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170-180(第19/26页)
】
这里是大汉,儒家思想根植于天下人的心中,所以得按照董仲舒那套“三统三正”的说法来。
在场还有比他更了解董仲舒那套说法的吗?没有。
所以这事儿还得他来拿主意。
猪猪陛下扬起下巴,能坐在这里他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
李世民拍拍脑袋,“始皇去哪儿来着?老赵,咱去问问始皇是什么意见。”
赵匡胤起身,“我刚看了一眼,始皇陛下在房顶吹风。”
刘彻:???
这么不给面子的吗?
“偷鸡不成蚀把米~”
“弄巧成拙咯~”
牛牛陛下飘过来,牛牛陛下飘过去。
刘彻:……
臭小子是一点亏都不吃啊。
没关系,其他几个不听就算了,正主在这儿就行。
猪猪陛下按住想要逃跑的臭小子,“儿子,跪下,父皇给你讲讲改正朔易服色需要注意什么。”
荀晔:QAQ~
再说一遍,你们闲着没事儿不要沉迷电视剧啊!
混乱之后,屋里只剩下荀晔和刘彻两个。
猪猪陛下摇头晃脑的给没文化的儿子解释董仲舒的三统三正到底是什么意思,得亏这次有他,换成别人肯定没他解释的清楚。
所谓三统,便是夏黑统、商白统、周赤统循环更替,所谓三正,便是夏商周三代分别采用寅月、丑月、子月为岁首的历法改制。
——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3】
颁告朔的实质就是辞旧迎新,通过重新确定正月的位置配合服色变更来完成天命的转移,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换了个天。
旧王朝带给他们的磨难都过去了,新王朝会带领他们走向辉煌。
荀晔听的满眼蚊香圈,“爹,您当时颁布的太初历采用‘夏正’建寅制度,按照这个循环,我接下来就得用商朝的?”
历法这个他懂,后世的农历就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为起点,和周朝一样。
但是他有个问题,既然都循环了为什么不能按照十二来循环?
有文化但不多的荀小将军试图用他的逻辑来解释,“爹您看,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平旦后面是日出啊,破晓、旭日、万物苏醒,这不比循环更适合当做新生吗?”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除了子丑寅卯外还有另一个按照太阳出没规律来命名的天色纪时法,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一个词也代表一个时辰。
同样都是时辰,为什么只用前三个?第四招谁惹谁了?
什么三统三正?十二统十二正不行吗?
“行啊,当然行,你是皇帝你说了算,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刘彻摊手,“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先做决定再出解释,儒生的笔杆子有多厉害你也清楚,不管你怎么选他们都能给出最能唬人的解释。”
天底下又不只三统三正一个说法,还有什么五德终始说、中土五行说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只要有心总能找到合适的那一个。
董仲舒的三统三正说也不是一点漏洞都没有,他们大汉是三统三正和五德终始相结合,走的是“周——春秋——汉”的德运传承,太初历采用夏正建寅既能否定秦代又能承接周统,由此完成汉承周统的合理合法继承。
但是真要辩论起来,他们大汉就是既要承认秦朝又要否定秦朝,历法按照董氏学说其他的和董氏完全不同。
而且他们大汉的开国皇帝没那么高的文化水平,随他起事的众臣也没好哪儿去,开国时关于这些东西就摇摆不定。
芒砀山的时候说赤帝子斩白帝子,当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旗帜用的是红色,倾向于火德。到后来高祖建国天下初定,高祖又说“北畤待我而起”,他认为大汉起于北方,不承认秦朝的合法性,于是和秦朝一样奉水德尚黑色。
朝中大臣不认为汉是水德,但是架不住高祖皇帝这么认为,于是大汉只能是水德。
之后很多年朝中一直在建议大汉改成土德,汉不属水,相反,他们应该克秦的水德,土克水,大汉应是土德。
念叨了几十年,念叨到他在位的时候终于成功了。
当时要颁布太初历来替换之前使用的颛顼历,换历法的同时认定土德,正式将这个德运的传承给确定了下来。
等到两汉更替,刘向刘歆父子说王朝更替不应该遵循五行相克,应该是五行相生。
王朝更替已经很血腥了,写到书上不能那么直白,相克多难听啊,他们得温柔点儿和谐点儿,旧朝不是被克死的,而是气数已尽自然消亡,新朝是顺天而生依旧是正统。
于是爷儿俩从黄帝之前的伏羲开始把王朝的五德重新排了一遍,排到汉朝就变成了火德。
火德好啊,火寓意着光明和变革,前途一片光辉灿烂,朝廷的情况也不再适用敦厚的土,他们更应该是昂扬灿烂的火。
父子俩的说法在当时没几个人搭理,但是,王莽信了。
于是王莽代汉后采用五行相生,火生土,他的新朝就是土德。
刘秀光复汉室后也认可五行相生,但东汉和西汉都是汉,所以大汉维持火属性不变,他们依旧光明,依旧灿烂,依旧璀璨辉煌。
荀晔捶捶脑袋,“也就是说,东汉是炎汉,您是土汉。”
“话是这么说,但是怎么感觉那么怪?”猪猪陛下搓搓下巴,“土汉?这也不好听啊。”
“但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说法,火生土,代汉的我也是土。”荀晔眨眨眼睛,故意开玩笑,“那什么,能不能说我是承袭您的土?”
猪猪陛下:“……你把那个‘德’字加上。”
荀晔听话的加上,“继承您的土德。”
刘彻:……
还是感觉怎么听都不顺耳。
“朕刚才的意思是,不管你怎么选,儒生都能根据你的选择来作出合理的解释。”猪猪陛下瞪了臭小子一眼,丝滑的略过刚才那个不顺耳的话题,“至于史书的编撰,别人需要担心你不用担心,编史书的任务交给你父亲,他肯定把你写的好上天。”
王朝更替要正名尊君,前头那些忙活的目的都是为了名正言顺。
但是史上还有一种生物叫史官,那些家伙能利用纪时方式变化区分正统与僭越、篡逆、偏霸等各种不同,如果史官认可还好,要是史官不认可,那就等着在史书上被穿小鞋儿吧。
东汉不认新莽政权,所以《汉书》编撰时从西汉到新莽到更始帝再到东汉这一过程描写的特别复杂,《律历志》中详载上古帝王在位年数及与历法、德运间的关联,然后区别更始政权、新莽政权和后面刘秀光复汉室后建立的政权的不同。
因为班固的《汉书》太繁杂,所以才有荀悦删繁就简编成的《汉纪》。
不过荀悦编《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