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朕登基: 13、13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别逼朕登基》 13、13(第1/2页)

    朝廷官员的中饭,竟是一点荤腥都不沾,唯一的荤菜就只有一盘小葱炒鸡蛋和一盘油炸小黄鱼了。

    主食是馒头,不过白面馒头一人只有一个。

    吃不饱的可以吃窝头,窝头倒是管够。

    饭菜如此寒碜,预算不高肯定是一个缘由,但想必中间也有难缠的小鬼,从拨款到采买,再到司膳寺制作,这一层层地克扣下来才成了这般模样。

    只是这时,竟有一股浓郁的烤羊肉香气透过围墙,十分不礼貌地传了过来。

    太监一边把两整只烤全羊抬进了隔壁兵部的院子里,一边还大声通报了句:“各位大人,烤全羊来了!”

    “?”

    周祈安抬眼看了看大家,见大家早已见怪不怪,继续肃穆而又食之无味地嚼着口中的饭菜。

    “隔壁又加菜了。”

    “刚打了胜仗,正是阔绰的时候。”

    “要是在几个月前,我就到隔壁去蹭了。”

    当时兵部鱼贯而出,上了前线,留在京中的兵部官员也都配合着前线传达军报、分析战术、供应军需。

    而当时,户部也在举全国之力供应兵部,两部之间眉来眼去,配合得得心应手。

    只可惜,一个伤亡抚恤金毁灭了所有。

    周祈安问:“每部的餐食标准不同吗?”

    有人解释道:“标准相同,都是由司膳寺统一烹调的,每天菜单都一样。不过嘛,你懂的,加了钱什么都能办。”

    周祈安保持微笑。

    吃完中饭,一转眼便又到了放衙的时间,周祈安和各位大人一一别过便回府去了。

    和昨日一样,车夫驾了马车来接他,不过还是停在了离宫城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没办法,怀青说了,不能太过招摇。

    他这两天也观察到了,除了一些家境本身殷实的官员,如赵侍郎,朝廷里还有许多寒门子弟通过科考考了上来。

    毕竟是中央官员,待遇自然是不差的,但没有家族托举,甚至还要扶持老家一整个宗族,自己在京中的日子自然便清贫了些。

    比如他那位年过五十,还在做基层工作的上司张主事。

    马车一路疾驰,在将军府门口停了下来,车夫搬下轿凳,周祈安便把着车夫的肩下了马车。

    而一下车,竟见府门旁来了一个乞儿。

    这小乞儿十二三岁光景,衣不蔽体,正缩在府门前的石狮旁。石狮位于高高石阶之上,而那乞儿席地而坐在地上,恰好在视觉死角,不仔细瞧还发现不了。

    且这乞儿也不一个劲地跟在人身后,说“行行好吧,赏口饭吃吧!”,只是在蓬头垢面间,睁着一双漆黑而又警惕的双眼,微微含着下巴,却又有些直勾勾地抬眼看着他。

    周祈安摸了摸玉带,发现出门没带银子,说了句:“等着。”便上了石阶,准备进厨房拿点吃的,再去卧房挑一块银子来给他。

    而刚跨过府门,刚好碰见王荣端着一盘烧鸡出来。

    如果没猜错,这只烧鸡是昨天晚饭端上来过的,他撕了一只鸡腿吃,端下去后府里下人又吃了一些,此刻鸡腿、鸡翅这些好吃的部位早卸干净了,只光溜溜剩个身子。

    周祈安便问了句:“这是要扔掉吗?”

    王荣道:“门口来了个乞儿,扔了怪可惜的,给那乞儿吃去吧。”说着,王荣跨出府门,把那半只烧鸡给了他。

    乞儿怔怔接过烧鸡,听王荣说“吃吧”,这才开始狼吞虎咽了起来,没一会儿便吃了个精光。

    王荣看孩子实在可怜,又从衣襟里摸出两文钱来给他。

    周祈安在一旁看着,说了句:“害,两文钱能顶什么用,买几个烧饼就没了,等着!”说着,进了府内,从卧房抽屉里挑了一块碎银来给他。

    王荣看了,总觉得哪里不妥,但也并未阻拦。

    乞儿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钱,有些不敢收,也不知这是福是祸。

    周祈安又朝他晃了晃,说了句:“拿着呀。”

    孩子这才收下,紧紧捏在了掌间。

    王荣又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过来的?”

    那孩子道:“我叫李福田,从青州来。”

    “青州?”

    王荣有些惊讶,他以为是从周边县乡过来的,没想到竟是青州。

    青州位于周国的西南角,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上接北国,下邻吴国,西接西域,是版图上往西边长长地凸出去的那一块。

    青州离长安甚远,一路乞讨过来,没有两三个月恐怕是到不了的。

    王荣又问了句:“你走了多久过来的?”

    张福田摇了摇头道:“忘记了。本来还数着日子,后来数着数着就忘记了。”

    周祈安也念了句:“青州?”

    怎么感觉有点耳熟?

    而回忆了半晌才想起来,他们组负责的可不就是青州的户籍和税收吗?

    那日朝见陛下,户部还说青、沧两州大灾三年,今年又闹起了匪患,可见百姓们的日子有多苦了。

    王荣又问,他们家可是遭逢了什么变故?

    李福田说,家乡大旱了两年,地里颗粒无收。

    第一年,他们家靠着存粮好容易挨过了一年,想着明年会好一些吧?

    结果到了第二年,再次大旱。

    土地龟裂,种不出粮食。

    他们家交不上赋税,官兵便不分日夜前来骚扰,交不上便□□。

    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只能先把地卖了。

    卖地换粮无异于杀鸡取卵,只是不卖地,他们一家怕是连眼下这个冬天都活不过了。若不是山穷水尽,又怎会动卖地的心思?

    只是每逢灾荒,要卖地的人太多,卖也卖不出个好价钱。他们最终卖出去的价格,连丰年里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好在地契也换来了些粮食,他们交上了赋税,他父亲和哥哥又到地主家里做长工,一家人饥一顿饱一顿的,也这样又挨过了一年。

    而到了今年,家里又一次没了存粮。

    他哥哥只好卖身到了地主家里做家奴,帮地主家放羊。

    结果一日,土匪下山把他放的五只羊全掠走了。

    说到这儿,李福田泣不成声。

    “地主老爷……地主老爷……就把我哥打死了!我爹爹没过多久也病逝了!”

    听到这儿,周祈安也愤慨不已道:“岂有此理!”

    那日朝见陛下,他似乎记得丞相大人说过,青州大旱三年,皇上也向青州免了三年赋税。既已免税,又怎会有青州官兵强行追税的事情发生呢?

    ///

    青州。

    翌日到了户部,发现府衙里讨论的重点,竟也从昨日的“伤亡抚恤金”变为了今日的青、沧两个州。

    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