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 150-160(第6/33页)

的人,“你这无知小儿若是不识好歹,老夫也没必要妄做好人。”

    说着就作势要先开始。

    叔孙通虽然嘴上占便宜,但到手的好处可一点也不想还出去,“既然这是淳于先生极力要求的,纵然我不愿意也只能勉强,这才不至于寒了先生的心。”

    淳于越看着脸皮厚的能抵御匈奴的叔孙通,促骂了一句,“也就嘴皮子功夫厉害了。”

    但是话是这样说,淳于越还是有点不安,他有种感觉他自己可能会输。

    当然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单纯输给叔孙通的不要脸上。

    叔孙通收敛起自己的嬉皮笑脸,“如果淳于先生准备好了,那我就开始了。”

    叔孙通还怪有礼貌的,输出观点之前还给淳于越做个提醒。

    这次辩论的主题很简单——学习应当重“功”还是重“情”。

    “常言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我冒昧问一句,淳于先生学习数载是为了什么?”

    淳于越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自然是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信仰。”

    叔孙通觉得这话还是太过粉饰,他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换一个更为直白的表述。

    “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追求,这一目标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为官做宰,青史留名?

    既然是这个意思,那与我所说的追功利有何不同?”

    淳于越就知道叔孙通会在这点上面给自己做文章,他早有准备。

    “当然不一样,为官做宰实现自己的抱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这是人之常情。

    可是这和我们今天所辩的‘功’不一样。

    为天下,为百姓,为君王,这是‘大功’,这样的‘大功’脱离了以自身为中心的利益,更是一种大情大爱,就是我所说的重‘情’。

    我从不认为这样的‘功’需要被抵制。

    我一直强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不修道德,只顾利益的行为需要被抵制。

    我所言的是,在大局面前,个人利益和小爱应当为其让步,何况是为了谄媚君王,不顾礼义廉耻这种小人行径?”

    “淳于先生说了这么多,我有一事不明,何为个人利益,何为群体利益?

    世人皆浊的时候,我们是坚持自己还是顺应群体利益同流合污?”

    “自然坚持自身,就像如今,我也是坚持自身不与你等小儿同流一样。”

    对于淳于越这种时不时找机会骂自己的行为,叔孙通毫不在意,他抓住其中一点不放,“淳于先生说的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们都知道。

    但是这个判断标准又是什么?

    自以为是的做着为了百姓好的事情,往往百姓深受其苦。

    打着为了百姓好的旗号却做着残害百姓的事情,这种人比直言残害百姓的人又强到哪里去?”

    淳于越对于叔孙通的声声质问不加理会,他知道这是叔孙通的诡辩,他不能被带偏。

    所以无论叔孙通说了多少,淳于越只坚持一点,“个人利益要为百姓利益让步。

    君王是人,总会有力有不逮的时候。

    为臣者更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对君上的懈怠视若无睹,甚至纵容献媚,要的是规劝,这是臣子之责!”

    “淳于先生在回避我的问题,我问的是,什么是个人利益,什么是百姓利益。”

    淳于越不为所动,“老夫并未回避,是你在曲解老夫的意思。”

    “先生这话明晃晃的带了个人情绪了,通完全是顺着先生的意思。

    不过看起来先生似乎也不能解答,那通只有问问在场的其他人了。”

    说着不等淳于越反驳就转身看向台下的学子,随便找了个人问道,“之前我和淳于先生的辩论相信你已经听了。

    别的通也不多言,只问一句,若是所学的和所看到的,所要做的相去甚远,你们会怎么办?”

    被选中的学子差点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回答道,“先印证,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改正,如果不是就坚持自己。”

    淳于越拦住叔孙通,“你这个问题与之前的一点关系也没有,简直就是在胡言乱语。”

    叔孙通不理会淳于越,自顾自问下去,“问题又回来了,如何印证?”

    这倒是把被选中的学子问住了,“大概是遵从本心吧。”

    这个回答也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

    得到他要的答案之后,叔孙通鼓起了掌,“遵从本心归根到底也不过是自己的认知,重利还是重情这样看来并无区别。

    所以我认为所做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便是合理的,正确的,值得推行的。

    正如我想要改造的儒家一般,很明显现在的儒家跟不上大秦的发展,只有顺应时代的调整才能让儒家焕发生机,儒家弟子才能有机会发挥所长。

    所以我做的并非谄媚之举,而是为天下儒家弟子找寻生存之路的大善之举。”

    这话说的激情澎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引得他们高呼“善举!”

    其中当然不包括淳于越。

    甚至淳于越还很后悔,后悔心软同意,他就知道不能这么干。

    一开始他只想将比试安排在空放的屋子里,比如宴会厅这种的。

    他和叔孙通就在这样的房子里,向上朝一样在嬴政面前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有听众,但不能太多。

    不然争辩到激烈的地方很容易将学术探究的地方变成喧闹的菜市场。

    这是淳于越不愿意看到的。

    总而言之就是要保证他们言论的私密性。

    但是淳于越的想法刚提出来就被嬴子瑜否决了,“这种形式太单一无趣了,而且宴会厅再大能有多大,容纳的人毕竟有限。

    不如将这场辩论放在室外,这样能过来看的人也能更多。”

    嬴子瑜的设想就是套用了她前世的户外辩论赛的模式。

    “我想将这种通过辩论进行学术交流的方式作为传统在大秦学宫传承下去,所以作为第一届就应该越盛大越好。”

    嬴子瑜这话听起来是有商有量,但语气是不容质疑的坚定。

    当时淳于越有些担心和反感,“我等不过是进行一次简单的学术切磋,应该无需特别盛大。

    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还是不妥,像戏院里的戏子一样,是个供人消遣的玩意儿。”

    叔孙通不喜欢淳于越这样的说法,立马反驳,“淳于先生是因为高高在上的时间太久了,已经忘记先贤辩论是不介意外在环境如何的了吗?”

    叔孙通就差指着淳于越的鼻子骂他忘本了,“还是说淳于先生认为自己比先贤更贤明有能力?”

    淳于越当然不会任由叔孙通污蔑自己,更咽不下这口气。

    “你这完全就是在曲解老夫的意思,到底是故意的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