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宿敌登基为帝之后》 90-100(第15/22页)

,此刻摇摇欲坠。

    明德帝吩咐侍女送皇后娘娘回宫中歇息,温言劝道:“诚钰已无性命之忧,一时半刻也醒不过来,你莫熬坏了自己的身子。”

    陆恒亦道:“母后安心,六弟必定会安然无恙,加害六弟之人一个都跑不了。”

    陆憬一语未发,明德帝深深看了太子一眼,目光又落回在自己身畔的祈安。

    侍女们扶起皇后娘娘,传过凤辇,送体力不支的娘娘先行回凤仪宫。

    明德帝沉声交代过御医和服侍之人几句,对陆恒道:“若有消息,随时令人来禀。”

    “儿臣明白,请父皇宽心。”“皇兄,你可已听说了?”听得外间通传,陆忱挣扎着坐起身。

    这两日他身体有所好转,便从昭明殿后殿中挪出,但仍居于宫中,便于帝后时时来探望。

    陆恒扶了他:“忱弟,你身体尚未好全,得好生静养才是。”

    “皇兄!”陆忱挥退了殿中仆从,声音急切,“不能让他去洛阳啊!”

    自打听到了消息,陆忱便寝食难安。洛阳何等繁华,人口稠密,经济富庶,水运更是发达,完全可与京都比肩。可恨昭王打下河南后,便命心腹牢牢镇守在此,旁人难以插手分毫。

    “陕州以东都归他治下,他有精兵强将,有土地有粮草。若是来日开战,皇兄,我们能拿什么赢他,拿什么赢他?!”

    每每想到此,陆忱便嫉恨忧虑到寝食难安。

    父皇果然还是最偏心昭王!他本想借中毒之事,将昭王彻底赶出京城。母后,太子兄长再加上他的份量,他不信父皇会选择昭王。

    可谁能料到,父皇将他谪出京不假,竟还要将大晋半壁江山交给他。

    陕州以东,陕州以东,父皇这是把大晋最富饶的土地都分给了他。

    陆恒何尝不知晓其中利害,身为未来的大晋之主,他只会比陆忱更急迫、更感威胁。

    从收到消息起,东宫的僚属们昼夜商议不停,必然是要全力阻止这件事的。

    陆忱哪怕在病中,也传信给了淮王府官署,让他们务必不能让昭王称心遂意。

    “皇兄,”陆忱握了陆恒的手,言辞恳切,“你我兄弟二人齐心,定要保这大晋江山不受他人染指。”

    他们是同胞的兄弟,母后自幼便教导他们要互相扶持。

    陆恒望不知不觉间已经长成的幼弟,答允之余,仍有一事要问:“忱弟,你中的毒,究竟是——”

    “皇兄,自然是昭王害我。他又不似皇兄,对我毫无兄弟之情。河北军营是他的一言堂,哪怕不是他亲自动的手,他也未必没有默许过。”

    陆恒唇动了动,六弟是他自幼看着长大的,他到底还是压下了心底的猜测。

    陆忱字字仿佛发自肺腑:“皇兄,我们一母同胞,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皇兄的大业。皇兄只要知道,弟弟永远不会害皇兄。”

    陆恒神色不无动容,照看着弟弟喝了汤药,又叮嘱一番养病事宜,方起身离去。

    “前朝的事你莫太过忧心,江山分裂,等父皇回过神也会知晓其中的不妥的。”

    目送太子兄长离去,陆忱旋即传来自己的心腹。

    “等洛阳之事一了,便将那事宣扬出去,务必做得要隐秘。”

    “是,殿下。依殿下的吩咐,都已经准备妥当。”

    陆忱唇畔勾起一抹笑,比之方才判若两人。

    同为中宫嫡子,昭王都能冒大不韪去争帝位,他为何不可?

    父皇膝下子嗣虽多,但有资格议储的也只有他们三人而已。

    只要除去东宫和昭王府,他便是板上钉钉的新储君。

    陆忱搁了药碗,没有到最后一刻,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有太子在这里守着,殿中还安排了明德帝的心腹侍从。

    折腾了这一夜,明德帝对陆憬道:“走吧。”

    陆恒一礼,殿内仆从们齐声恭送了陛下与昭王殿下。

    冬夜里更添了几分寒意,明德帝未传轿辇。夜间出宫不便,他已吩咐留太子与昭王在宫中宿一晚。

    他望着神色沉静的人,从入后殿起,相较于长子的焦心忙碌,祈安显得冷静许多。

    一路上父子二人无话,明德帝想起御医私下的回禀。

    诚钰身上所中之毒颇为罕见,一些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伤寒。若非毒发,寻常把脉很难看出端倪。御医们拿不准药性,若查不到下毒之人,他们也只能慢慢调配药方。

    且……明德帝凝眉,御医道诚钰中毒时日已久,约摸有数月。今日是酒水提前催发了毒性,他才会吐血不止。如若不然,等到日后毒发,恐怕大罗金仙也再难挽回诚钰的性命。

    数月前,便是在河北军营中。十二月二十三,听闻太子只带了十余随从前来,盛怒之中的明德帝还是召见了他。

    甫一见到父皇,陆恒倒头便拜,以头抢地,力辩陈情。力道之大,直磕破了额角,一道鲜血蜿蜒。

    明德帝怒气难平,然念及相濡以沫的发妻,又思及太子悬崖勒马,已有悔过之意。他不愿在怒火下轻率处置了人,吩咐左右暂将太子拘押,每日只供两餐粗食。

    紧接着帝王下诏,命钦差前往并州,召并州都督杨庆前来觐见。

    风波暂缓,明德帝移驾回宫,仍旧拘禁太子。

    十二月二十八,并州急报,杨庆斩杀钦差,就地起兵造反!

    事情闹到一发不可收拾,明德帝又惊又怒,召昭王、淮王、中书令一干人等入御书房议事。

    河北余波未平,地方兵变又起。

    淮王陆忱当先劝道:“父皇,并州叛乱,儿臣以为该由昭王兄亲自领兵平叛,方能永绝后患。”

    明德帝不语,陆憬道:“并州之患地方武装足矣,朝廷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昭王兄此言差矣,逆贼背后是太子兄长,若是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怎么办?”

    他如此急切,陆憬似笑非笑:“六弟是在忧心重蹈河北旧辙?”

    淮王陆忱面色旋即一变,握紧了手中拳。

    陆憬不再看他:“父皇,儿臣以为并州弹丸之地不足为惧。杨庆师出无名,其麾下将士不如以招安为上。”

    陆忱亦道:“父皇——”

    “好了。”

    明德帝心中早有自己的决断,昭王所言正合他心意。若是大张旗鼓派遣王师平叛,岂不相当于昭告天下皇室操戈、江山动荡?

    到那个时候,太子就真的保不住了。

    明德帝命中书令拟了圣旨,先命地方将领压制叛乱,同时派遣钦使招降。

    商议完此事,连日来不得安枕的明德帝已心力交瘁,深感疲乏,吩咐殿中人都退下。

    “儿臣告退。”

    “臣等告退。”

    出了御书房,陆忱当先往东离去。他心中犹在不解,如此千载难逢踩下太子的良机,昭王为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