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60-70(第11/14页)



    潘邓支吾着说道:“……看了一点。”

    徐观身为同门师叔,自然也有责任看护师侄念书,教育道:“虽庶务繁忙,也不要落下读书。”

    潘邓听老师教育,只进耳朵一半;听师叔教育,却觉得面红耳热,竟也知道没文化害臊了,“听师叔教诲。”

    徐观点点头:“回屋吧,今天接着讲。”

    两人回屋脱了大氅,徐观拿了《通鉴》,“之前讲到桑弘羊政令,今日也从汉武开始。”

    徐观从桑弘羊讲到司马迁,之后讲到晁错,董仲舒,开始讲到董仲舒的经济政策,然后才讲到,“汉武帝重视礼仪,把‘祭天’等同于‘王授命于天’,而董仲舒则加上镣铐,将星象变异,灾祸认定为‘上天责罚,天命将终’。”

    这也是此后皇帝都对灾祸诚惶诚恐,而喜祥瑞的原因。

    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对自己是“天授命”深信不疑,而且几乎所有的君王,都害怕别人来怀疑这件事。

    “……而两汉之际,有谶言‘汉运将终,应更受命。’,皇室惶恐,汉哀帝便在改元之际‘再受命’,以应对谶言。”以改元代替改朝换代。

    徐观说起本朝旧事:“大观三年,百官朝见,退朝之时,有孟学官突然献轴,言卦象赤白,有再受命之象。宜更年号、官名,不然有祸将至。”

    潘邓瞪大眼睛,他怎么没听说过本朝还有这等狠人?直接说赵家有“再受命”之相,让人更年号消灾,这和反贼有什么区别?

    徐观嘱咐到:“此事莫再言。”接着又说道:“当时皇帝大为不悦,将孟学官贬谪,然而大观四年,灾星出没,帝随即改元政和,后皇帝重病,又遇太后欲垂帘听政,蔡张党争,朝堂动荡,皇帝便听孟学官言一再更改官名,变动甚巨。”

    潘邓更惊了,难道这是个能预测哈雷彗星的狠人?

    很显然,遇见此谶,赵佶也怕了。

    只是潘邓不明白:“官家有何可怕?”

    他的继位也是正统,难道是自己心虚于这些年做的坏事了?

    徐观沉默良久,说道:“宋初民间即有谶言:‘太祖之后,将再有天下’。”

    潘邓恍然大悟,赵佶不是太祖一脉,甚至他祖父英宗皇帝,也在仁宗皇帝之时作为仁宗养子不受重视,至死仁宗也没有承认英宗皇帝的太子地位,且当时仁宗据说还有遗腹子。

    此祖父孙三代四帝,本就不是太祖血脉,又未被正名,想来当赵佶做了什么不好的事的时候,也会想到“德不配位”。

    怪不得赵佶如此重视祥瑞,怪不得他如此重视名堂礼仪。自作亲王以来,到登基至现在,岁岁亲祭。

    潘邓全明白了。

    徐师叔一字未提道教,潘邓也明白了,赵佶不过是想借“道君皇帝”之名,来提高自己作为皇帝的合法性罢了。

    竟然是为了这个。

    *

    二月初六,林灵素在上清宝箓宫对两千多名道士讲道,讲述的是帝君降临的故事。

    “……夜半时分,天宇之中忽现火球,如流星划破长空。雷声轰鸣,乐音悠扬,火球随声而动,四散而开,复又聚合。其光如炬,照彻夜空,恍若白日。群臣仰望,见其上显影如绘,形似神像。”

    “……俄而,云端现二仙,乘云驾雾,降临凡尘。一仙着红衣,一仙着青服,仙风道骨,神采奕奕。青服者,乃青华帝君也;红衣者,乃教主道君也!”

    潘邓在一旁听着,嘴角抽搐,他面前坐着画家团队,分别是米友仁和张择端两人,正在绘制“林灵素讲道图”,另有几名画师,在绘制“千人听道图”;一边的几个翰林学士也在记录,以待出稿。

    潘邓从东平接来的记者团和画家团则在开封府四处搜集新闻稿,这可是潘朝奉给他们寻来的在官家面前露脸的机会,怎能不叫人珍惜!

    赵佶也坐在一旁听林灵素讲经,颇为开怀,王黼在一边附和道:“林道长在此为陛下宣讲,也算是全了他在天上之时与陛下君臣的情谊呀。”

    赵佶哈哈大笑。

    王黼之前得罪蔡京被贬官,这时候待要好好表现,“……若不是真仙亲眼所见,怎能将此场景讲得的活灵活现,小臣便是想破了脑子,都想不出来此情此景。”

    太子本就看着荒唐的宣讲心中窝火,此时又见到王黼小儿奸佞,更是怒火上涌,不过是个乡野村夫,仗着父皇的宠爱,攀附蔡京坐到六部之位,竟还不满足。

    太子故作惊讶地问道:“王尚书竟想不出此情此景来?”

    王黼说道:“此乃上仙所见,我等凡人岂能想出。”

    太子便说:“孤记得林道长此前说过,父皇乃是天上帝君,诸位臣子也曾在天上位列仙班,既如此此等仙境诸位大臣也曾见过,怎单王尚书没有?”

    王尚书还待辩解,太子又说:“该不会王尚书在天上没有仙班,在地下只混进来的吧。”

    周围人有憋笑的,王黼这个宠臣终于也被人揭底了,他个没念过书的,可不正是混进这群文人士大夫中的。

    王黼自认是个小心眼的人,此时憋了一肚子窝囊气,不过是个不得宠的太子,瞎嚷嚷什么,他将目光看向风光霁月的郓王赵楷,这才是皇帝最宠爱的皇子!

    赵桓小儿想让自己吃这个哑巴亏?你也不看看你的太子之位现在是稳坐的吗?大宋开国以来历经八帝,哪次是皇帝顺顺当当传位给太子的?没有一次!

    第69章 汴京人物志

    张择端在上清宝篆宫作画结束,又被邀请到开封府为陈大人画画像。

    他把画轴交给米待诏,自己拿着画具欣然前往。他也是曾去过东平府游玩,又曾给那《京东蹴鞠广昭示》画过稿子的,自然是轻车熟路,少了许多拘谨。

    潘邓迎接张画师进府,心中见名人的激动之情丝毫不比见赵佶时少,这可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一幅画引得后世历代争相观赏,数次辗转收藏,被盗流落,散入民间之后又能屡次被收回政府,直到千年之后,也依旧藏于故宫。

    这种不靠身家,仅凭自身技艺就能名声流传千年的人才,怎能不叫人敬佩?

    潘邓行礼迎接,张择端也回礼,心想这个潘朝奉也太客气了些,又想到面前人曾问他《清明上河图》一事,他回想了许久,才想起来这么一幅画,乃是建中年间献给陛下,可惜陛下不喜,题了字后收入御库,便没再提。

    也不知道这少年人是如何知晓的。

    两人一路走到后堂,陈知府正把官袍仔仔细细地穿好了,又戴上幞头,见学生来了冷哼一声,“贯会借你老师名头做事。”

    潘邓惊叹道:“不怪老师要穿官服呢,看着比穿道袍精神多了!”

    陈文昭说道:“你那刊物里道士够多了,我何必凑那个热闹。”

    潘邓既然想做一个文人刊物,人物专题自是必不可少,开刊第一期,自然是放他老师陈知府了。

    人物专题分为人物自述,他人评论和记者采访几部分,陈文昭待找人给他写评论,思来想去找了余相公作评,又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