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60-70(第8/14页)

的书籍,都是百卷千卷巨著。又讲了皇帝修建的一二三四五个建筑,一二三四五个园林,设立的各个学科的专门学院、亲自主持的几十场大规模祭祀。

    又说了官家最得意的几项工程:收集各种礼仪,包括诸如太学祭礼,祭祀雨神雷神,册立皇后此类的礼仪步骤安排,编成《政和五礼新仪》。

    收集各种道家经典共五千多卷的新道藏,在福建雕版,各地发行;收集各种祥瑞编纂成册,名叫《政和瑞应记》;记录宫廷一千来件收藏品的《博古图》等等。

    潘邓听得脑袋晕乎,这可真能折腾呀。光是听着就能察觉出总量是多么浩大的工程,皇帝登基十几年以来,竟办了这么足足几十件!

    合着赵佶并不是什么都不干,相反他忙得很,干完这个干那个,全部都是巨型工程!

    徐师叔讲完,潘邓心里也对赵佶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位喜欢组织大工程,爱祭祀,爱编书,好大喜功,也亏得他是皇帝,有这般折腾的资本,寻常人做一件事都要和百十个同僚辛苦数载,他却动动嘴皮就能做个学问渊博的皇帝青史留名了!

    *

    皇宫之中,潘邓拿着大荔枝走了,杨戬却还在赵佶身边侍候,提到朝堂之事,隐隐约约说了一句,“刘正夫此人,确实担得起皇上的夸奖,不与京同,但他如今,却与郑同……”

    赵佶只呵呵笑了,并未言语。

    政和六年十二月,刘正夫因身体抱恙,三上书告老,乞骸骨致仕。

    大雪纷飞,寒风呼啸。

    郑居中来到刘宅,脱了大氅,见刘相正卧榻休息,紧忙走过去,在榻边坐下问候,得知他已下定决心要回衢州老家,大为不舍。

    “相公身染疾病,为何不留在京中养病,衢州路远,车马劳顿,相公这般年纪了,如何经受得起?”

    刘正夫靠坐在床边,呼吸悠长,他缓缓说道:“我已不愿再待在京城这个风雨之地,这么多年我也累了,现在只想回到老家……族里有田庄儿郎,我这把老骨头能督促他们读书,也是尽了最后一份力了,只望太师多多看顾我两个儿子。”

    郑居中劝道:“相公何不留在京中,等待复起。”

    刘正夫摇摇头,叹息道:“我自从殿前呵斥陈文昭,招致陛下厌恶,自此之后,呼吸立成福祸,喜怒遂变炎凉,已知自己再难回朝,不愿意再耽误子孙前程。”

    郑居中自是不愿刘相离他而去,说道:“不若我去求郑皇后,让她为你说些好话。”

    刘正夫却果断摇头,“万万不可如此!”

    他咳嗽起来,“达夫且沉住气,千万不要去牵扯皇后,这样只会让官家厌恶,我走之后,你也不必再做什么。”

    刘正夫看向窗外,平复呼吸,“……蔡京此人,薄情寡义,自私自利,视他人如草芥,又睚眦必报,极其记仇,难免他不再找我麻烦。”

    “……我这几日已是打定主意要回乡,不在此山之中,看开许多,更见到不会有人真心与蔡为伍。我在朝堂虽是草芥,却也曾和你一起真心助他回朝,稍有不合,他便如此报复,何人能不寒心。陈文昭此人性情刚直,他和蔡京,早晚会决裂。”

    刘正夫嘱咐道:“达夫听我一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你只静待时机,蔡京便会自取灭亡。”

    *

    几家欢喜几家愁。

    政和七年正月初十,刘正夫接了赵佶的赏赐,回归乡里。

    蔡京借着当日元佑禁诗之事,联合杨戬挤兑走了一个政敌,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乘胜追击,邀请皇帝去宝篆宫看祥瑞。

    皇帝欣然前往,太子陪同左右,同行还有杨戬,朱勔等人,此时正是隆冬,花圃之内却长出兰草来,赵佶一见果然喜悦,叫人把此景画下来,记在他编撰的《政和瑞应记》中。

    朱勔刚刚从江南回来,许久不见圣上,见此景象,感叹道:“又见祥瑞,此乃天意昭示,大宋天下太平,万民安康!”

    赵佶也笑道:“好!”

    蔡京此次本意是邀请皇帝去他的相府一聚,赵佶欣然应允,几人一路来到了赵佶曾经赐给蔡京的宅邸,一进府门,只见奴婢如云,赵佶摆摆手:“莫要小题大做,你我如今已是姻亲,自当随意闲聊。”

    说着他又看向蔡京,“素闻卿家家中有好茶具,何不拿出来一观?”

    蔡京便把家中茶具拿出来,共同品茶,又招呼自己的五子蔡鞗出来面圣,赵佶对自己的这个贤女婿也很满意,叫他跟随左右。

    蔡京此次正是托朱勔找到一块奇石,运回京中,已在家中布了景观,只待皇帝赏石。

    赵佶刚一进园,只见云雾缭缭,后走近几步,又有几只仙鹤腾飞,最后拨开云雾,看见那奇石,当真嶙峋俊秀!

    此石高一丈,集瘦、透、漏、皱于一身,凹凸不平,斑驳陆离,上有自然形成的石洞与纹路,细看只见那纹路有卷有舒,似朵朵祥云,各不相同,石上层之纹又似点点烈火,团团围绕。

    “真是好奇石!”赵佶见过的奇石数不胜数,但都没有这个如此别致。

    蔡京适时说道:“此乃朱供奉此次寻得,本想今夏运回京中,下官听闻有此奇石,忍不住一观,这才托朱供奉陆路运回,借花献佛。”

    朱勔拱手道:“为官家寻得奇石,实乃小人造化。”

    赵佶点头,很是满意,一心观赏奇石,半晌说道:“此石形神俊逸,似有道家仙风,朕拟将之供奉于林灵素讲道道坛之上,增其神韵!”

    杨戬叹道:“真是好奇石,奴家只见它陡峭,形神别致,经官家点拨,才惊觉其有道家遗风!”

    赵佶抚须微笑。

    杨戬又说道:“只是林道长讲坛之上虽气派,却无草木山水,怕委屈了此石。”

    赵佶笑看向杨戬,“那卿家以为如何?”

    杨戬说道:“官家即是道家仙君,不如建一个道学院,将此石立于园中,从天下学子之中,广选出道教人才,将道理发扬光大!”

    太子惊骇,岂能如此!

    他瞪大了眼睛看杨戬,又看向父皇,只见父皇居然真的深思起来,他连忙说道:“父皇三思,宗教兴盛,恐动摇国本。”

    又叱道:“杨提举何出此言!”

    杨戬受了太子训斥,低头不语,赵佶摆手说道:“不必与杨卿家为难,他也是为了我教兴旺,何错之有?”

    赵桓环视四周,见无人进谏,又观众人,全是蔡京,杨戬,朱勔之流,不觉厌恶更甚。

    奸臣误国,偏偏父皇宠信!

    赵佶和几位宠臣用过宴,三天之后下召设立道学院,并且颁诏讲述了他对道教的简介。

    潘邓听人转述,先听只觉云里雾里,后逐渐听懂了,赵佶认为道教有五派,前四派是以原始天尊,老子,庄子和张道陵为宗师,最后最“高上之道”,教主道君皇帝为宗师。

    此“教主道君皇帝”说的就是赵佶本人,他曾经颁诏说明自己的身世,为玉皇大帝长子神霄玉清王,号长生大帝君,立自己为道君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