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150-160(第9/14页)
段之缙想着总要去看看瓷窑到底是什么情况,于是第二天喝完新人的敬茶就递牌子进宫,请旨去京郊,皇帝虽奇怪也同意了下来。
当天段之缙就乘着车去了京郊,这才见识了什么叫官窑的气派。
窑场高墙环绕,戒备森严,唯有烟囱林立,段之缙拿出令牌进去,目光所及,是连绵起伏的窑房。它们并非独立小屋,而是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联排建筑群。巨大的蛋形镇窑窑背高耸,窑门厚重,大型的龙窑则如长蛇般蜿蜒爬上山坡,利用地势提升火势。窑房之间,有宽阔的通道供车马、人力运输。
窑房之外,是巨大的原料堆场,高岭土、瓷石堆成小山,按等级严格区分。淘洗池星罗棋布,泥浆在其中沉淀、澄净。稠化池像巨大的浅塘,经过淘洗的细腻瓷泥在其中进一步沉淀脱水。
除此之外制坯工坊、画坯、施釉工坊也全是闹哄哄的人头攒动,只有管理衙署稍微清净些,威严地矗立在一角,监工、账房、官吏在此办公。
段之绪就从管理衙署中走出来,隔着老远就喊:“竟真是二哥,那守卫同我说的时候我还不敢信。二哥来此做甚?”
段之缙也两步上前,兄弟两个抱一下才答道:“无事,就是在家里闷得慌,又想起前天那稀罕瓷器,便想着干脆来这里看看。”
说起来那个瓷器,段之绪不免骄傲一番,自制瓷以来,哪一朝哪一代出过这样的颜色?和哥哥说了几句,他猛地抱住段之缙:“说起来这件事,二哥,我还要多谢你。”
“这话怎么说?”
“二哥同我说的水汽果然有用,我们用这个来拉风箱,节省不少人力,且控制温度也好……”
段之缙只听前半句,就觉得心脏都要跳停了,忙叫他带着去看。
第157章 157一路上段之缙都走得很急,……
一路上段之缙都走得很急,还催着前头的段之绪赶紧走,段之绪一边加快步伐,一边说:“造出来的东西很不省钱,但是重在效率,一次性能拉好几个风箱,比人快得多,若不是陛下催得太急,谁能想到这东西呢。”
说着他们就进了烧制作坊,里边只有一二添煤添水的人,守着一个轰隆隆的巨大机器,机器末端连接着几个风箱,呼呼作响。
滚滚黑烟直冲上天。
机器在段之缙看来实在简陋无比,但是能在这样的地方制造出简陋的煤水动力装置,已经是得天之幸了,他甚至疑惑,是因为小说的缘故才叫一切都来得这么凑巧吗?
段之缙刚要上去查看却被段之绪拉了出去,“二哥,离着这个东西远一些,很容易就炸了。”
“炸了?!”
“没错。若不然,我们也不会单独再建立一个作坊,叫这么几个人来单独守着。”
段之缙心中一沉:“那屋子里的人……”
“官窑嘛……每个月都会死人的,皇帝的私库很富裕,他们的妻儿老小能得一大笔银子,足够他们一家吃用。等着这一阵子过了,我们就把东西撤掉,换成人力。”
也就是说,现在的蒸汽机还极不稳定。但是蒸汽机的前途却极为远大,决不能到此为止!
“我看得差不多了,这儿太热,就先回家去了。你晚上想吃什么?我吩咐厨房做。”
段之绪也已经热得满头大汗,若不是自家哥哥来,他应当在衙门里守着冰盆子才对,听段之缙这样说就赶紧领着他回去。
“我吃什么倒不要紧,侄媳妇才进门,不如问问她的口味。”
“那些我们都清楚,你在这里当差太燥了,晚上给你弄些冰的用吗?”
“家里还有荔枝蜜不是?弄个酥山吧。”
段之缙答应下来,出了窑场就叫人回去递话,自己又急匆匆往宫里跑,准备把这个事情告诉皇帝。
天热,不止是窑场里热,皇帝在养心殿里搂着冰盆子都觉得热得头疼,叫段之缙这样絮絮叨叨一大段话,脑袋更痛,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别跟朕说这些了,你只回答朕一句话,这东西造来有什么用?”
“现在的船仍然是靠桨动起来,动起来太慢,若是能将这东西用在船上代替船桨,那么船跑起来更快,我们的水师也能够随机应变,怕是打败倭寇之日近在咫尺。”
皇帝揉揉脑袋:“可倭寇并不是因为船更快才打败我们的,而是因为他们的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陛下,水师建设并非只有炮,船也很重要。有时候打不过,跑得快起码不至于全军覆没。”
皇帝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不管自己能不能接受,总之只要是段之缙提出来的,皇帝都叫人先去看看,能办则最好,如果不能办,那就搁置。
“好吧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那就叫工部的匠人过去看看吧。你想要哪些人跟着去?铁匠?”
他问这个段之缙如何能知道,只答道:“陛下,臣也不知,但臣想着工部那么多匠人,总会有能够看懂这东西的吧,就算不懂,大家一起去见见,见识之后,若能有所发明也大有裨益。”
皇帝允许了,想着既然这样,不如叫纪明祚也去长长见识,让他暂且一等,传纪明祚来。段之缙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他现在已经找好了队伍,站定了新主,显然不想给那三皇子脸上贴金。不过想一想,他老师都是王自平了,倒也不用太担心,估计对这些奇技淫巧也没什么兴趣。
工部尚书乐善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平日里见皇上也就是为了祭祀、军用和黄河大堤的事情,现在前任的中堂冷不丁传来了皇帝的口谕,一下子带走了一半儿的工匠,他便有些不愿意。
但人家说什么皇帝听什么,只能和他们一块儿去了。
纪明祚的马车在最前头空放着,他本是不想和段之缙同乘的,但想想姐夫的话,还是噙着笑和段之缙坐到一处,说道:“段师傅,今日又要带我们去开什么眼界?”
段之缙平日里也会讲些“之乎者也”的大课给全尚书房的学生听,因而纪明祚叫一句段师傅也不错。
“不敢说开眼界,不过是些奇技淫巧,就等着,看能不能改进一番用到船上。”
说完这句,马车上陷入沉默,许久没再说一句话,直到纪明祚忽然感叹道:“我不如四弟,他比我年幼体虚,却已经能出京替父皇办差了,而我身体康健却缩在京城,实在是过意不去。”
段之缙听了只觉得他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次和谈并非是战胜和谈,说白了就是在海上打不过人家去和人家交保护费的,包括纪明瑚在内去的人心里都很不得劲,而且谈判困难也很大,若是拿出去的太少恐怕倭寇还要作乱,若拿出去太多,那么皇帝那关过不去,即便是谈成回京也要议罪。
若不是纪明瑚不需要担责,段之缙哪里愿意叫他长见识?
真正可怜的是郑楒琅和邵俊铭。
段之缙笑道:“殿下在京内服侍皇上也实属不易,您和绥王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共同为皇上效力,这天下才能太平。”
“段师傅说的是,我只是担心四弟罢了,不知他去河田府会有个什么章程。”
原来是打听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