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曼哈顿窈窕淑女》 290-300(第3/14页)
他想,她多半不会像有些妻子那样,结了婚便不停地在生孩子,就像他的母亲,孩子们以平均一年半到两年的速度降生,肯尼迪家越来越庞大,所需的住宅也越来越大。
说到住宅,海恩尼斯港的肯家大院的第二栋住宅、第三栋住宅都已经盖好了,分别属于他和杰克。父亲以前鼓励他俩追求殿下,现在则鼓励他们追求适合成为妻子的其他姑娘。
父亲认为男人在25岁到30岁之
间结婚比较合适,如果他决定从政的话,势必需要一位合适的妻子,她最好美丽、温柔、社交能力很强,当然,家世也很重要。
父亲似乎不明白,如果他曾经见过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怎么会再爱上别的女人?
而如果不是为了爱,他怎么可能会跟别的女人结婚?
他的思绪又飘回来,视线放在她脸上。她不会一个劲的生孩子,这肯定是好事,她怀孕期间他妒忌得面目全非,不想看到她隆起的腹部。一想到她居然生下了别的男人的孩子,他的心都被毒汁浸泡得发黑了。
她什么时候决定生第二个孩子呢?如果没法跟她结婚,他要不要争取成为她第二个孩子的父亲?
还有一件事情他也觉得很奇怪,阿拉斯泰尔居然放心让她待在美国,他真的可以不在乎她的情人吗?
*
凯瑟琳在想自己的毕业论文。论文已经写完了,好不容易控制在200页之内,其中一些小节已经当做专栏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上。
作为专栏作家刷刷声望值也很有必要,参考一下丘吉尔,或者巴肯,或者海明威,或者杰克。杰克现在可是畅销书作家呢,她当然也可以成为畅销书作家。
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电视机也没有普及的时代,纸媒就是最好的刷声望值的媒介。
论文从共|产|主|义自德国萌芽开始简述,为什么最激烈的共|产|主|义|运动会在沙皇俄国取得胜利,根本在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革|命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革|命,反面例子是法国和德国;
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在于布尔什维克让底层民众翻身做主人,庞大的群众基础向资本主义国家展示了什么叫“人□□动的海洋”;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必定是对立的,资本主义代表的是得利阶级,社|会|主|义代表的是普通群众,没有谁对谁错,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苏维埃联盟如果能够解决民族融合问题,那么她将会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伟大的超级大国。沙皇俄国没有解决民族问题,因此在种种原因之下,他崩溃了,结束了历史使命;
苏联对内有民族问题,对外有战争危机,外部压力会成为暂时解决内部问题的动力,但民族问题始终存在;如果始终无法解决民族问题,次佳解决方法是让俄罗斯族成为优势人口的主体民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布尔什维克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会让苏联确立大国地位,欧洲其他国家将被世界大战拖垮,大洋彼岸的美国将会崛起,她的头号敌人不是大英帝国,而会是苏联;
苏联必须成为“超级大国”,成为一面旗帜,这是她的历史使命。
*
她对这个结尾还不是很满意,准备放几周,再重新写一下结尾。总体来说是很满意的,毕竟这个题目很大,也很缥缈,同学中没人想碰这个题材。
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大国,“反gong”才是政治正确,美共一直都只是个少数|党|派,人数少得可怜,最鼎盛时期也只有5万多人,还被FBI渗透成了筛子,指望不上。
凯瑟琳从未跟美共主动联系过,跟加共的联系也只是请他们往中国送物资,她既不会参加他们的集会,也不给他们捐款,小心划清界限。
毕业论文实际很偏向苏联,答辩应该没问题可以通过,就是……自己算不算又“预言”了苏联的命运?美国英国会不会更加着急要弄死苏联了?
越是了解英美法对苏联的态度,就越是理解为什么苏联在冷战时期忙着全世界输出革|命了:敌人都围在家门口,我必须得给你们找点事啊,不然你们合起来就要弄死我了。
第293章
电话铃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
乔见她没有想起身接电话的意思,便过去拿起话筒:是伊利亚。
“请让殿下听电话。”高加索男人倒是彬彬有礼。
“奥莉娅,是伊利亚的电话。”
凯瑟琳伸手示意,乔拿起电话机,递给她话筒。
她让伊利亚负责跟苏联方面对接“流星”发动机的事务,第一批100台发动机去年9月便已经交付,今年1月交付第二批200台,5月交付200台。
为此,凯瑟琳在多伦多附近的另一座小镇又建造了一间工厂,这才能跟得上发动机和战斗机订单的交付进度。
唉,怎么不知不觉就有三家工厂了呢?
说好了美美当个巨骗、快乐人生呢?怎么就被实体企业套牢了?
伊利亚汇报,苏方提前来人,要求尽快提货。
咦?为什么这么着急?1000台发动机的价值远超租借琥珀屋的租金,以2万美元1台的“优惠价”计算,总价值也是2000万美元呢,都足够买下琥珀屋了。他们这是知道了“巴巴罗萨计划”吗?所以才如此着急?
“告诉他们,把琥珀屋的租借合同换成出售合同,我可以把这个月的流星全都给他们。”
伊利亚过了半小时又打来电话,说对方同意了。
嘶!看来他们确实知道了巴巴罗萨计划。听说内务部的间谍早已将德国有关部门渗透成筛子,苏联剧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就虚构了这么一个潜伏在党卫军队伍中长达20年的“契卡”。
剧集的主角是虚构的,但事件是真实的,1945年的德国试图用一个名为“日出行动”的计划来跟英美媾和,但显而易见的未果,据说这是因为苏联插了一脚。
史达林肯定会想:老子的国家都死了这么多人,结果你们现在想媾和?门都没有!
这天稍晚时候,苏联驻纽约领事馆派人送来琥珀屋的出售合同,之前的租借合同同时作废。
*
乔没有留下来,伊利亚第二次打电话来之前他就匆匆告辞走了。
还是罗斯玛丽的事情,她的女看护打电话过来,说罗斯玛丽将家庭教师和女管家都打破了脑袋,血流满地。女看护惊慌失措,费了好大力气才将小姐捆起来,现在就是要等乔少爷来处理。
凯瑟琳想着罗斯玛丽可能还有点躁狂症之类的精神问题,脑部受损出现任何精神问题都不奇怪。她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父母和兄妹都不跟她住在一起,在一个超级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相当依赖亲情,乔只给她安排了独居的房子、找一些对她来说完全是“陌生人”的人陪着她,根本无法满足她对于“感情”的需求。
8、9岁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