贸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且淮宁本就有众多的商贾,定然是有人来贸易的。”

    邹文又问道:“你说的催征衙门只看商契却并不能详知买卖之价到底如何,倘若出现他们明面上一张契,背地里又一张契又应当如何是好?”

    还不等段之缙作答,思量许久的方叙墨回道:“这不难。而今买卖之事非一家一姓之买卖,除非他们联合起来全都商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蒙骗催征衙门,否则售价过低衙门一定会警觉。只要发现就夺了他们的商引,加倍惩戒处罚。”

    “总之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倒不必现在就烦忧起来。”

    邹文的事情了了,兵部尚书又上前道:“陛下,臣只有一问,若外夷的商船引来倭寇如何是好?”

    “自然是发展水师!”段之缙看向皇帝,“陛下,朝廷的水师已经停滞多年,也是时候再捡起来,如今正是最好的时机。”

    兵部尚书高声喝问:“钱从哪里出?!”

    “国库本就应该出钱练兵。”

    他轻蔑一笑,“段大人,您是不当家不知茶米油盐贵,您问问邹大人,国库有富裕的钱用给水师吗?”

    邹文也为难道:“段之缙的提议实在是突然,今年国库的进账,长乐王已经同臣做好了安排。京畿的营田水利要用去一部分,山东黄河堤坝又要用去一部分,此外修运河,贴补西北、穹迦新附夷民……”

    林林总总一大堆事情,全是一个字——钱。

    “按照惯例,总还要留一部分应急赈灾之用。”

    邹文户部的差事也算是做到极致了,一文钱都看在眼里,这样冷不丁弄出来一个通商的事情,他一时半会儿也安排不了。

    段之缙和方叙墨商量了一会儿,却是也抠不出来银子了,事情议了一上午,大家也全都饿了,于是皇帝起驾回宫,又单独叫了段之缙和方叙墨陪膳。

    第138章 138段之缙和方叙墨陪……

    段之缙和方叙墨陪侍在皇帝左右,吕太清带着小太监布菜,皇帝回想方才议的事情,突然问道:“沿海的民众是不许下海的,倭寇不上岸,要抢也只能抢海上的外夷,倘若上岸那自然有陆师对付,训练水师应当没什么必要吧?”

    他觉得通商无不可,但水师这个问题的确难办。

    造船、练兵自然是要花钱,谁来领兵如何建制又是一个问题。

    想想都脑袋大。

    “不可啊陛下,一则若是倭寇抢的多了,外夷瞧着咱们这里不安全,难保不会放弃通商。二则我泱泱大国,水师怎么能不操练起来?歼敌于海上损失小,可歼敌于陆上的损失可就大了!再退一步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水师也不能没有……”

    段之缙一着急,未免叨叨起来,皇帝不耐烦地打断他,饭也吃不下,问道:“那你说怎么办?还同西北那般跟商人要?”

    段之缙狠狠心,试探道:“买商引是一进项。”

    方叙墨摇头:“建立一只水师所费甚多,不是商引能够覆盖的。”

    “随着买卖进行,咱们收入的商税也往里边投入,随进随用,然后朝廷还可以跟大商人们借贷……”

    “这是什么话!”

    皇帝眉头一蹙嗔道:“你也能说出口,朝廷跟着商人借贷像什么样子!”

    “这也是平常之举,朝廷只不过是一时举债,早晚也会还给他们。或许也可以先通商,一点点儿往水师中投钱。总之通商是势必要先进行的。”

    皇帝摩挲着茶碗思考,又看看方叙墨,方叙墨也出声赞同。

    他阖目静思片刻,段之缙说得的确有道理,泱泱大国,那么广大的海域,总不能永远不下水。

    岭南的买卖做不完,就应当分给河田府做,这块儿肥肉悬在面前没有不咬的道理。

    他睁开眼睛叫人把桌子收拾了,也不知是又吃了丹药还是怎么回事儿,皇帝精力旺盛得很,并不需要中午睡个小觉,即刻命大臣到养心殿再议通商一事,又派人把前四位皇子都叫来听政。

    正是冬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