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探花》 70-80(第10/19页)

不过股掌之物罢了,翻不了天,倒不如慢慢炮制,看他们上蹿下跳的还能整出何等乐子来。"

    公孙桓想想也是,譬如此遭,他着实没想到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忠君体国的忠臣孝子们,竟能干出弑君的事来。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姬寅礼捻了鱼食撒下去,看着碧波池里你争我抢的鱼儿,轻笑了声,"说来我那四哥也是,着实不公,既给云太妃留了后手,怎可忘却同有皇嗣的丽太妃?"

    "这般厚此薄彼可不成。"他朝刘顺吩咐,"去给丽太妃也送去道后手罢。另外,派个口条好的,去给她好生讲讲戚夫人与刘如意的事。"

    刘顺领命无声退下。

    春雨淅淅沥沥,一阵夜风吹来,扫了雨丝扑在人脸上,凉丝丝的。

    公孙桓望着春日夜雨,欣慰感慨,"春雨贵如油,今年开春就下了几场雨了,可见今年定是个丰收年。

    姬寅礼没有言语,倚着朱栏探出手,由着细细密密的凉雨打在掌腹,浸透朱色袖袍。亭檐下的宫灯随风轻晃,照得他侧脸时明时暗,让人看不真切。

    五月,澶州的五处已治理完毕,现在只剩睢阳的两处河段。

    陈今昭堪堪病好后,就撑伞去了堤坝。

    可能是这些月来的高度劳累,她身体撑不下病倒了,好在随行过来的有御医,药也齐全,加之有鹿衡玉的补品撑着,倒也没什么大事。卧床休养了几日后,她便也觉得好多了。

    到了堤坝,她直接找到还在高台上指挥的右侍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今年北方雨水偏多,怕汛期要提前,所以还是要早做打算。

    第76章

    右侍郎陷入两难境地。

    他明白陈今昭的意思,一旦汛期提前,便意味着今年雨水较大,那么他们治淤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防洪。治淤自不必说,那是他们的分内之责,是此行的重要目的。且如今只剩睢阳两处需要疏浚,只要日夜赶工,定能在汛期前将河道全部疏浚完毕。

    可若论防洪,那却非他们此行之责。

    但防洪又统归治水之列,而治水乃他们工部所辖。

    眼见今年水势上涨,若他们对此视而不见不采取防洪之策,来日睢阳、澶州两地一旦决口,那他们必会被朝廷追责。但若在治淤的同时,又要筑堤防洪,那一来是怕延误工期,要是疏浚河道不及时而造成黄河改道,那后果将不可预料,他们有十个脑袋都不够朝廷砍的;二来怕延误秋粮播种,影响来年收成;三来则是居于现实的问题,恐经费不足。

    站在襄邑县的河坝上,望着才堪堪疏通一半但水施已然湍急起来的河流,陈今昭心中愈忧且急。

    "大人,要早做决定啊。水则碑的水位已超预期,且我观水流湍急似已有滚坝效应,这才五月初就有如斯现象,恐今年会是大汛。"

    大汛的年头,一旦堤坝防护不及,就容易造成大决口。

    届时洪水肆虐,人畜溺毙,夏日温度又高,容易造成尸体腐败的速度加快,那瘟疫就由此产生蔓延开来。

    这便是天大的祸事了。

    且不说他们这些工部官员能不能在洪水加瘟疫的灾区中安然归京,就算侥幸平安回了京城,恐也会被扣上贻误防汛、严重失职的罪名。

    陈今昭摸把脸上的被风扫来的雨水,连声建议,"大人,要加固筑堤的话需趁早,以便早早养护,否则夯土固结不充分,容易被洪水冲溃。至于短缺的银两,不妨让知县大人游说当地士绅们乐捐,想来谁也不想自己的管辖地成为泛区。人力方面,也只能号召两地官兵民工全都上堤,行四防二守制度昼夜赶工,力求能安然度过汛期。"

    喘口气,她方又急道,"大人,早做决定,一旦决口,那所费更是要十倍于常!"

    他们治淤也不过是二十万两,可一旦造成大决口,那恐花费二百万两都打不住。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右侍郎也是果断之人,在召来俞郎中与知县等人陈述利弊之后,当下就做了决定一一疏浚与防洪并举。

    当日,他就将河道疏浚以及加固险段堤防的事迅速安排下去,同时修书呈报开封府河道总署,并八百里加急递送奏折入京,详陈河道汛情。

    宣治殿,御案上摊开的是河南府水患告急的折子。

    "着令河南各道府州县官吏,倾力协防京官,悉听调度!速调精壮民夫五千,赶筑堤防。传令河道总署,凡京官所需钱粮物料,着即拨付,不得推诿!另着户部拨款二十万两,工部调拨工匠百名,即刻前往河南府,限半月抵达,旬日内竣事!"

    御座之人猛地推案起身,朱色袍摆翻卷,几步来到阶前。

    他居高临下的俯视,狭长的凤眸扫视群臣,目光如炬,视线似有千钧之重。一字一句,声音发寒,"敢侵吞钱粮者斩!怠慢工程者斩!贻误者斩!玩忽职守者斩!怠慢京官、不听调度者,夷三族!"

    文武众臣屏息垂首,整个大殿雅雀无音。

    "魏光!

    "臣在!"

    "速遣人携王命旗牌驰往河南府,若有险情,即调动绿营军协京官防汛赈灾,不得有误。"

    "是!"

    襄邑县,此刻已是夜深,但河堤两岸火把摇曳。

    陈今昭来回巡视,喊的嗓子都冒火。

    "不成,这处渗水了,快拿稻草来堵着!"

    "堤基一定要打牢,不可轻忽!"

    "糯米灰浆太稀了!拌稠些。"

    "注意基脚,莫要被冲开了!"

    整条堤岸,无论官兵还是民夫,皆如上了发条,片刻不敢停歇。有在岸上奔跑的,有在水里抄着铁锨挖淤泥的,木桩、沙袋、石料、水车等物料源源不断的送往此处,震耳的号子声不绝于耳。

    俞郎中从远处跑来,被河水灌湿的官服贴在身上,头发上还沾着泥浆。

    "河道又疏通了两丈,眼见治淤就要告一段落了。"

    陈今昭闻言不由喜形于色,这是个好消息。

    "治淤可算是如期完工了。"她呼口气,长时间紧绷的神经在此刻终于得以稍稍松缓,"如今可算能腾出人手,去往澶州的两处险段加固堤坝了。"

    俞郎中点头,"还有个好消息,工部来人了,最晚后日就能到。朝廷派了不少工匠过来,还又遣了沿河几千精壮民夫,这两日就能抵达。"

    "太好了!"

    陈今昭高兴地击掌,周围正竖着耳朵听着的民夫们,也高兴不已。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